此时此刻,原本庄严肃穆、井然有序的紫禁城已然陷入了一片混乱不堪的境地,犹如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惊涛骇浪汹涌而至。
残存的北洋军守军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四处奔走忙碌着。他们神色慌张,脚步匆匆,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又埋头狂奔。
与此同时,从高高的城墙上不时传来驻守在此的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呵斥声。
这些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试图将那些惊慌失措的底层北洋军士兵驱赶到另一处去驻守。
然而,此时的北洋士兵们早已心乱如麻,惶恐不安的情绪在每个人的心头蔓延开来。
在这些混乱的人群之中,一部分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逃离这即将沦陷的紫禁城,保命要紧;
而另外一些人,则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此地,决心与复兴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刹那间,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军官,还是最底层的普通士兵,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分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协商与沟通。它们就像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这种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彼此之间发出的命令相互冲突,矛盾重重。
而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这种情况也在不断地加剧,整个指挥体系也逐渐显露出崩溃的迹象。
于是乎,当底层的北洋军士兵在按照着那些完全冲突的指令执行时,场面变得极度混乱无序。
士兵们左冲右突,不知所措,有的人甚至因为接到了多个自相矛盾的命令而呆立当场,茫然无措。
整个紫禁城内部,一片狼藉,混乱不堪,昔日的威严与庄重荡然无存。
此时此刻,宏伟壮丽的太和殿内弥漫着一股沉重而紧张的气氛。
袁世凯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人物,如今却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有预感,今日就是他寿尽的时候了。
令人惊奇的是,今天的他一扫往日那副病恹恹、无精打采的模样。
在这最后的时刻,袁世凯竟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无需借助任何药物的帮助,奇迹般地从病榻之上站了起来。
他原本混沌不清的头脑瞬间变得清晰起来,虚弱无力的身躯也仿佛重新充满了力量。
这一刻,他的身体状况竟如几十年前那般处于最为鼎盛的时期。
然而,尽管身体暂时恢复了生机,但袁世凯的内心深处却是一片悲凉与绝望。
因为就在紫禁城外,张人骏所率领的复兴军主力已然兵临城下,抵达了紫禁城的大门之前。
只要这支恐怖至极的军队跨越护城河,并成功突破午门等最后的防线的话,那么他毕生苦心经营、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帝国伟业将会在此刻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此刻的袁世凯满心期盼着张人骏能够下令停止进攻,双方可以坐下来进行停战议和。
他多么渴望能够保住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才打拼出来的这份帝国大业啊!
然而,他心里也知道,所谓的和谈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而已。
要知道,如今的张人骏已然临近完成全国统一的历史性时刻,只差最为关键的临门一脚,又怎么可能会在这种节骨眼儿上,踏上那条愚不可及的和谈之路呢?
袁世凯他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太和殿的龙椅前,两眼远眺着,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但是,紫禁城外迟迟未传来期待中的和谈的信号,取而代之的,竟是那再熟悉不过、令人胆寒的枪炮轰鸣。
这一刻,袁世凯心中那不切实际的幻想终如泡沫般破碎消散,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坦然面对这无情的现实。
可就在他轻轻晃动脑袋之际,竟有一滴晶莹的泪水不受控制地甩落而出。
随即他清晰地感觉到一滴又一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紧接着,他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一般,像是在这一瞬间衰老了几十岁,他不自觉地重重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地跌坐在龙椅上,往昔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神采早已消失不见。
显然,即便他努力想要故作坚强,但终究还是难以承受这般残酷的打击。
稍作停顿后,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有些呆滞地朝着远处喊道:“来人啊!”
不一会儿,一名太监匆匆赶来,恭敬地立于一旁。
袁世凯深吸一口气,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吩咐道:“快去把北洋十一局局长陈天佑给朕叫来。”
待侍从领命离去后,袁世凯再次陷入沉默之中,脑海里不断翻腾着各种思绪……不多时,陈天佑便急匆匆地赶到了。
只见他快步走到跟前,躬身行礼问道:“陛下,不知您急召下官所为何事?”
现在的袁世凯已经将情绪成功地调整了过来,他微眯着双眼,用深邃而锐利的目光盯着陈天佑,随即他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说道:“快去把宣统帝傅仪给朕请来,我有要事需与他当面商谈!”
言罢,他缓缓地合上了双眸,静静地倚靠在龙椅上,看似平静的面容下,实则正努力平复着内心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情绪。
站在一旁的陈天佑,在听到这个命令之后,其眼中迅速闪过一抹异样的神色。
在这北洋政府生死攸关之际,袁世凯非但不当机立断,亲自坐镇指挥紫禁城的防御。
反倒是下令传唤傅仪,让他前来闲聊,这般行事作风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不过,尽管他心中暗自腹诽,但陈天佑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之态,毫不犹豫地应道:“谨遵大帅旨意!”
紧接着,他便率领着数名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的士兵,脚步匆匆地奔向紫禁城深处那阴冷寂静的冷宫所在之地。
此时此刻,仍在冷宫之中嬉笑打闹的宣统帝傅仪,突然听到城外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犹如阵阵雷鸣。
起初,他还稍感疑惑,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原来是那熟悉的炮仗声再次响彻四方。这喧闹的声音瞬间让他兴奋不已,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对于傅仪来说,这种如同过年过节一般热热闹闹的氛围,正是他最为钟爱的。
相较于冷宫中那冷清孤寂、毫无生气的景象,他显然更倾心于城门外那充满烟火气息、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繁华街巷。
就在宣统帝满心欢喜地怀抱着一只可爱的猫咪,尽情与它嬉戏玩乐之时,陈天佑带走几个壮汉,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他的面前。
陈天佑那张平日里总是阴沉似水、毫无表情的脸庞,此刻却破天荒地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而他脸上那道长长的刀疤,也仿佛受到这笑容的牵引,竟随着肌肉的牵动开始上下起伏起来,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从地狱深处爬出的狰狞恶鬼,令人不寒而栗。
“小殿下,您近日来可玩得尽兴啊?”陈天佑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宣统帝溥仪瞬间就被他这面容给吓得呆若木鸡,他心中对这张丑陋无比的脸充满了恐惧和厌恶。
他很想动用帝皇的威严,命令这个令他厌恶的男人速速离开这里,但是他早就已经不是皇帝了,面对眼前这个可怕的人物,他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反抗,只能像个木偶一样机械地点了点头,以此作为回应。
陈天佑见状,接着说道:“小殿下,陛下如今有急事要召见您,您必须马上动身前往,不能再继续玩耍了。”
听到这番话,溥仪的内心明显起了一番激烈的波动。
他实在不愿意去见那个将自己无情地赶下皇位,致使自己丧失所有权势的男人。
然而,还未等他有所表示,只见陈天佑猛地一挥右手,站在他身旁的那几个身材魁梧的壮汉立即迈步向前,犹如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丘般迅速靠近溥仪。
这些壮汉个个身强体壮,他们伸出如钢铁铸就般坚硬有力的大手,毫不留情地紧紧抓住了溥仪那两只纤细瘦小的手臂。
傅仪吓坏了,他瞪大双眼,惊恐地望着眼前这群如狼似虎之人,他想要反抗,但身体却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一般,根本无法动弹分毫。
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那位一直陪伴在自己身侧的宫女。
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那宫女竟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扶着地面,甚至连抬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傅仪的心瞬间沉入谷底,无尽的失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壮汉将自己高高地架起,并将他自己往外架去。
不多时,这些壮汉就轻而易举地将溥仪像拎小鸡似的架到了门外那辆小巧精致的座驾之上。
随后,只看得陈天佑轻轻一挥手臂,示意手下将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帝带走。
于是乎,傅仪就这样被迫开始了一场极为简陋的出行,与以往出行时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的场面截然不同。
这一次,既没有成群结队的太监侍奉左右,也不见众多宫女跟在身后,唯有寥寥数个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人环绕在他周围。
马车缓缓前行,朝着太和殿的方向驶去。一路上,街道两旁到处都是慌乱不堪的人群。有的人神色癫狂,疯狂地砸开宫门,肆意抢夺着里面的金银珠宝;
而傅仪的鼻子敏锐地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刺鼻的硝烟味道,令人作呕的同时还让人感到恐惧。
还有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在城门口横冲直撞,四处乱窜,整个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而那些行色匆匆从傅仪身边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纷纷流露出恐惧和敬畏的神情。
然而,这样的敬畏之情却已然与曾经贵为宣统帝的他毫无关系,此时此刻,所有的敬畏都尽数倾注在了站立于其身旁那副凶神恶煞模样的陈天佑身上。
如今的溥仪宛如一只被遗弃在角落里积满灰尘、残破不堪的旧玩偶,孤独地蜷缩在那里,无人投来关切的目光,亦没有人会对他的存在稍加留意。
就在这一片混乱喧嚣、兵荒马乱之际,溥仪被匆忙护送进了太和殿。当他踏入这座宏伟殿堂的瞬间,一眼便瞧见了那个令他心生恐惧且极度厌恶的男人——袁世凯。
此时的袁世凯站在龙椅前,面色泛红如潮,双目中闪烁着凌厉而令人胆寒的光芒。
可就在他望见溥仪的那一刹那,原本冷冽的眼神竟突然变得柔和起来。只见他缓缓蹲下身去,抬起手臂轻轻挥动着,示意溥仪朝自己走来。
一旁的陈天佑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伸手用力将溥仪朝前推搡了一把。
紧接着,他若无其事般地静静伫立在旁侧,仿佛刚刚所做之事与己无关一般。
傅仪被陈天佑向前推动了数米,这顿时吓得他面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着,他很想向后退,但当他看到身后那几个凶神恶煞的人时,他的身体又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最终,他被迫站在了袁世凯面前。
此时的他,就像一个不小心犯了大错的孩子,正胆战心惊地面对着一个面容冷峻、不苟言笑的严厉老父亲。
那股子无助和弱小感从他身上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
眼前的场景实在太过诡异,也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
这边,是已经行将就木、风烛残年的新任皇帝袁世凯,虽然大权在握,却难掩岁月留下的痕迹;
那边,则是年纪尚幼、懵懂无知且乳臭未干的旧日帝王傅仪,满脸青涩与稚嫩。
这样两个人面对面而立,一时间竟让旁人难以分清他们到底是有着血缘亲情的父子关系,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之交,亦或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死敌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