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人骏正式宣布向北平城发起总攻的那一刻,整个战场仿佛被点燃了一般,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激烈。
原本那震耳欲聋的炮轰声,不但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随着总攻的开始而有所减弱,反倒是愈发增大了起来,犹如滚滚惊雷一般响彻云霄。
与此同时,前来进攻北平城的部队兵分三路,分别从翠微山地区、永定河地区以及潮白河地区如潮水般汹涌地发动了攻击。
按照常理而言,负责攻城的部队往往都会集中全部兵力,专攻其中的某一路,以求迅速突破防线,打开缺口。
然而,此时此刻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复兴军援军的及时赶到,导致进攻北平城的兵力要远多于北洋守军,这无疑给了张人骏莫大的底气,使得他敢于采取三线作战这种大胆且冒险的策略。
也就是说,他要从北平城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方向同时向北平城发起全面进攻。
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要通过拉长战线的方式,将己方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样一来,北平城中的北洋守军必然会陷入左支右绌、应接不暇的困境之中,从而难以招架住如此猛烈且全方位的攻势。
如今,北洋军在北平城郊外设立的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道。
其中,南部防线乃是永定河防线,而东部则是以潮白河防线。
此二者堪称北洋军驻防兵力较为集中的两道防线,缘由无他,只因这两个区域单单依赖着河流来充当屏障,周边并无其他险峻的地势可供倚仗。
也正因如此,相对于其他地段而言,这两处位置更容易被复兴军突破。所以呢,北洋守军不得不将大量的兵力部署于这两道防线上。
然而,如果非要论及哪一道防线最为坚不可摧,那无疑当属西部防线——翠微山防线。
这道防线防线堪称袁世凯手中份量最重、威力最强的一张王牌。
这条防线坐落于北平城的西侧,巧妙地利用了西山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形优势,站在此处能够居高临下地俯瞰四周广袤无垠的平原,实乃一处浑然天成的防御要塞。
而在此驻守诸多的北洋军队之中,甚至还有拱卫军第三军的存在!
不仅如此,另外驻守北平城的部队之中还有拱卫军第一军和第二军的存在。
想当初,在北洋六镇尚未正式建立的时候,这三支军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它们最初只是隶属于绿林军中的一支杂牌军,仅由三个团级作战单位组成。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起来。于是,这支绿林军便奉命奔赴朝鲜半岛,以抵御来自日本的猛烈进攻。
只可惜啊,当时他们的那位军长指挥才能着实平庸,导致部队在战场上屡屡受挫,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
这一连串的失利让整支绿林军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各个部队对于这位军长的表现都感到极度不满。
就在、这个局势变幻莫测的时候,袁世凯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位野心勃勃的人物迅速接管了那三个团的指挥权,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魅力。
在袁世凯的统领下,这三支团队犹如猛虎下山,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使得这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军队声名远扬,逐渐成为整个朝鲜战场中功劳最为卓著、名声最为显赫的存在。
而袁世凯因其赫赫战功备受瞩目,职位节节攀升,最终荣升为朝鲜战区总指挥长。
一时之间,他风头无两,尽享荣耀与权势。与此同时,这三个团的团长们被袁世凯的雄才大略所折服,纷纷归心于他,誓言要誓死效忠。就这样,拱卫军的雏形初步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世凯的势力不断扩张,日益壮大。而作为其麾下得力干将的这三个团,自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们厉兵秣马,积极训练,战斗力与日俱增。渐渐地,这三个团已然成长为北洋政府旗下实力最强劲的三支军队,威震四方。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普通士兵,无不以能够加入拱卫军为荣,视之为无上的荣誉。
由于拱卫军的威名太盛,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导致军队规模急剧膨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度如此庞大的兵力,不得不另行组建了拱卫军第四军和第五军。
可惜好景不长,在后来的徐州会战中,这两个军被复兴军包围,最终全军覆灭,只剩下最精锐的这三个军了。
因此,他麾下的拱卫军第三军可以说得上是北洋军阵营里最为精锐的三个劲旅之一了,但袁世凯并未将其派遣至紫禁城中去执行最终的防卫任务。
恰恰相反,他选择把这支强大的军队部署在了翠微山防线上,仅从这一决策便足以洞察出,袁世凯对于这道防线究竟有多么地看重和倚仗。
此外,北洋军还在这里精心修筑了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
诸如炮兵阵地、机枪巢穴以及隐匿于暗处的射击据点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且严密的防御体系。
因此现在的翠微山防线可以称得上是一道无懈可击的铜墙铁壁了!
而且翠微山防线的防守任务很重,它不仅要抵御防线外侧复兴军的进攻,还要时刻提防已经逼近北平城的复兴军会突然调转矛头,向他们的后方发起猛烈攻击。
所以,他们的防守任务主要有两个。其一,便是全力守护西侧地域,使其免受复兴军的侵扰与威胁;
其二,他们更是整个北平战场强有力的后援支持。
一旦复兴军势如破竹地突破了另外两处防线,成功地杀到了北平城下的话,驻守翠微山防线上的军队便能迅速调兵遣将,迂回到复兴军的背后,给予他们以致命一击。
正因如此,他们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堪称天衣无缝,就算是从他们的大后方——北平城方向试图攻打他们,也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攻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北平城中最精锐、最出色的炮兵部队就驻扎在翠微山防线。这里独特的地形优势使得这支强大的炮火力量能够获得最佳的防护保障。
而且,凭借着翠微山那巍峨高耸的地势,他们完全有能力对整个北平城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炮火覆盖。
届时,那些贸然攻入北平城中的复兴军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他们不但要遭受来自正面的北洋军守军的激烈抵抗,更要承受来自翠微山上排山倒海般的炮火轰击。
在这样双重夹击之下,复兴军想要全身而退恐怕比登天还难!
而张人骏也同样看出了翠微山防线的重要之处,像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一处军事要塞,无疑会引起无数人的忌惮。
正因如此,张人骏特意调拨了相当大比例的进攻力量,集中用于攻打翠微山防线。
而肩负起主攻翠微山防线这一艰巨任务的主力部队,正是此前归降而来的原革命军部队。
如今,这些昔日的革命军已经经过重新整编,正式归入了第一军团的麾下,并获封了一个崭新的番号——新编第七军。
这支军队的总人数接近八万之巨,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复兴军正规军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支劲旅。
尽管从单兵战斗力方面来看,他们或许无法与复兴军第三军、复兴军第二军这类历史悠久且战功赫赫的老牌主力部队相媲美,然而他们胜在人数众多。
虽说兵力充足并不一定意味着攻坚能力出众,但却毫无疑问地表明了他们具备强大的与敌军缠斗的实力。
虽说翠微山防线固然称得上固若金汤,但说到底也只是北平城的外部防线而已。
它与北平城的内部防线之间终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要新编第七军能够成功牵制住翠微山防线内那些训练有素的北洋守军,让其无暇他顾。
那么,即便翠微山防线内的北洋军再怎么精锐,对于复兴军真正负责攻城掠地的主力部队来说,都不会构成太过严重的威胁。
如此一来,复兴军便能将全部精力汇聚一处,全力突破北平城内那固若金汤的防线,朝着最后的目标——紫禁城奋勇迈进。
而说起牵制作战,有这么一个人的经验堪称登峰造极,此人正是黎元洪。
想当年,在武昌起义那个风起云涌的时刻,这位声名赫赫的大人物率领着手下为数不多的革命军队伍,竟然奇迹般地成功拖住了规模远远超过他们的北洋军部队。
不得不说,在归降的复兴军将领中,能够如黎元洪这般出色地完成牵制作战任务的将领寥寥无几。
正因如此,此次翠微山防线的牵制重任,也唯有黎元洪所统率的新编第七军,这支原革命军队伍才有能力担此大任,并有望圆满达成使命。
至于其余两道防线的进攻部署,张人骏决定在其中一道防线上展开佯攻,以迷惑北洋军;
而另一道防线,则被视作重中之重,倾尽全力进行突破。
纵观整个战场局势,最为薄弱、也最有可能被一举突破的,自然非永定河防线莫属。
倘若能够顺利攻克永定河防线,那么接下来的战事发展极为顺利。
届时他们将会一路高歌猛进,以摧枯拉朽之势长驱直入,径直抵达那象征着皇权与尊严的紫禁城。
只要他们成功打下紫禁城,并活捉袁世凯这位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那么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便会向他们招手,距离他们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到那时,即便北洋政府还残留有一些顽固不化的势力,但失去了袁世凯这个主心骨后,他们也不过只是一群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般的乌合之众而已。无论怎样负隅顽抗,都无法改变战败的结局。
因此,对于志在必得的复兴军而言,永定河防线无疑成为了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目标,没有之一!
而张人骏他本人也决定在永定河防线,担任前线总指挥,负责指挥复兴军第二军以及其他的队伍对永定河防线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土地之上,北平城的东部区域——潮白河地区。在这里,承担主攻任务的乃是李汉魂所率领的第三军。
他们此次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即负责牵制住外围防线处的北洋军守军。
为达成此目标,李汉魂向第三军下达了明确指令:要求他们在进攻之时务必将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正因如此,虽说永定河防线那边投入的进攻部队人数远远多于潮白河地区,但前者的行动相比之下却显得颇为低调。
若单纯从战争的激烈程度来评判,永定河防线这边的战况可都要比东部地区的潮白河防线都逊色不少。
且看那复兴军第三军,此刻已然使出了浑身解数,李汉魂更是亲自带领着部队冲到了最前方进行冲锋陷阵。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炮兵阵地上,一门门火炮正喷吐着火舌,炮弹如同雨点一般源源不断地向着潮白河防线倾泻而去。
为了能给那些正在冲锋陷阵的士兵们给予最坚实有力的火力援助,这群炮兵自始至终都未曾有过哪怕一秒钟的松懈。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地操控着眼前这些宛如钢铁巨兽般的重炮,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增强火力输出的机会。
不仅如此,隶属于复兴军第三军的大量突击艇也被迅速调集而来。
这些船只犹如矫健灵活的鱼儿一般,在那波涛汹涌、澎湃激荡的潮白河中来回穿梭、往复航行。
它们一次接一次地载着大量的复兴军士兵,向着北洋军严密布防的阵线发起冲击和挑战。
放眼望去,但见船舷两旁水花飞溅,如同银练舞动;船头则不断激起层层叠叠的巨大浪涛,好似蛟龙出海。
而身处船上的每一名复兴军士兵皆是一脸严肃,仿佛已经做好了在这潮白河区域与北洋军血战到底、至死方休的准备,大有一副不将潮白河防线击溃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一时之间,整个场面气势磅礴,声威震天动地,令人不禁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