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 222章 恐怖防线

第 222章 恐怖防线

    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大地上,各方势力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占据上风。

    然而,胜利的天平似乎总是倾向于严密防守的一方。对于企图强行渡江的部队来说,面临的困难重重,宛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首先,想要成功攻占对岸的阵地,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舰船。

    这些舰船不仅要能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稳定航行,更要能够巧妙地躲开岸边守军发射的猛烈炮火,成功抵达对岸。

    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舰船具备卓越的机动性和防护力。

    成功抵达对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登陆部队需要穿过密布的铁丝网,这是一道道冰冷的死亡之墙,阻隔着生与死的边界。

    虽然进攻部队可以通过剪除铁丝网来开辟通路,但这同样是一个危险的任务。因为守军在铁丝网附近埋设了无数的反步兵地雷,这些隐蔽的杀手,随时准备吞噬掉那些毫无防备的生命。

    即使步兵成功排除地雷,登陆上岸的部队也会立即成为守军火力网的焦点。

    机枪的咆哮、火炮的轰鸣,构成了一张张死亡的网络,压制着登陆部队的每一个动作。守军居高临下,占据着地形优势,而进攻方则处于完全的劣势。

    更糟糕的是,进攻部队还要面对守军最强炮火的袭击。

    原本,炮火的打击无论远近都具有致命的威力,但长江宽阔的河道成为了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大部分的炮火。

    然而,一旦进攻方成功登陆,他们就会立刻暴露在守军最猛烈的炮火之下。

    而进攻方所能得到的帮助却是微乎其微。没有军舰的火力支援,想要成功渡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军舰能够提供支援,那也是在冒着巨大风险的情况下进行。

    就算你成功攻入了敌军的阵地,你还会面临错综复杂的地道和源源不断来袭的敌军支援。这些地道如同迷宫一般,隐藏着无数的伏兵和陷阱,每一个转角都可能是死亡的邀请。

    这样极为恶劣的进攻环境之下,让参战各方都没能成功地登陆成功。

    此外,这片地区不仅是大规模冲突的最初爆发点,也是双方迄今为止所经历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所在地。

    自内战的号角吹响以来,这里就成了战争的熔炉,战火的中心。

    因此在战争爆发的头两个月里,交战双方进行了无数次的大规模登陆作战。每一次都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每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然而,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留下的只有战场上那一具具无声的尸骸,和那一片片被鲜血染红的沙地。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双方共进行了50余场登陆作战,每一场都是对勇气和智慧的极限考验。但由于三方对渡江作战的防备极为严密,使得这些登陆作战都未能复制当年1912年那场渡江战役的辉煌成就。

    在复兴军的阵线后方,统计人员沉重地记录着伤亡数字,那一行行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他们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四万人,其中至少有15万人已经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革命军的损失,同样沉重,数字之大令人难以直视。北洋军亦不遑多让,战场上的尸骸堆积如山,许多身份已经无法辨认。

    然而,在这一片混沌和混乱之中,有一个关键的线索能够揭示这些死者所属的阵营:北洋军的正规军穿着整齐划一的军服,那些没有穿军服的尸体则代表着北洋军阵营的最底层的士兵。这些人通常来自于各地的军阀势力或者是被北洋军强行征召的平民百姓。

    最令人痛心的事实是,那些没有真正穿上军服的无名人士往往是死亡人数最多的群体。

    其中很多人或许正是被北洋军强制征召入伍的壮丁,他们成了这场战争的沉默受害者,他们的身躯在枪林弹雨下被毫不留情地撕碎。每一滴鲜血、每一块碎肉都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这些壮丁,他们本是农民、工人、商贩,是这个国家最普通、最平凡的人民。

    他们没有选择,没有抵抗的余地,只能穿上不属于他们的军装,在枪炮声中成为战场上的炮灰。

    他们的生命,宛如被无情狂风席卷的尘埃,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消散。

    尽管面对着惨重的伤亡,双方的军队仍旧决定再次点燃战火,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月接着一个月,战线却如同凝固了一般,没有任何决定性的进展。

    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泸州、重庆、徐州、南京以及成都等地会战的接连爆发,各地的兵力变得日益紧张,武汉战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关注与支援,彻底沦为了一场消耗战,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持久战。

    战斗的激烈程度逐渐降低,双方的冲突变得零星而无序,仿佛双方都在等待着某个转机。然而,当革命军宣布与复兴军联合,这一决定立刻改变了战场的态势。

    曾经的有些敌对态度的双方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黎元洪与王强,这两位武汉会战的指挥官,如今携手并进,共同策划对北洋军的新一轮攻势。

    冯国璋站在北洋军的防线上,目光如炬,凝视着对岸的阵地。革命军和复兴军的彻底联合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压力并没有让他感到惊慌失措。

    相反,他以一种几乎冷酷的冷静,指挥部队进行着坚决的抵抗。自打他接到张人骏和孙先生联名发布的《联合宣言》那一刻起,他心中就有预感,会有这么一天。

    他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兵力远超革命军和复兴军的总和,这给了他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然而,从各地传来的战报却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忧虑。战争的天平似乎正在倾斜,他所指挥的北洋军屡屡受挫,这让他不禁开始怀疑,帝国的辉煌难道真的要就此终结吗?

    他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帝国的未来,自己的未来,这一切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烦躁。

    但很快,他就用力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些烦恼都甩出脑海一样。他决定不再去想那些遥远的事情,眼前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坚守防线,抵御敌军的进攻。

    冯国璋深吸了一口气,让冷冽的风带走心中的杂念。他知道,自己不能分心,战争的残酷不允许他有任何的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