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祥死了,他的生命在一声沉闷的枪响中戛然而止,他的躯体无力地坠落在坚硬的地面上,那冰冷的触感仿佛穿透了他的灵魂,将他最后的一丝气息也一并带走。
他的死,却没有激起周围任何人的情绪波澜,仿佛他就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被命运无情地抛弃。
北洋第十一师的师长曹沈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本打算利用卢永祥的特殊身份,那个曾在上海警备力量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来继续在战场上施展他的心理战术,搅动革命军的心理防线。
然而,卢永祥的自尽,打破了曹沈的所有计划。这让曹沈感到了一种深深的不甘和挫败。
只要卢永祥还活着,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傀儡,也能为他所用,成为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现在,卢永祥的死亡,就像是一个未完成的乐章,戛然而止,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失落。曹沈站在自己的指挥部中,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愤怒。
但很快,曹沈心中的这点不甘,也讯速地消散了。
因为此时的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革命军第十军终于开始收缩他们的阵地,他们对当前战局有了新的判断。
一些边缘的阵地逐渐被放弃,因为段祺瑞的主力部队成功横渡长江,并对他们展开了凶猛的攻势。
如果革命军第十军仍然坚持守住那些最外侧的阵地,那么他们必将被北洋军的汹涌浪潮淹没。
面对如此困境,革命军第十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收缩防线,将自己的主力军撤回南京城内。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全力负责南京城防和城市巷战。
这个战略调整对于一直未能攻破东线阵地的北洋第十一师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时机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
曹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战机,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让部队加速前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同时,他还派出了大批侦察兵,密切关注着革命军的一举一动,以便能及时应对各种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变得越来越紧张。上海方向疾驰而来的北洋军和徐州方向迅速推进的北洋军,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合围。
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如今已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南京保卫战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抉择。
天空中,几架飞机在南京城的上空盘旋,这是袁世凯手中寥寥无几的空中力量。
这些飞机是他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的,在那个时代,轰炸机和战斗机还没有成为战争中的主角,拥有几架飞机无疑是一种奢侈的象征。
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革命军士气的一种打击。
这几架飞机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城内的各种情况,为地面部队提供情报支持。
它们在天空中不断盘旋,发出的轰鸣声在南京城的上空回荡,像是准备啄食尸体的乌鸦一般,预示着死亡和毁灭的临近。
飞机的每一次掠过,都让城内的士兵和百姓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仿佛是死神的镰刀在头顶挥舞。
在南京城城墙附近,炮火的轰鸣和枪弹的呼啸交织成一片混沌的交响乐,战斗的激烈程度达到了顶点。
城墙,虽然在古代被视为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但在现代战争的炮火面前,其防御能力已大幅减弱。
北洋军的炮火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在城墙上,城墙上的石块在爆炸的冲击下四散飞溅,泥土和碎石在空中飞舞,仿佛是历史的尘埃在无情的战火中被扬起。
城墙的裂缝和洞口在不断的炮击中逐渐扩大,最终变得足以让人通过。
近十万的北洋军士兵利用这些洞口,涌入南京城内,与城内的几万名革命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这场巷战的规模之大,堪称史上之最,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