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137章 徐州战场

第137章 徐州战场

    一个年轻的蒋军长站在徐州外围的临时指挥所内,正在规划着进攻徐州的方案。

    他的身姿挺拔,军装笔挺,肩章上的星徽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熠熠生辉。

    这是他第一次以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的身份,指挥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他的心中既有难以抑制的激动,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紧张。

    当初在军校的时侯,他就以出色的基层指挥能力脱颖而出,闻名于整个军校,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总能在小规模冲突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就连军校的校长都一直在夸赞他基层作战的能力。

    当他这一届迎来毕业季的时候,军校校长通常会在这个时候,叫来毕业学员来到他的办公室内,并当面对他们进行点评。

    当校长到评价他这个军校毕业学员的时候。顿时,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赞许和期待。

    “你真是个难得的奇才。”校长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自豪。

    “你在战术推演上的洞察力,实战演练中的临场应变能力,都让人惊叹。”

    “在每一次演习里,你都能迅速捕捉到战场上的微妙变化,制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战计划。”

    老校长的语气渐渐变得激动了起来:“如果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连长,或者团长,那我相信你一定会百战百胜的。”

    “你的才华和战绩,将会让你成为在我们南京国民政府中一个赫赫有名的存在。”

    “届时,我相信你的名字一定会被载入史册,并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的。”

    然而,就在这时,校长的话锋突然一转,缓缓地说道:“虽然你的个人作战能力确实很强,但你在全局战略的部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你的眼界似乎还不够宽广,对战争的全局把握也显得有些稚嫩。”

    “我知道你这些日子一直在尽力弥补你这一方面的缺陷。但你得知道,有些才能并非单纯依靠努力就能弥补,它更多地源自于天赋。”

    “我知道到你背后的家族势力强大,如果我的猜测没错的话,未来在你的家族的操纵之下,军长之位必定有一个属于你。”

    “但作为校长,我在此恳切地请求你,不要轻易尝试担任军长一职。因为以你目前的全局战略能力,尚不足以驾驭这个重要职务。”

    “一旦你在某次战役中遭遇失败,那将会成为全军数万将士的噩梦啊。因此,我建议你听从我的指挥,前往基层担任一名团长。只有在那里,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在这个毕业的时刻,他听到了这番评价,心情仿佛被突如其来的寒流侵袭,瞬间冷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他的梦想,远不止于基层的团长。他渴望的,是在总指挥台上,统帅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句话,如同他心中的战鼓,时刻激励着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他渴望成为军长,渴望在战场上留下自己的传奇。

    然而,基层作战与统帅一军的艺术,确实截然不同。基层需要的是亲力亲为,直接与士兵并肩作战;而统帅则需要纵观全局,制定战略,运筹帷幄。

    他深知,自己目前的能力或许还不足以担当军长一职,但他的野心和渴望,驱使他不断向上攀爬。

    他想要有自己的战绩,想要向校长证明自己并非不堪重用。

    尽管心中充满了不满,但他是一个传统的人。他深知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在告别校长之际,他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用最恭敬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ot校长,您的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无论我身在何处,担当什么职位,我都会尽我所能,为整个南京国民政府争夺荣誉。ot

    回头之后,他经过一番思量,最终还是没有听校长的劝,选择走向担任军长的这一条路,他自己的家族,他的家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他自己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他利用自己的势力,巧妙地在政治的漩涡中游走,排除异己,最终在一片争议声中登上了这个宝座。

    他的上位,有人赞许,有人质疑,但无论如何,他现在手握重兵,肩负起了攻占徐州的重任。

    张子涵,他的参谋长,是一个实打实从基层上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ot军长,根据军统方面发过来的最新情报,目前徐州守军的主力集中在城东,但城西相对薄弱。我们可以采取分兵策略,以一部牵制城南敌军,主力则直取城北,打他个措手不及。ot张子涵指着地图上标记的红蓝两色区域,语气坚定地说道。

    军长听后,没有多想,他十分地相信这位资历深厚的参谋长,于是他立刻点了点头:ot很好,就按你说的办。命令城南部队做好佯攻准备,主力部队立即向城北集结,务必在天黑前发起总攻。ot

    此时,徐州城内弥漫着一股极度紧张的氛围,仿佛每一丝空气都被凝固成了坚硬的冰块。这座城市,宛如一座被围困的孤城,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徐州驻军的总指挥官李纯,正端坐在城中的司令部内,神情严肃地指挥着这场决定他自身生死存亡的徐州会战。

    李纯,这个名字在北洋军中如雷贯耳。他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是北洋军中的一名杰出将领

    如今,他担任北洋第八师师长一职,虽然还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军事素养已经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就连冯国璋也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刻,李纯的手中掌握着两支重要的军队:北洋第十二混成旅和北洋第八师。这两支部队或许不是北洋军中最精锐的,但却是他目前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敌人,他必须全力以赴,毫不退缩。

    与此同时,其他部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徐州赶来支援。只要他们能够坚守住几天,就能迎来期盼已久的援军。一旦援军到达,他们将有机会一举改变战局,打破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次的进攻计划。

    更重要的是,他们事先得到了情报,得知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队正在逼近。

    于是,他们未雨绸缪,提前在徐州城外挖掘了大量战壕,构建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爆发的激战。

    这一次,他们满怀斗志,誓要将南京国民政府的拼死一搏牢牢阻挡在徐州城下。

    为此,他们为了迷惑城内的特务,甚至要放出假消息。

    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心理战。他们让城东的士兵们日夜巡逻,不眠不休,让城内的特务感觉到城东仿佛有无穷的兵力在城东守卫着这座城市。

    而在城西,士兵们则减少了巡逻,尽量隐蔽自己,制造出一副防守薄弱的假象。

    而事实上呢,这两处地方的兵力部署情况则是截然相反,在城西的驻军,远比城东的驻军要多。

    结果果然不出李纯的所料,第二天,革命军发起了向城东的佯攻。

    在城东,革命军的炮火猛烈地轰炸着在城东的外围阵地,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声势极为浩大。

    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从东面进攻的兵力,人数却很少。因此,在城东的北洋军很轻易的就将革命军的进攻给遏制了下来。

    而在城西,一切却显得异常宁静,仿佛暴风雨前的平静。

    突然间,六个步兵团从城西方向发起了进攻,他们满怀信心,却不知自己手中的情报已是错误的。他们试图突破城西的外围阵地,却发现自己迎头撞向了铜墙铁壁。

    守城的士兵们在革命军步兵冲锋的瞬间,立刻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密集的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火力网,将革命军的进攻死死地阻挡在阵地之外。

    革命军的士兵们在这道火力网面前,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无法前进半步。

    这场战斗从黎明持续到夜幕降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革命军虽然兵力雄厚,但在徐州城坚固的防线面前,他们的攻势如同撞上了一堵铜墙铁壁,始终无法取得突破。

    最终,随着夜幕的降临,革命军不得不撤退,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伤员,成为了这场战斗的牺牲品。

    在沉闷的指挥室内,张子涵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孤独。

    军长的怒吼如雷霆般在四壁回响,他的每个字都锋利而尖锐,直刺张子涵的心脏。“你从军统那边拿到情报的时候,你为何不再三确认?”

    他质问着,语气中带着对张子涵计划的不满和失望。“难道你不知道,那些军统的特务都是吃干饭的吗?“

    “这个军统的情报系统被渗透过多少次你我又不是不清楚,怎么能军统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呢”

    他的责问愈发激烈,他的声音中夹杂着对张子涵判断失误的痛心和失望,当然更多的是他遭遇这次惨败的愤怒。

    “而且,你难道没听说过,士气如战鼓,初击激昂,再三则衰,终至力竭吗?”

    他的怒气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声音变得尖锐而高亢:“现在好了,第一次进攻就如此惨败,那之后的战斗还会有什么希望?这场战斗的失败全赖你,都是你的错!”情绪的波动使他的话语更加激烈,仿佛要将张子涵的自信彻底击碎。

    张子涵站在那里,如同一座被风暴侵袭的孤岛,他的头低垂,眼神黯淡无光,不敢与他的目光相接。

    在这一连串的斥责声中,他只能默默承受,无力反驳。

    最后,这位军长的失望最终还是转化为了行动,他决定将张子涵软禁,自己亲自接过了指挥棒。

    然而,他最擅长的领域并非是全局的战略部署,而是基层的作战指挥。但是,他身为军长,这个身份又让他不得不在战略与战术之间寻找平衡。

    他不想仅仅局限于宏观的策略布局,也不想忽视任何一个小阵地可能带来的战术优势。他希望自己的双手能够触及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既要把握团级以上作战单位的动向,又要细致地关照小阵地之间的协同与部署。

    面对广阔无边的战场,若采取过于激进的作战方法,他自己将难以面面俱到,这很不符合他的作风。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他选择了一种更为稳妥的进攻策略,通过稳步推进来确保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始深入到基层,去指挥那些细微却关键的进攻方案。

    他的指挥风格变得异常细致,甚至不惜亲自下到前线,实地考察士兵们的作战情况,确保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能精确无误地执行。

    有一次,在未完全了解现场状况的情况下,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将机枪阵地向前推进五米。

    这一决策,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体现了他对每一个战术细节的严格把控,以及他对完美布局的追求。

    然而,这种深入到最基层的指挥方式,却让基层军官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私下里戏称他为“微操大师”,暗讽他的指挥过于琐碎,缺乏对大局的把握。

    当面对着这位军长的直接命令时,他们表面上遵从,但一旦他转身离开,前往下一个阵地,他们便立刻开始大声地吐槽了起来

    “他懂得什么叫做军长吗?这种小阵地都要管,真是不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在干些什么!”

    尽管如此,从战略指挥的角度来看,他的指挥还算不错。

    他的基层作战能力确实出色,让他部队在徐州战场上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小胜,使得整体推进还算顺利。

    尽管他的微操让下属感到抗拒,但他的微操也确实为部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