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134章 颠覆认知

第134章 颠覆认知

    而在李宗仁派人全力调查这些地主世家的犯罪证据的这段时间里。

    泸州城的老百姓,对于他们这支部队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他们原以为这群士兵和北洋军那般,只会烧杀抢夺。

    毕竟自古以来,破城之后,士兵们往往会放纵自己,三日不封刀,这种事情也有可能发生。

    甚至就在最近,北洋第五师撤退的时候,这些士兵甚至都准备好了汽油,准备放火焚城,打算把他们连同这个城市一同埋葬在这个火海之中。

    好在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点燃,但是那股刺鼻的汽油味,几天后仍能在空气中嗅到,如同未燃尽的战火,让人心有余悸。

    因此,当这支军队逼近泸州城时,城里的居民都紧张起来,纷纷紧闭家门。

    他们的心情忐忑不安,生怕即将到来的兵祸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然而,当这支部队进入泸州城后,一切都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些士兵没有像老百姓预想的那样肆意妄为,相反,他们以秋毫无犯的态度对待城中的百姓,展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和克制力。

    士兵们在城内保持着良好的秩序,他们严格遵守军纪,没有骚扰百姓,没有抢夺财物,更没有破坏房屋和公共设施。

    他们与百姓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尊重百姓的生活。这种情况让城里的居民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

    他们原本以为会遭遇一场浩劫,但现在看到的却是一支有纪律、有素养的军队。

    这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止是军纪严明这么简单。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方面。首先,从住所条件来说,当地的世家大族住宅宽敞,足以容纳整支部队的入住。

    这些宅邸不仅为士兵们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在无形中彰显了军队对这座城市的控制力。

    第二方面是粮草供应。这支军队对粮草的充足并不感到忧虑。一方面,他们自身携带的粮草,加上从地主家中的储备,已经足够支持他们十来天。

    另一方面,作为少数能够按时发放军饷的政府,他们的士兵享受着相对优厚的待遇,在所有军队中属于最高一档。

    当士兵们面临粮食短缺或想要改善一下自己伙食的时候,他们有财力也愿意自掏腰包,用自己挣得的军饷在城中购买所需。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军纪的严格执行和高昂的违纪成本。

    这支部队的士兵们深知,一旦他们违反军纪,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

    任何偷盗、抢劫或其他不端行为,一旦被巡逻队伍抓获,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这些巡逻队伍由第六军中纪律最严明的部队组成,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前世中的纪检部队。

    他们分成多个小队,在泸州城中执行着严密的巡逻任务,巡逻路线设计得环环相扣,彼此重叠。

    士兵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刻经过身边的巡逻小队是否由自己的熟人组成。这种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强了士兵们对军纪的敬畏。

    一旦违纪行为被发现,不仅会遭受体罚,还会被开除军籍,丧失所有待遇和荣誉。所有非法所得将被没收,并且必须向受害者赔偿损失。

    而且鉴于目前军饷的优厚待遇,他们只需服役几年,就能获得数百两银子的军饷,这远远高于抢劫所能得到的利益。

    尽管这些士兵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权衡利弊得失上,他们却非常清楚。他们才不会因为一时的贪念而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呢。

    因此,泸州城的百姓才得以见证了一支具有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的军队。

    为此,他们心中的疑虑和恐惧逐渐地消失。

    当士兵们穿梭在巷弄,执行日常的巡逻和维护秩序时,居民们纷纷自发地走出家门,给予他们热烈的欢迎。

    街道两旁,百姓们夹道相迎,脸上不再是往日的忧虑和戒备,取而代之的是微笑和赞许。

    孩子们围绕着士兵们欢快地奔跑,妇女们送上自家做的点心,老人们则拍着士兵们的肩膀,用颤抖的声音表达着感谢,俨然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