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汉阳和汉口被北洋新军占领之后,一些打仗打到失去理智的部队开始对这些城市进行了掠夺。
汉口的街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一群士兵如狼似虎般冲进了商铺和民宅。他们对居民的哀求和抗议视若无睹,犹如饿虎扑食一般将财物洗劫一空。珍贵的古董、闪亮的金银首饰、诱人的现金以及其他价值连城的贵重物品,都成为了他们贪婪欲望下的牺牲品。商铺的货架被粗暴地扫荡一空,民宅中的家具和日常用品也未能幸免于难,要么被肆意破坏,要么被顺手牵羊地带走。
而在汉阳,情况更是恶劣不堪。一些丧心病狂的士兵竟然闯入了本应受保护的医院和学校,这些地方瞬间沦为了掠夺者的肆虐之地。医疗设备和急需的药品被无情地抢走,教室里的教具和宝贵的书籍被肆意毁坏或者丢弃。这种掠夺行为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
城市中的居民们惊恐万分,纷纷逃离自己的家园,试图寻找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以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然而,他们的逃亡之路并不平坦,许多人在途中遭遇了更为残忍的抢劫。他们的行李被抢夺一空,甚至有些人在反抗时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与此同时,北洋新军的高层,冯国璋和段祺瑞,正在秘密谋划着接下来的军事部署。正当二人商讨之际,他们期盼已久的那批从英国军队租借而来的强大炮艇终于抵达了。
面对如此有利的战局,他们当机立断,决定次日便要充分发挥这批炮艇及其他小型战船的优势,一举跨越长江天堑,对武昌发起最终的猛烈攻势。经过一整天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后,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夜间突袭计划,企图借助夜幕的掩护展开渡江行动。
夜幕降临,北面的第一军在冯国璋的统率下,如鬼魅般悄然无声地抵达了长江北岸。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横渡这条天险,杀向对岸的武昌城。
在漆黑的夜色中,北洋新军的士兵们敏捷而有序地上船,一艘艘小船犹如离弦之箭,迅速朝着江心驶去。江面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士兵们压低了声音,尽量减少任何可能引起对岸革命党军注意的声响。
就在北洋新军第一军的士兵们乘坐的船只行驶到长江江心之时,突然间,隐藏在长江南岸的李刚部队的两个炮兵团开火了。夜空被炮火的闪光撕裂,原本宁静的江面瞬间变成了战场。
炮声隆隆,火光划破了夜空,一颗颗炮弹呼啸着朝江中的船只飞去。李刚的部队早已做好准备,他们的炮位精准地瞄准了北洋新军的渡江船队。
接近1000门火炮的齐射,构成了一幅毁灭性的场面。冯国璋的第一军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炮击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炮火覆盖了江面,将许多小木船和其他民用船只瞬间变成了碎片。这些船只原本就不适合承担军事运输任务,更无法抵御如此猛烈的炮火。
在李刚部队的炮火下,许多北洋新军的士兵在惊恐中丧生。直接被炸死的士兵虽然数量有限,但更多的人在混乱中被汹涌的长江水无情地吞噬。一些士兵在炮击中落水,由于缺乏救生设备或是在夜间难以被发现,他们被急流卷走,最终消失在茫茫的江水中。
英国炮艇附近的水域成为了炮火最为密集的区域,这些船只由于体积较大,更容易成为炮火的目标。而周围的小木船和民用船只则在炮火的波及下遭受了灭顶之灾,许多船只被击中后迅速沉没,船上的士兵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
炮艇上的船员和一些士兵在混乱中尽力救援,将落水的同僚拉上船。这一救援行动虽然暂时救助了许多生命,但也使得炮艇上的空间变得异常拥挤,船只的吃水线加深,导致移动速度大幅下降,炮艇变得笨重而缓慢。
李刚的两个炮兵团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不断向这些炮艇集火。虽然他们的炮弹只有77毫米和105毫米口径,看似威力不大,但数量众多,形成了持续而密集的火力覆盖。炮艇上的重机枪尽管在不断嘶鸣着还击,但终究难以抵挡来自岸边的炮火。
随着炮击的持续,炮艇上的防御开始瓦解。一些重机枪在炮火的直接命中下损毁,掉入江中。随后,连舰炮也因为炮艇的剧烈摇晃和结构损伤而落入水中。失去了主要的火力支持,炮艇的处境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炮艇开始倾斜,船体结构在持续的炮击下受损严重,一些部位开始进水。船员们拼命地试图控制局势,但面对不断涌入的江水和炮火的猛烈打击,他们的努力显得杯水车薪。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些士兵开始恐慌,炮艇上的秩序开始崩溃。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炮艇上的指挥官迅速做出了反应,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士兵们急忙调整炮艇的方向,试图脱离李刚部队炮火的覆盖范围。然而,由于炮艇的机动性已经因超载和受损而大大降低,撤退的行动显得异常艰难。
在李刚部队的炮火下,一艘炮艇已经被击沉,江面上漂浮着残骸和挣扎的士兵。另外两艘炮艇受到重创,船体严重倾斜,部分炮台和机枪已经无法使用,船上的士兵们在紧急修复和抢救同伴。剩下的两艘虽然只是轻伤,但在持续的炮击中也难以保持完整的战斗力。
至于那些跟随炮艇前进的木筏和民用船只,它们在炮火中更是脆弱,许多已经被炸得粉碎或者翻沉在江中。木筏上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人侥幸存活,拼命游向岸边或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