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各地的电报线像是被无数蜜蜂包围一般嗡嗡作响,每一条电线都在传递着紧急而又机密的信息;驿站的马匹如同闪电般飞驰而过,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雷声滚滚,它们背负着急速传递的军情,一路飞奔向前。消息的传播速度之快,简直超乎想象,似乎连时间都在这场革命的汹涌浪潮中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紫禁城内,气氛紧张到了极致。朝堂之上,大臣们的脸色凝重无比,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急切地探讨着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尤其是张人骏的起义,这位两广总督的背叛行为,无疑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沉重的一击。
载沣王,当时的摄政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毫无血色。他颤抖着双腿,艰难地走向龙椅,然后缓缓坐下,双手紧紧握住扶手,由于过度用力,指节已经发白。他的内心像是被一把重锤狠狠击中,几乎无法呼吸。张人骏的起义绝非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叛乱,它更意味着民心的动摇,意味着清朝的根基在一瞬间失去了大半。
然而,载沣王毕竟身经百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后,他逐渐恢复了平静,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众爱卿,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眼前的挑战。张人骏的背叛虽然令我们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乱了阵脚。”
大臣们纷纷颔首示意,表示愿意服从载沣王的旨意。于是乎,一场紧张刺激且激烈异常的讨论就此拉开帷幕,众人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绞尽脑汁想要寻觅到解决难题的法门。面对如燎原烈火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的起义狂潮,每个人的内心都被无尽的忧虑和万般的无奈所填满。
北洋新军,这支配备精良武器、接受过严格训练的虎狼之师,原本应当成为大清朝最为坚实可靠的支柱之一(大清朝最为坚实可靠的支柱当属张人骏麾下的军队)。然而,囿于错综复杂的历史缘由以及盘根错节的政治纷争,这支军队对于朝廷的调遣显得有些阳奉阴违。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载沣王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启用这支桀骜不驯的北洋新军。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虽然北洋新军的立场模棱两可,态度也含糊不清,但值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无疑仍是他手中最为强大有力的一张王牌。他务必要想方设法掌控好这支军队,借此来扑灭日益猖獗的起义火焰。
载沣王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重新掌控北洋新军。首先,他通过朝廷的正式渠道,向军队发出了严厉的命令,强调国家面临的危机,要求他们立即南下,镇压起义。
与此同时,他还暗地里派遣自己的心腹之人,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种种诱人的承诺,快马加鞭地赶往北洋新军的营地。这些人肩负着重要使命,要与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进行一场面对面的谈判。而载沣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金钱、权力等各种诱惑,来换取这些将领们对自己的忠心耿耿和坚定支持。
除此之外,载沣王还巧妙地利用了自己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向军队里的一些关键人物发出了一封封私密信件。在信中,他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期望他们能看清当前的局势,站到朝廷这边来。并且信中还郑重许诺,如果他们能够帮助朝廷成功地平定这场起义,那么将会获得无上的荣耀和丰厚的赏赐。
然而,让载沣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无论他使用何种方法,北洋新军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样,始终屹立不倒,坚如磐石。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北洋新军的将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人值得他们效忠,那个人就是袁世凯。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北洋大臣,凭借着他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赢得了全体士兵们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忠诚。哪怕袁世凯已经归隐田园,但在北洋新军的士兵们眼中,他仍然是独一无二的统帅,无人可以替代。
面对如此局势,载沣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与挫败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深知,若想成功调动北洋新军,别无他法唯有请袁世凯出山相助。尽管心中有着千般不情愿,但为了维护大清朝的江山社稷,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抉择。
听到载沣的召唤,袁世凯的内心激动不已。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前往紫禁城的道路,脸上难掩那一抹无法抑制的笑容。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北洋大臣,对于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充满了期待与兴奋,同时也怀揣着难以言喻的讥讽之情。
在他心底深处,对于朝廷的无能和迟钝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知。他明白,如果没有自己的谋略和手段,大清朝恐怕早已陷入风雨飘摇、分崩离析的境地。袁世凯的笑声里,交织着对即将到手权力的得意洋洋,以及对载沣王和整个朝廷的轻蔑与不屑。
他心里想着,如果朝廷再不让他归位,再不赋予他应有的权力和尊重,他或许真的会选择与张人骏一样,揭竿而起。袁世凯并非没有这样的实力和胆识,他的北洋新军,忠诚于他,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一股足以左右时局的力量。
然而,袁世凯却认为,起义并不是最佳之策,这将是一场耗费巨大且结果难以预料的战争。此时此刻,他更倾向于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筹码,运用政治策略来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当他踏足紫禁城的石阶时,内心深处已然拟定好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决意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不仅仅是平息起义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稳固自己的权势根基,并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影响力版图。
紧接着,袁世凯毫不犹豫地向载沣提出了自己的苛刻条件,强烈要求获取全方位的军事及政治权力,以此确保能够高效地平息这场起义,重塑国家的安定局面。他的言辞间流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同时亦暗含着某种潜在的威胁意味——倘若他的这些要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他极有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冒险的行动。
在一番拉锯和谈判后,载沣王无奈地接受了袁世凯的条件。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只有袁世凯有能力调动北洋新军,稳定局势。袁世凯的出山,虽然让载沣王感到了权力的流失,但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袁世凯重新穿上军装,以北洋大臣的身份,开始调动北洋新军南下。他的出现,给朝廷带来了一丝希望,也让起义的各省感到了压力。袁世凯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使他成为了朝廷在这场危机中的重要依靠。然而,他的野心和计划,也在这场动荡中悄然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