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57章 朝中反应

第57章 朝中反应

    随着两广地区各项改革指令的有序发出,一股暗流在朝中涌动。不少长期吃空饷、吃回扣的官员开始感受到危机的逼近。他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切地寻找着出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向朝中的大臣们发出信息和求救,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这种大规模的政治活动,虽然隐秘,却难以逃过朝廷内部敏锐的眼睛。然而,摄政王载丰正忙于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北洋大臣袁世凯斗智斗勇,暂时无暇顾及这个新任的南洋大臣的小动作。在他看来,只要不涉及到起兵谋反,这些小打小闹还不足以引起他的重视。

    然而,这些底下的大员们自身也与这些蛀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朝中虽然地位显赫,却也深知张人骏作为一品大员,朝中地位无人可及,他的改革意志坚定,不容置疑。因此,这些大员们虽然察觉到了蛀虫们的异动,却不敢轻举妄动,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张人骏的注意,甚至牵连到自己。

    他们只能暗中观察,私下里在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在不触及张人骏底线的情况下,为这些蛀虫找到一条生路。但是,随着张人骏改革的深入,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已然大大增强,特别是广州城,几乎都变成了张人骏的形状了,这让这些大员们感到了恐怖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与这些蛀虫划清界限,自己的地位和未来也将岌岌可危。随后他们反倒开始帮助张人骏了,他们将这些蛀虫的犯罪信息都一股脑的发给张人骏。反倒让张人骏惊喜不已,算是个意外所获。

    而且随着广州事变的教训深入人心,地方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那些大员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能在地方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他们就会成为摄政王载沣和北洋大臣袁世凯手中的棋子,随时可能被牺牲。他们开始暗自盘算,计划效仿张人骏的做法,回到地方去,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

    然而,载沣作为朝中的权力核心,对这些大员们的心思洞若观火。他清楚地知道,一旦这些大员们在地方上站稳脚跟,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张人骏,拥有挑战中央的能力。因此,载沣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硬是将这些大员们拖住,不让他们轻易离开京城,防止他们成为新的势力中心。

    载沣的策略是将这些大员们留在朝中,让他们忙于应对朝廷的事务,无暇分身去经营地方。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他们不会成为大员们的附庸。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员们的地方野心,但也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和抵触。他们开始在朝中寻找盟友,试图通过联合起来对抗载沣的控制。朝中的权力斗争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这些大员们,面对载沣的牵制和巩固地方势力的渴望,开始积极地私下联络自己的亲信,并企图在朝廷和地方同时增强自身实力。然而,他们不久就意识到,由于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撑以及个人威望,他们的努力犹如杯水车薪,很难引起大的波动。

    要知道,资金乃是稳固势力的基石,而威望则是凝聚人心的关键所在。尽管他们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因缺乏这两者,其影响力也受到极大限制。地方上的势力分布错综复杂,绝非单凭一道政令或几声呐喊便能轻易改变的。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令大员们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急躁之中。

    伴随着焦虑情绪的不断升级,他们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试图冲破载沣的束缚。于是乎,他们在朝堂之上四处寻觅良机,通过种种方式结交盟友,甚至不惜与某些原本并非己方阵营的派系联手,只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在地方上制造舆论,试图通过宣传自己的政绩和理念,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他们知道,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真正地掌控地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但是,这种对抗行为无疑加剧了与载沣之间的矛盾。载沣作为朝中的权力中心,对这些大员的小动作了如指掌。他开始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来打压这些大员,限制他们的行动,甚至不惜使用一些暗中的手段来削弱他们的势力。

    朝中的权力斗争因此变得更加激烈,大员们与载沣之间的对抗也愈发明显。在这场斗争中,每一步走得都小心翼翼,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风险。而张人骏在两广地区的成功,无疑给了这些大员们一线希望,也给了载沣更多的压力。朝中的这场暗流涌动,最终将如何发展,一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