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物,总是能提起人的兴趣。
阶梯版税是一种新型版税计算方式,在国际上是比较通行和受欢迎的。
它有助于平衡作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利益,同时鼓励作者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当前,阶梯版税方式刚刚引入国内几个大的出版社。其它的出版社,对此还不太了解。
看到在场的各位都很吃惊并好奇,杨晓帆接着解释。
“就是根据印制数量,调整版税率的支付方式。”
“设定几个印制数量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不同的版税率。具体就我这几本书而言,我是这么想的。”
“印制1万册版税7,5万册版税8,10万册版税率9,20万册版税10,30万册版税11,50万册版税12。”
杨晓帆冷静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在场的人都是干印刷的,自是能够听明白,这个计算的方式和利弊。
这种模式,有利于作者在作品畅销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可是原本首印,他就可以拿到9的版税。4个1万册,能卖出去,就很不错了。
印刷厂能一次性营收162万。这是什么概念,去年一年营收还不到150万。
至于加印,大家暂时还没有敢想,毕竟难度还是不小的。
而按照杨晓帆的方案,印制10万册至20万册,版税也只是9。
莫非他觉得自己的书能卖的特别好,远不止20万册。
杨晓帆根本不在乎别人的反应和质疑,对自己的书,他当然很有信心了。
在这个教辅资料相对匮乏的时代,自己的笔记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
就像美国NBA球星杜兰特,来到FIBA赛场比赛,是毋庸置疑的大杀器。
要知道就算在后代,教辅资料竞争那么激烈的时候,好的教辅也是非常畅销的。
大名鼎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总量虽然没有披露过,但销售总量应该是过亿的。
某乎里最火的帖子,“如果生命还剩下八个小时,你做什么?”
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可见这一套教辅,对于时代的压榨和对学生的震撼。
任何时候,父母对于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从来都不会吝啬。
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跨越阶层,从来不是一句虚话。
自己的笔记和字帖,卖100万册以上,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主要是现在媒体不发达,推广不太好做。不然卖1000万册,都是可以的。
这个阶梯版税,后世那么流行,是有道理的。
对于出版方和作者,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场的,都愉快地欣然同意,但各自的想法却不一样。
印刷厂的几位老同志,看向杨晓帆的眼神,都和蔼柔和了许多。
这个孩子好啊,学习好,人也实诚。知道可能书卖得不多,不愿意拿那么多的钱。
省下的都是厂子的要紧钱啊。厂子确实不景气,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啊。
女编辑则崇拜地看着杨晓帆,心里那个羡慕啊。看人家这个儿子,多么出色,多么厉害。
这个方案出的,正大光明地多赚钱。还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任何意见,真不愧是理科状元,智商就是高。
刘前进则拿出笔,在白纸上计算了一下,不禁倒出一口凉气。杨首席这么有信心吗?
出版社的老编辑却呆住了,这样的版税方法,他闻所未闻,但又确实很实用,对于维护出版社的利益太好了。
特别对于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动不动就要10个点的版税,书卖的还特别差。
出版社为此很是头疼,但用这个方法,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你说你有名气,你的书肯定卖的好,那版税就分层次啊。如果能卖到30万册,给你12都行。
老编辑真是觉得不虚此行。但他也有些心虚,自己不看好人家的书,还抢了人家的办法。
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
就在这种相对比较平静的气氛中,杨晓帆又提出了两条建议。
杨晓帆尽量用平和舒缓的语气讲话:
“各位领导,作为作者,对于我的四本书,能够在咱们印刷厂出版,我非常高兴。”
“但也有两点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刘前进厂长非常和气地说:
“作者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我们的合作,你想说什么,直接说,不用客气。”
杨晓帆向着刘厂长点了点头,然后朗声说道:
“我是作者,也是学生。学生对于教辅资料,是非常欢迎的。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资料的字非常小。现在很多高中生眼睛都已经近视了,有的甚至初中就近视了。看小字非常费力费眼。”
“因此,第一条建议,出版我的笔记,能不能字体稍微大一些?”
“书皮上可以写,‘大字版更能保护眼睛’。相信这个也能引发一定的购买力。”
新华书店的老销售突然接了话:“我觉得有道理,咱们很多教辅就是字太小了,有的顾客就想买字大一点的。”
“哪怕贵一点,人家也乐意。”
刘厂长看向编辑室主任,主任点了点头。
大字版,也不会太大。就是将传统的教辅用书“小四号字”,调整到“四号字”或者“小三字”。
这样每一本书的页数,会增加不少,装订难度也会加大,成本自然会增加不少。
但是咱们的定价高啊,所以是可以接受的。
刘厂长直接答应了这个建议,并让杨晓帆接着说。
杨晓帆也没有推诿,接着说。
“教辅资料还有个问题也很突出,就是盗版太多。不但质量差,而且有错漏,对学生影响很大。”
“我第二个建议,就是想请在打击防止盗版上,多下下功夫。”
这一点很重要,和在座的所有人都利益相关。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都是盗版泛滥的受害者。
但做这个工作,也非常难,现在基本就是放任,没有好办法。现场立马对此议论起来,交头接耳,有点混乱。
刘厂长见情况有点乱,咳嗽了一下,整顿了一下会场。
他转头急着向杨晓帆说:“杨首席,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我们对此也是很苦恼,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杨晓帆也不再顾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