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网络逐渐变得普遍。
网络直播也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各式各样的、内容新奇的直播,渐渐地成了许多年轻人最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
顾源是兰翔直播平台上的一位户外主播。
当这个行业刚开始发展时,他就加入了这一新兴领域,并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分享给网友。
最开始,他的直播间里观众并不多。
算起来也就几百人左右。
直到最近三个月内。
兰翔工业大学和兰翔建筑集团合作,在他家乡稻城县的古冰川遗址海子山上建设大型科学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基地。
那一次,顾源正好没什么好拍的直播内容。
于是,他就把摄像设备绑在了山顶上,从高空角度对准正在施工的工地。
本以为粉丝们会对这个内容感到无趣离开。
没想到……
当天的观看人数居然罕见地突破了2000人。
后来顾源进行了复盘研究,并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他发现原来有不少人都对观看施工工地非常感兴趣。
某位国外作家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
Umarells,可以理解为“工地热心观察者”或“义务监工”。
这些人就喜欢花时间盯着建筑工地看,同时还特别乐意指指点点、发表意见。
再加上这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设本身就已经很吸引人们的好奇心。
尝到甜头之后,顾源又做了几次类似的工地直播,每次都有非常高的人气。
最终他决定每天24小时直播工地景象。
然而更令他意外的是,这竟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负责该项目的兰翔建筑集团,其施工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如果说一般的项目进展速度是一周一个变化的话。
那么这座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直就像每天都变八个模样!
所有参与其中的建筑工人好像都跟生命赛跑一样争分夺秒地赶工。
这么惊人的施工效率自然而然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
消息越传越广。
顾源的直播间每日访问量飞速增长,在高峰期曾经接近100万用户同时在线观看。
那段日子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那时工地上投入了包括800台挖掘机、500台推土机在内的上千台机械设备以及成千上万的专业工作人员。
只用了短短两天。
位于4410米高空之上的山丘就被彻底削平了,总共清出了一片占地约136万平方米的巨大区域,相当于近200个足球场加在一起。
同一时间,施工单位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多项配套工程作业,比如铺设防水层等基础设施的安装调试工作等等。
电力供应方面更是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协助。
短时间内便完成了数条主干线路改道改造任务,并成功安置了一批大容量供电箱变装置;
另外还有长达十六公里多的新设电缆铺设完毕投入使用。
整体工程进度之快让人难以置信。
通过网络直播镜头看到这一切后,在线观众无不感到震撼不已。
这是怎样的神速建设啊!
怀着满心好奇与惊叹之情。
大家每天都会准时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关注这个超级工程最新的进展情况。
随着直播间的热度飙升。
越来越多出手阔绰的大佬开始用送礼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这段精彩故事的支持与喜爱之情;
而与此同时也不乏不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慕名而来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探讨交流心得感悟等。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顾源因此赚取了不少收益。
接下来的日子里。
无论是白日还是黑夜都能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几乎没有任何一刻停下来休息的意思。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甚至比许多同行几年才能做完还要多得多……
终于到了十月二十号那天。
顾源再次准时出现在了直播间里面。
穿着厚厚的冬装向粉丝介绍情况;
“当前海子山这边的天气已经冷到了零下五度左右,真是让人直打寒颤。”
说实话,我很敬佩那些奋战在这里的第一线建设者们。
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艰苦险恶,且缺氧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散落各处、巨大无比的石块阻挡前行道路。
可以说是,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无人区开展施工作业,无疑是对所有人极大的考验之一。
之前曾有幸与现场的几位师傅交谈过这个问题。
据说,即便是给再高的报酬也未必能够说服当地老百姓来这里干活儿;
可这群英雄般的蓝翔员工却坚持下来,并顺利完成了所有目标!
除了恶劣条件带来的额外挑战之外,其实对于这样一个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特别是在核心装置——大气契伦科夫辐射探测器制造过程方面更是精益求精。
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防光效果,以便于降低背景噪音干扰,从而提升数据准确性;
其次,还需要采用特殊材料确保内部组件不会因空气湿度太高而受到腐蚀侵害;
再者,还得考虑到极低温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冰风险,因此必须做好保温处理,避免设备受到损坏;
当然,也不能忽视防止水分渗透进入,从而影响整个系统运作稳定性等问题。
此外,整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难度系数也非常大。
比如说,在部署缪子感应装置时,就需要清理掉相当于一栋小楼规模那么大、数量众多而且大小不一、乱七八糟分布四周的小石头堆才行,然后再向下挖掘很深很大的坑洞,方便日后布局相关组件。
据说是,专门为了这项伟大计划设计出来的全新技术多达数十项之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超薄壁身现浇边框结合柔软基底层防水布面材料打造大面积封闭空间结构,外加盖高强度钢结构棚盖等方式方法,都是世界首次出现哦!
780平方米的切伦科夫探测器组。
各类“探测神器”各展所长又互相补充,可以全面捕捉每一个高能粒子。
在直播镜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