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城里,有很多的老旧宅子。
而这些宅子是一些人的底气与荣光。
即使日子过得再艰难,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很多进城租房打工的人。
他们也没想过把这些破烂不堪的宅子给卖掉。
他们努力的,挣扎着把这些房子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在他们眼中,只有在临江有房,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临江人。
卖掉宅子的败家子,他们见过不少。
但大多不会超过一代人的时间,这些败家子就会被清出临江,因为他们已经没法子在临江城继续生活下去了。
守住宅子,就是守住祖辈的荣光。
守住城里人的身份,说不定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也能在某一天绽放光芒。
而这些“废宅”主人,尽管沉缅过去,但也是最敢“做梦”的一批人。
现在,这些“废宅主人”成了李父实现计划的目标。
只因,李父也是“废宅主人。”
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为了生活,可以说这个圈子的人很团结。
阿炳茶铺,开在了一条极深的巷子里。
茶铺老板王炳文,人称阿炳,是个瘸子。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出门闯荡。
在江湖上伤了身子,瘸了腿,狼狈地回了临江。
因着被伤了身子,瘸了腿,做不了重活,又没有一门吃饭的手艺。
回到临江,他成了失业人员,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最艰难的日子,他们一家的生活几乎全靠朋友和发小接济。
但他曾是多么骄傲的人啊!又怎么可能会就这样平白接受别人的帮助。
他把宅子简单的收拾下,腾出了一间房。
又去找朋友和发小帮忙,东拼西凑下,捡来了几张“没人要”的老桌子和条凳。
就这样凑出了个茶铺样子。
那时候的他欢喜的对朋友和发:“以后不要再直接给我送钱送东西了,真想帮我,就来我家喝碗茶。”
他是知道他这些发小,朋友的家底的,都不富裕。
所以尽管当时街面上的茶要十文一位,而他只卖三文。
他卖的茶是苦丁茶,真正喝茶的人是不会花钱喝这种茶的。
这种茶味很苦,但极为解暑,一般五文钱就能买一斤。
因为便宜,所以做货运的东家们也喜欢给手下的帮工们喝点这种茶解暑。
阿炳家的茶,和别家的茶,那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别家的都是热茶,现沏。
他倒好,他是把茶取好量,直接加水,倒进锅里煮,通常一煮就是一大锅。
等锅里的水开了之后,他就熄火,放凉。
他那些朋友,发小大多都是做苦力的,喝凉的对他们来说更爽利。
而且,他这里喝茶用的是海碗,对他和那些朋友来说,天热的时候,一碗凉茶下肚才算痛快。
阿炳的这个茶铺,起初是极难的,毕竟大家都没多少钱。
但大家都想照顾阿炳,所以一两天也能有个三四人。
可慢慢的,他们发现,就自己来,也不大能够解决阿炳的生活。
慢慢地,他们开始把各自的朋友开始往阿炳这里带。
这些朋友的朋友碍于面子,也会偶尔来这里捧个场,这里也慢慢有了人气。
由于屋子狭小,大家只能放下两三张桌子,说什么大伙儿也能听见,再加上大伙儿朋友多少都能带点关系,或多或少的大家也能聊到一起。
因为大家经历相似,工作也相似,所以大伙儿往往喜欢聊聊工作。
慢慢地,有人发现,偶尔在这里聊聊天,居然能找到工作。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只有极个别的,家里有点关系,拿的是月薪。
他们找工作,通常是去码头,或者店铺去碰。
有货船到了,或者哪家店铺忽然忙不过来了,才会有人给他们活儿。
活儿,或者货搬完了才会拿到钱。
至于,别人会不会给你活儿,还得看各人的脸面与勤快。
同样的活,当然更倾向于面熟或是有点关系的人。
在茶馆里,偶尔能听到哪天哪条船的具体靠岸信息,以及各自东家忙不忙?
偶尔,聊着聊着,请上别人喝碗茶,别人能透点招聘信息给你,亦或是第二天直接拉你去上班。
因着这种种原因,阿炳茶铺开始在这个圈子火了起来。
一些人也习惯来这里听听招聘市场上的动静。
李父就是王炳文的发小之一。
这些年,阿炳的事,他没少帮忙。
他努力本分的在李家牙行工作了二十多年,在搬运这一块儿,他也能够被称作“老人”,“前辈”了。
偶尔李家牙行搬运缺个一两人搭手的时候,他也能递上话,介绍个把人来搭把手。
因此,在阿炳茶铺,他还能算个“红人”。
在这里,他认识的人还不少,偶尔介绍个把人去牙行搭手,敞亮的还会给他几文钱的茶水费。
因此,他经常来阿炳茶铺,照顾阿炳的生意。
不过,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晚上来。
像今天这样天刚亮就过来,还是第一次。
这时候,茶铺是没客人的。
阿炳也不和他客气,说道:“我还得先把茶煮好。”
说着就自己走进了里屋,李父也跟着他进去看他忙活。
“老叔身体还好吗?要不我进去看看他。”李父问道。
阿炳在锅前烧着水,眼都不抬的道:“有燕子照顾着,老爷子身体还不错。”
“不过我劝你最好不要进去,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听不太清楚”
“哦,对了,老爷子可喜欢和你说话了,上一次他都舍不得放开你的手,不让你走。”说完这话,阿炳一脸坏笑的看着李父。
李父想到上一次的可怕场面,老爷子听不太清后,找不到几个能陪他说话的人。
但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想说话。
一句话老爷子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给你歪到天际。
你还不能解释,不然他会有第二重,第三重理解。
你更不能笑,不然他会以为你认同他的观点。
他能聊到你怀疑人生。
李父想就此越过这事,于是把话题岔开道:“燕子心细,确实把老叔照顾的不错。”
“人家还给你生了个儿子,可得好好对她。”李父认真的说道。
“嗯。”阿炳点了点头。
茶铺在这些年好了起来,在养活家人之余还能剩点钱。
阿炳的父母其实一直都忧心自己的这个儿子。但日子都过不走又如何谈其他。
等到,日子好过一点,老两口就惦念上了成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