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秀丽但经济相对落后的清风乡,王乡长新上任时那是雄心勃勃,誓言要做出一番大事业,让清风乡旧貌换新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全乡大会在乡政府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王乡长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身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慷慨激昂地说道:“乡亲们,我王某人来此,就是要为大家谋福祉。为了更好地倾听大家的声音,咱们要设立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台下的群众交头接耳,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怀疑。有的在小声议论:“希望这次不是说说而已。”
没过多久,在乡政府那有些陈旧的外墙上,果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意见箱。然而,这意见箱挂得高高的,差不多快到二楼的窗户边了,而且还上了一把锃亮的大锁。
一天,村里的李大爷扛着锄头路过乡政府,看到这个高高在上的意见箱,不禁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这意见箱挂这么高,咱老百姓够都够不着,还咋提意见哟!”
这话恰好被刚从里面走出来的王乡长听到了,他连忙笑着迎上去解释道:“李大爷,这挂高点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乱弄,保证意见的严肃性。”李大爷把锄头往地上一杵,哼了一声:“严肃?我看是不想让咱们提意见吧!”王乡长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嘴里还嘟囔着:“您老误会了,误会了。”
不久,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意见箱。
“这王乡长说要听取意见,结果弄这么一出,简直是笑话!”性格直爽的小王气愤地说道,双手抱在胸前。
“就是,这不是明摆着糊弄咱们吗?”小李附和着,眉头紧皱。
他们决定一起去找王乡长理论。
来到乡长办公室,小王直言不讳:“乡长,您这意见箱挂那么高,还锁着,我们怎么提意见?”
王乡长坐在办公桌后面,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紧不慢地说:“年轻人,别着急,这是有规划的,后续会调整。”
小李忍不住说道:“乡长,您这都拖了好久了,到底什么时候调整?”
王乡长皱了皱眉头:“这事儿得从长计议,得走流程。”
几个年轻人无奈地离开了办公室,心里充满了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意见箱的事儿在乡里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对王乡长的做法颇有微词。
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这王乡长根本就不想听咱们的意见,搞个意见箱做做样子。”一位皮肤黝黑的村民大声说道。
“就是,咱们的问题还是没人解决。”一位妇女也跟着附和,脸上满是不满。
王乡长坐在台上,看着下面群情激愤的群众,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乡亲们,别激动,这意见箱的事儿是有些疏忽,我马上整改。”
可又过了一段时间,意见箱依然高高在上,锁也没有打开。
终于,这件事传到了上级领导的耳朵里。上级决定派调查组来清风乡了解情况。
调查组来到乡政府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王乡长赶忙笑脸相迎,点头哈腰地把调查组的人请进会议室。
“领导,这是个误会,我们正准备整改呢。”王乡长满脸堆笑地解释,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
调查组的负责人严肃地说:“王乡长,群众工作不是做做样子,要真抓实干。”
王乡长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们一定深刻检讨。”
在上级的压力下,意见箱终于被放低了,锁也打开了。
然而,经过这么一折腾,群众对王乡长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
王乡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主动走进村里,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在一个炊烟袅袅的傍晚,王乡长来到了李大爷家。
“李大爷,之前是我做得不好,您多担待。”王乡长一脸诚恳地说道。
李大爷坐在门槛上,抽了一口旱烟,缓缓说道:“乡长啊,只要你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咱也不会揪着过去不放。”
王乡长连连点头:“大爷,您放心,我一定改。”
从那以后,王乡长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了解他们的困难。他还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修了路,建了学校。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村民大会上。
“王乡长,这段时间你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以前的事儿就算了。”一位村民说道。
王乡长感动地说:“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乡长逐渐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一些信任,但他也深知,要想彻底改变大家的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