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九剑之太阿云迹 > 第4章 皇家密令(4)

第4章 皇家密令(4)

    定更过后,一文一武两位官员被内侍引进烛火山闪动的御书房。不用说,文官自然是都给事中胡濙,武官就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御书房里除了永乐皇帝还有一位身著朝服的和尚。这个和尚两个人自然认得的,那是永乐皇帝的第一谋臣道衍和尚。这个不以念经礼佛为业的和尚坐在这里,只怕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两个人山呼万岁后,永乐皇帝才说了一声:“平身。”两个人谢恩后,肃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

    永乐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城破之时,宫中火起,只在灰烬中得到焦死一具。四肢残缺不全,也不知道究竟是朕的侄儿还是侄媳。而且御宝也不见了踪影。”说着,又长叹了一声。

    其中的利害两个人自然知道。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而是带着御宝潜出京城,凭着太祖皇帝留下的御宝,振臂一呼,千军万马立时云集。到那时,永乐皇帝的皇帝不仅仅是做不成,很可能被赶下去,莫说是镇守一方的王爷,就是一个平头百姓也没得做,留给他们全家只有死路一条。他能不忧心忡忡吗?只怕又有什么不讨好的差事落在头上,皇粮难吃啊!

    果然,永乐皇帝缓缓地开了口,道:“纪爱卿,你在忠义卫一定有贴心的人吧。”纪纲一听,大惊失色,扑通一声跪下,一头触地,砰砰有声。就没有一个皇帝不怕自己的臣下结党营私的,而太祖皇帝尤甚,大肆屠戮下,开国的功臣宿将已经寥若晨星。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蓝之狱”。洪武十三年兴起,直到二十六年才告一段落,牵连被杀的四万五千余人,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几乎一扫而空。开国勋臣第一的李善长已经是七十七岁的高龄,牵扯案中,虽有免死铁券,也被朱元璋假托星变,应当杀大臣应灾。李善长久历官场,知道“进亦疑,退亦疑,东西南北唯命之从,毋宁束身以听于上耳”。回到家中自缢而死。一代开国丞相尚落得如下场,他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恐怕连一只臭虫都不如,一句话,顷刻间就粉身碎骨了。

    不料,永乐皇帝只是微微一笑,道:“纪爱卿平身,不必多虑。谁还没有两个贴心的人!你把他们都调到锦衣卫。上下相知,如臂使指,快捷了当,做起事来才干净利落,事半功倍嘛。”

    原来如此,纪纲险些蹦出喉咙的心才落回去,叩头道:“是。微臣明白。自会让他们为皇上尽忠效力,死而后已。”

    永乐皇帝一直笼着愁云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道:“那可不行。如果你们一个个都死而后已,谁还给朕做事啊!不但要把事做好,人也要活着,而且要好好地活着。”

    纪纲再一次向上叩头,道:“臣谨记皇上的教诲,没齿不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乐皇帝轻轻一挥手,道:“爱卿平身。”

    “谢皇上”。纪纲爬起来,站到一旁。只觉前心后背冰凉冰凉的,全是冷汗。

    一直垂手侍立的胡濙心道:“到我了。”心念未尽,永乐皇帝道:“胡爱卿。”

    胡濙立即跪倒,向上叩头道:“皇上。”

    永乐皇帝道:“单凭纪爱卿一人之力难免有疏漏之处。胡爱卿乔装改扮,以寻访张邋遢为名,寻找朕的侄儿。你们一文一武,表里配合,不要辜负了朕,早传佳音。”

    唉,果然是一趟苦差事啊。胡濙心里哀叹,脸上却一带你也不敢露出来,向上叩头道:“臣领旨。”

    永乐皇帝道:“朕明天就吩咐户部,给胡爱卿安家费,以解胡爱卿后顾之忧。”

    胡濙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只得谢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乐皇帝轻舒了一口气,道:“两位爱卿退下吧,早些安歇。”两个人再次谢恩,退出了御书房。

    一明一暗两条线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剩下的就海外这条线了。一直没有出声的道衍轻轻地问道:“西洋船队陛下也一定有了合适的人选了吧?”

    永乐皇帝微微得意的一笑,轻轻的吐出了两个字:“郑和。”

    道衍一愣,从洪武十五年他到燕王府,四年靖难兴师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多年了,对永乐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包括稍有一些有点能力的下级官吏不能说是如数家珍,可也是略知一二。可郑和这个名字还是第一回听说,而且是从永乐皇帝的口中说出,这个人究竟是谁?难道燕王身边还有自己不知道的翘楚英才?

    看到道衍一脸茫然的样子,永乐皇帝才透出了谜底:“就是少师的菩萨戒弟子福吉祥。”

    哦,是他呀。道衍脸上也露出满意的微笑,道:“郑和,陛下一定是念他在郑村坝的功劳才赐名的吧。他倒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有胆识,有谋略,在中官里可是没有几个。陛下可是慧眼识英啊!”

    永乐皇帝叹了一口气,不无惋惜地道:“只可惜被净了身,否则,以他的才能做一个指挥使什么的绰绰有余啊!不过,他一个人能力再强,也难免有想不到的时候,朕让王景弘和侯显协助他。”

    道衍点了点头,道:“王景弘和侯显这两个也不差。有了他们三个,就是有个什么闪失也应付得了。茫茫大海,就看这几个孩子的造化了。阿弥陀佛。”说着,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低沉的佛号。

    永乐皇帝心里忍不住的笑,暗道:“世上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和尚?都如你这般做和尚天下可岂不是要大乱了。”道衍和尚一到燕王府,经文没念几句,却抓紧一切机会劝说朱棣起兵造反。哪里还像一个慈悲为怀的出家人?

    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举行浩大的祭天祭海仪式后,以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苏州刘家港。这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乘大船六十二艘,兵丁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历时两年,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南巫里,锡兰山,最后到达古里,立碑做记。船队途经旧港,生擒了海盗陈祖义,斩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