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写书坚决不分卷了,自己把自己整恶心了。
哇,吐了!
我又不能删除这一章,改了卷数发布又没用。这个bug番茄是死活不愿意修复啊。
天天更新更了个什么玩意?
真恼火,悔不当初,不听老人言,劝我不要分卷。这是真见识了。
水个一千字发表
薛定谔的猫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由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hr?dinger)在1935年提出。这个思想实验旨在阐明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坍缩和观察者效应的问题。
思想实验的描述
薛定谔的猫实验设想了一个封闭的盒子,其中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一只猫
一个放射性原子
一个盖革计数器(用于检测放射性衰变)
一瓶毒药
一个机械装置
实验的过程如下:
放射性原子有50的几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衰变,也有50的几率不衰变。
如果原子发生衰变,盖革计数器会检测到,并触发装置,打破毒药瓶,释放毒药,导致猫死亡。
如果原子没有衰变,毒药瓶保持完好,猫活着。
量子力学中的解读
根据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直到我们观察盒子内部的情况之前,原子的状态(衰变或不衰变)以及猫的状态(生或死)是叠加在一起的。这意味着:
猫在观察之前处于一种叠加状态,既是“活”的也是“死”的。
只有在观察(测量)发生时,猫的状态才会“坍缩”到确定的状态:要么活着,要么死去。
思想实验的意义
薛定谔的猫实验并不是要进行实际的实验,而是为了强调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中的一些奇怪而难以直观理解的特性。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
观察者效应:在量子力学中,观察或测量会影响系统的状态。
波函数坍缩:量子态在测量时会“坍缩”到某个确定的状态,而在此之前它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中。
哲学和科学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解释:
哥本哈根解释:这一解释认为波函数的坍缩是现实的,观察导致叠加状态变为确定状态。
多世界解释:认为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中,波函数不会坍缩,只是我们在其中的一个世界中体验到某一个结果。
哲学问题:
薛定谔的猫也引发了关于现实、观察、知识和科学理论如何描述世界的深层次哲学讨论。
总结
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通过将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现象与宏观世界结合,揭示了量子力学中的某些本质问题。它挑战了我们对现实和观察的理解,并促使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考量子世界如何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宏观世界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