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龙吟九州:神女开纪元 > 第57章 北燕大可汗

第57章 北燕大可汗

    皇帝刘章在这几个月中,夜不能寐,坐不能食,强敌环伺,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加剧的内部羸弱和外部威胁,大黎国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大燕本有十多个部落,各个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牧场和牛羊,频繁发生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各部落的散兵游勇时常在大黎国的边境进行骚扰,抢掠粮食和妇孺,虽说造成了边境一定的压力,但北燕部落之间内战不断,这种撕扯动不了大黎国的根基。

    就在北燕的动荡中,拓跋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渐渐崭露头角。他不仅具备出众的武力,更有着极为卓越的智谋和宽广的胸襟,以灵活的策略,采取合作、兼并和抢掠等多种手段,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

    拓跋明的三个儿子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太子拓跋洪,文治武功、能屈能伸,善于审时度势,设计了部落之间的连横合纵,整合各方资源。

    父子俩齐心合力,一个收编,一个排除异己,逐步蚕食周边部落的势力,以充实自身的实力。

    不到十年的时间,拓跋明从一个普通的部落王逐渐成长为大燕的大可汗,统一了北燕地区,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上个月祁连山一战,更是让局势发生了巨变,实力竟然有了颠倒之势:

    在祁连山的深秋,天空被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大黎国的祁连山军营内,士兵们在营火旁低声交谈,神情紧绷。

    此刻,主将李梁,正看着一张摊开的地图。地图上,红色的线条标示着北燕的各个部落,李梁用剑柄划出了一条通往赛尔浒的路线。

    “听着,各位将领,拓跋明的军队已经集结在赛尔浒,他亲自领兵,来势汹汹,我们现在粮草不足三日,不能再等下去了。”李梁的声音如同战鼓般响亮,回荡在整个军帐中,“我们必须在他们整顿好攻势之前,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众将领纷纷点头,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没有人敢质疑李梁的决策。

    副将黄立明拱手说道:“末将觉得不妥,祁连山是天堑,易守难攻,我们贸然出去,优势就没了。”

    李梁一瞪眉:“他娘的什么优势,我们六万将士人吃马嚼的,现在粮草在哪里还不知道呢,再过三天,就要吃战马了。”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接连五天将士们都没吃饱饭,他们也是一天就一个锅盔的配额,普通军士更是生霉的红薯都当个宝,接连十封催粮草的奏折,连个水花都没听到。

    战马是将士们浴血沙场的老伙计,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动战马的主意。

    副将吴顺无奈摇头道:“黄将军,天越来越冷了,将士们连冬衣都没有,北燕人耐寒,又都穿着裘皮袄,我们怎么打。”

    “报~北燕第一波军队已到,正在驻扎军营。”斥候来报。

    “多少人?”李梁问。

    “不过三千人,都带着粮草。”斥候来报。

    “好,不是缺衣少食吗,从他们身上扒。”李梁眼中闪着狠辣的光。

    “吴将军,你带一万人出城,速战速决,能抢到的物资都带回来。”

    “末将领命,必首战告捷。”

    城外高高的山坡上,这位四十岁上下身材魁梧的男人,临风而立,肌肤黝黑粗糙,眉毛浓厚而有形,身披墨狐大氅,周身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威严感。

    “云飞将军。”男人声音低沉有力。

    “末将在,大汗有何吩咐?”一个魁梧的汉子闪身上前。

    “让那三千死士,驻扎的慢点,再多调一些运粮车过去,不要太多,够五千人五日的即可。”

    “末将领命。”云飞将军转身离开。

    “父汗,李梁会上当吗?”二皇子拓跋俊问。

    “李梁鲁莽好战,被我们截获的信函都是催粮草的。他不会按战场规矩来的,看我们尚在准备,一定会出城抢粮,埋伏二万人围剿,不管他们出城多少人,一个不留。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祁山镇的城门在夜色中轰然大开,城内的火把闪烁不定,映照出士兵们紧张而肃杀的面容。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瞬间,杀声震天,整个城镇被战火的气息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激动的氛围,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鱼儿已经入网了。”拓跋明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微笑。

    就在吴顺以为首战告捷,满心欢喜地指挥士兵们开城门回城的时候,突然,一声如雷的口令响起,万箭齐发,箭雨倾泻而下。

    无数箭矢如同疾风骤雨般涌向大黎军,瞬间将他们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乱窜,然而,箭雨没有丝毫怜悯,只有无情的收割。

    当夜,双方的厮杀声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撕裂了祁连山的宁静,回荡在山谷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场战斗感到痛苦。

    战场上,火光映照出士兵们扭曲的面孔,鲜血染红了大地,惨叫声与怒吼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经过一番苦战,大黎军才勉强关上了城门,然而,士气却已跌至谷底,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当尘埃落定,战场上只剩下阵阵悲鸣,尸横遍野,大黎军的死伤惨重,吴顺将军战死沙场,其他军士死伤竟高达二万。

    北燕军队在拓跋明的指挥下,死伤不过三千人,则显得士气大振。他们在胜利的喜悦中欢呼,士兵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拓跋明稳稳立于战场山巅之上,目光如炬。

    对于大黎国的皇帝刘章来说,这场战斗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调集到东北边疆战场的六万军士,以是国中精锐,此时损失重大。

    他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更深的是对未来的恐惧,军中高阶将领,奢靡成风,不少人都有服丹丸的习惯,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他修书给北燕拓跋明,邀请他来皇城谈停战协议,拓跋明派了太子拓跋洪前来,自己则带领北燕大军在祁连山战场等待,这是刘洪目前遇到最艰难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