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张家口上空,韩振东率领的机群也已经飞临日军驻地上空。下方的张家口日军驻地同样一片宁静,日军士兵们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韩振东果断下达了投弹命令。“投弹!”他的声音在无线电中响起。 一枚枚毒气弹从空中落下,无声地落在日军驻地内。沙林毒气迅速弥漫开来,日军士兵们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
在张家口城外日军第三十八旅团的第 16 联队、第 30 联队以及骑兵第 2 联队的军营中,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但毒气无处不在,他们根本无法逃脱。 那些侥幸没有被毒气直接侵袭的士兵,也被恐惧所笼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有一些有防毒面具的匆忙取出防毒面具戴上,但是日军配备防毒面具的毕竟只是少数人。 在毒气的攻击下,日军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他们的武器和装备在毒气面前毫无用处,他们的生命如同蝼蚁一般脆弱。
最终,张家口城外军营中 11937 人中只有不到 800 人存活。这些幸存者也是遍体鳞伤,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在保定,情况同样惨烈。第十六联队、野炮兵第 2 联队的 6312 人中只有不到 300 人存活。
他们在毒气的攻击下,失去了大部分的战友和同伴,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八路军的这次毒气攻击,给日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日军高层震惊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八路军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然而,这也是他们侵略华国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本来按照计划出动十三架轰炸机和运输机装载65吨沙林毒气弹进行攻击的,但是因为两个月内八路军航空兵又接收了十八架运输机和轰炸机。所以这些飞机索性就全部出动,扔下了整整150吨的沙林毒气弹,使得毒气浓度增加了将近两倍,所以才对日军产生了如此大的杀伤。
消息迅速传开,整个华北地区的日军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开始加强对空中的防御,但心中的恐惧却难以消除,而此时又有一个消息从日军中对外传出:第二师团装备的毒气弹不慎泄露才发生了如此大的悲剧。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衫山元带着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记者来到惨案现场,观看了战场上遗留的航空炸弹弹体,极力地向国外记者控诉八路军对他们使用化学武器。
衫山元面色阴沉,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惨状,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各国记者站在惨案现场,看着那些遗留的航空炸弹弹体上的日文,记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法国记者率先发言:“这弹体上的日文确实让人疑惑,难道真如一些人所说,是日本人自己的毒气泄露导致了这场灾难,却想嫁祸给八路军?”
旁边的德国记者也点头表示认同:“八路军在抗战中一直以顽强和正义著称,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使用化学武器。而且据我所知,日军在战场上曾多次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
随着记者们的讨论,国际舆论逐渐升温。
八路军方面迅速做出回应,坚决否认拥有化学武器,更不会使用这种不人道的武器。八路军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郑重声明:“八路军一直秉持着正义与道德,致力于抵抗日本侵略者,保护华国老百姓。
我们坚决反对使用化学武器,也从未拥有过此类武器。反而是日军,在战场上大规模地使用化学武器,给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清白,八路军邀请中立国家的记者和国际观察员前往抗日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根据地,记者们看到了八路军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顽强的抗战精神。他们与当地百姓交流,百姓们纷纷控诉日军的暴行,同时也证实八路军从未使用过化学武器。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一些正义之士也开始发声,谴责日军的行为。一些国际组织对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向国际社会公布了日军的罪行。
与此同时老将听到这个消息后,微微眯起眼睛,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口中喃喃道:“这个陈忠有种,居然给日本人放毒气。” 但老将也明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八路军必须坚守立场,不能被日军的阴谋所左右。
在国军方面,得知此事后也迅速做出反应。国军对外宣传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强调日本人干的贼喊捉贼的事情太多了,这次肯定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传达这一观点,试图引导国际舆论对日军的怀疑进一步加深。
日军在国际上的狡辩虽然还在继续,但已经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不断寻找所谓的 “证据”,却始终一无所获。
而国际社会对日军的谴责声浪却越来越高,一些国家不仅在舆论上对日本施压,还在实际行动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的国家暂停了与日本的部分贸易往来,有的则召回了驻日大使,以表达对日本战争罪行的不满。
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贼喊捉贼的恶劣行径比比皆是。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手段极其残忍,包括集体枪杀、活埋、火烧等。然而,事后日军却妄图掩盖罪行,对外宣称是华国军队挑衅引发的冲突,他们是在进行 “自卫”。但大量的照片、影像资料以及幸存者的证言,都确凿地证明了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有组织、有计划的暴行。
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华国守军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
这明明是日军蓄意制造的侵略事件,却对外宣称是华国军队主动挑衅,他们是 “被迫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