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战之悲壮征途 > 第44章 李恪对时局的看法

第44章 李恪对时局的看法

    “韩鹏,我喜欢你姐姐,只是我们还没有确定关系。唉!目前这战局,我是真没心思考虑这些。按理说,我们教导总队也应该接到调动命令,可是都快半个月了,一直没有动静”,李恪说完,自顾自的喝了一杯闷酒。这酒和烟一样,真是个好东西。虽说教导总队早就不准抽烟,实际上有不少军官私下里也抽烟,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只是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现在是战时状态,按理说军官不应该喝酒,但只要不喝醉,也不至于出事。李恪早就想上战场,现在迟迟没有动静,他内心的烦躁也就只有烟酒可以解决。

    “最近恪老弟愁眉不展,原来是为了这个?”钱参谋还以为李恪是因为最近见不到韩医生才发愁,现在听到李恪是因为迟迟没有机会上战场才如此,便继续对李恪说道:“你放心,就算是和日本人开战,第一批上战场的部队,肯定不是咱们教导总队。不过,咱们和日本人打打停停,上战场的机会不多,但总座和副总座都会抓住机会的。不上战场,哪来的机会立功了?”

    不可否认,钱参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教导总队作为国军的样板部队,肩负着为中央军培养军官的重任,不可能一开战就拉到战场上去。但战场是最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地方,真到了关键时刻,军方高层肯定会把教导总队派上去。至于中日之间的战争打打停停的说法,李恪却不敢苟同。在李恪看来,既然全面开战,肯定是不死不休。周围的人大都持钱参谋的观点,认为中日开战,会影响各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只要中国打几个胜仗,各国列强肯定会出面调停,日本也不敢站到各国列强的对立面。

    自从考入中央军校,李恪发现在国家战局和前途方面,他的看法有点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不像在岭南中学的时候,他和张老师有共同的话题,在讨论中形成的很多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是接近的,那个时候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逐步成熟。他和张老师当初都认为,中日全面开战不可避免,任何的对日妥协都只是扬汤止沸。

    最近空闲的时间里,李恪也读了二十四史。李恪手里的二十四史,还是李非上次来南京的时候,张老师托李非带给他的。李恪少年与《史记》结缘后,就养成了喜欢没事就翻阅史书的习惯,中学时期张老师也鼓励李恪多看看史书,张老师认为史书上面有很多老祖宗的智慧。只是李恪读中学的时候,业余时间基本上是用在学习数学和德语以及咏春拳上面。到了军校,李恪既要保证军校的课业不落下,又要担任德国教官施密特的翻译和助手,还要向施密特请教战术问题以及参加狙击手特训,空闲时间少得可怜。反倒是到了教导总队,单调的部队生活让李恪的空闲时间多了,尤其是最近半个多月,李恪几乎都是埋头读书。他读史书的心得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里面,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李恪也不想和钱参谋辩论有关战局的看法,他相信战局的发展可以说明一切。只是客气地说:“钱哥,你路子广,消息灵通,有什么好事别把兄弟忘了?”说完,李恪端起酒杯敬了钱参谋一杯酒。

    “都是自家兄弟,好说。别看教导总队的排长都是中尉军衔,就你一个少尉。兄弟我最看好的就是你恪老弟,将来你上了战场,说不定哪天军衔就超过了老哥我。到时候,老弟你可得照顾一下老哥。”钱参谋的话永远说得好听,让对方心里觉得很受用。虽说恭维的话居多,但钱参谋看问题很通透。李恪的军衔之所以只是少尉,那是李恪资历浅,部队是讲论资排辈的。可到了战场,就不一样了,看的就是战功,只要李恪能在战场上活下来,以李恪的能耐,立的战功不会少,军衔超过他这个熬资历得来的少校参谋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