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毕业的竹内宽,虽然不是“军刀组”成员,但他的同学有好几个却是“军刀组”里面的人,深受日本皇室和高层的喜爱和关注。作为陆大同学,竹内宽也能够从他那些“军刀组”同学那里打听到一些外人所不知的消息,包括对他个人的一些调动安排。
根据最新的小道消息,他马上就要被调回日本国内,将会在陆军参谋本部担任第二副部长,而时间就在这个月的月底,也就是说,距离他离开缅甸回日本,只有区区十天时间了。
新的师团长人选上面还没有定下来,有人说是来自国内的少将花谷正,有人说是南方军司令部作战课长栉田正夫中将,但这些竹内宽已经不关心了,现在只想着怎样平安第渡过这十天时间,然后顺利的回国。
看着登上火车的田中新一,远远的朝对方挥挥手,竹内宽就上了小车,让司机带他回城里的师团部。驻守曼德勒这一段时间,五十五师团师团部的人员外出办事基本上都是坐车,缴获了英国人不少车辆,坐上去自然比骑马要舒服很多,这也算是竹内宽唯一不多的享受吧。
皎苗,战斗还在持续。天空双方的飞机都没有出现,日军方面是因为缺少飞机,而抗日军方面,则是怕出动飞机后将后面的日军援军吓跑,双方就这么的“默契”了一回,谁也没有在这个国时候出动飞机。
下午一点二十许,十八师团增援先头部队两个大队抵达战斗外围,领队的五十六联队联队长那须一雄大佐,在战场后方见到了五十五师团一一二联队联队长小源泽幸藏大佐。
“从敌人射击的火力密度判断,兵力应该是我的两三倍,我组织了几次中队规模的反冲锋,都被对方打了回来,损失不小,现在只能和对方僵持。”
满脸烟尘、一身脏兮兮的小源泽幸藏向那须义雄介绍战场情况。此时的小源泽大佐,和手上戴着白手套,身上干净整洁的那须大佐比起来,就像是乞丐和富家子,完全不同的两种样子。
“两三倍的敌人就打不过了!想当初在中国战场,我一个中队就可以打败一个团的对手,那是几倍!十倍的敌人吧!帝国后面组建的师团,有些还还真是、不怎么样!”心里对表现不怎么样的一一二联队抱怨了一顿,可表面上那须一雄大佐却没有丝毫的显露来。
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前面的战场,略一思考,这才对小源泽幸藏大佐说道:“阁下继续在正面牵制敌军,我会命令我的部下从两翼进行包抄,到时我们三面夹击,消灭这股敌军!”
整个二战,日本陆军的中底层军官,在进攻方面的战术说起来是非常呆板的。进攻时通常采用炮兵轰炸和步兵冲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他们会用炮兵对敌方阵地进行猛烈轰炸,然后步兵进行冲锋,通过不断的炮击和步兵冲锋来消耗敌人的力量
也就是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要是解决不了战斗,那同样的模式再多来几次,直到对方士兵全部战死或者撤退。
还有一种,也是鬼子大队、联队级别指挥官最常用的手段,那就是正面进攻,两侧迂回,三面合围的战术。这是阵地战中,日军最喜欢的一种战术。
听到那须大佐的话,小源泽幸藏大佐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看着对方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最后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其实这种战术之前他就已经用过了,可惜对手早就防着他这一手,迂回出去的部队在半路就被对方伏击,退了回来。再说了,战场右边紧挨着伊洛瓦底江,怎么迂回,难道是要渡江?想要包抄只能从左翼进行。
小源泽幸藏大佐的思考中,那须一雄大佐已经开始对手下发布命令了,“数井君(数井孝雄少佐),你的第一大队为左翼;松冈君(松冈义一少佐),你的第三大队为右翼,二十分钟以后出发,务必包围消灭眼前这股敌人!我会在你们发动进攻前,用炮火进行支援,炮火一停,就是你们冲锋的时间。”
“哈依!联队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两位大队长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师团长就在我们身后,师团主力也即将到达,你们的行动速度要快,在师团主力到达前完成任务!小源泽阁下,等下两翼部队发起冲锋时,希望正面你的部队能够勇敢的冲锋,一举消灭敌人!”
后面的话,那须一雄大佐是对小源泽幸藏大佐说的,他担心两翼自己的部队发起冲锋时,正面的一一二联队不能及时跟上,拖自己后退。
“那个…那个那须阁下稍等。”就在十八师团两位大队长就要离开时,小源泽幸藏大佐还是开口说话了,他担心要是自己不说明一下情况,等下出事了这位高傲的十八师团联队长会把责任怪到他头上。
“阁下还有什么事?”那须一雄大佐有些不满地问道。
“那个,那个战场的右翼是伊洛瓦底江,所以,只能从左翼进行迂回包抄。”
“嗯哈…我当然知道右面是一条江水,难道有江河就不能迂回包抄了吗?江边地形复杂,正好可以隐藏进攻部队的行迹。松冈君,等下你可以先派小股部队进行侦察,大队后续跟上。数井君,你的大队进攻时间可以延后一些,等候松冈大队到位后在一起发动。”
知晓自己安排有所疏忽的那须一雄大佐,很快就调整了自己心态,对刚才的安排也做了一些微调,这才转过身来,对小源泽幸藏大佐说道:
“松冈大队从江边过去,阁下的部队要做适当的掩护,我建议等他们出发时,阁下的联队可以在正面发动一次小的进攻,吸引正面之敌注意。”
见那须一雄大佐知道情况后依旧如此安排,小源泽幸藏大佐也只能点头答应,回去安排自己部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