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又过去了百年,这一百年舰队的建造速度终于慢慢提了上来,加上前两百年的制造数量,在JD3行星系三百年过去了,御风者的数量增加到了两千多万艘,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完成剩下的三千万艘御风者肯定不存在问题。
胡宇终于体会到了人多好办事是什么情况,现在舰队人口已经多达一百亿,而且还以每百年20亿的人口在递增,现在舰队仅存的老人不到两亿,而且经过基因药物的改造,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年轻人一样强壮健康,有的仅仅是面容的差别,新出生的人口不需要任何贡献点就能获得基因药物,前提是要达到成年阶段。
一百亿人口,除了几亿娃娃和接收教育阶段的年轻人,其余的都是劳动力,为了舰队的发展,为了自己能在宇宙中生存下去,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不过胡宇也给予了民众足够好的环境,给予了大家足够多的舰队贡献点,还另外安排了一颗行星专门为民众制造各种衣食住行玩乐的物品,这一切都能用舰队贡献点来换取,和地球时代唯一不同的是舰队中不再有商人这个职业,所有的物品都是舰队直接供给。
有了人,很多事情就能顺利展开,为了对付风星文明的防御圈,胡宇把几百年前的一种老式武器再次搬上了历史舞台,这种武器在速度2000米每秒的时候就能击穿2米厚的钢板,现在通过舰队的电磁轨道发射,初速度能直接达到50000米每秒,同时还改进了弹头部分,以适用现在更高强度的装甲。
三百年前从风星喂养的虫子身上提取的蝩元素很快派上了用场,这些蝩元素被融合在穿甲弹的弹头里面,在击中敌方目标的一瞬间温度能高达两万多度,能融化绝大多数金属物质,即使是现在的御风者在不开启力场防护的情况下装甲也能被这种穿甲弹深入十米到二十米,给御风者造成一些损失。
风星文明的天基炮台和星际地雷胡宇经过多次勘察,确认没有曲率航行能力和力场防护,用这种新式穿甲弹来攻击肯定行得通。
这种穿甲弹无疑是越多越好,省去了动力系统,跟踪系统,瞄准系统,定位系统,所有的一切都省略了,就剩一个合金棒子,中间埋了点高能炸药,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简单,那就只剩下吃饭了。
风星文明的防御圈足足有一光年,如果不把这些天基炮台和星际地雷清除,为舰队打通一条通往内部的道路,舰队将深陷在这种立体防御网中,被熟门熟路的风星战舰一一剿灭。有了足够数量的穿甲弹,能为舰队减少很多麻烦。
就像树人九十七说的,这点儿战力想撼动风星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风星文明没有防御圈,凭5000万艘御风者也是飞蛾扑火,为了打赢这一仗,还需要从其它方面想办法。
300年过去了,曾院士和一帮物理学家还是没有掌握驱动那颗造父变星的办法,这些年舰队的科技进步非常大,起码御风者这种大舰的速度都远远超过隐杀者,达到了千倍光速,更加庞大的深蓝号达到了800倍光速,搬动一颗地球质量大小的行星能超过500倍光速,如果是太阳质量大小的恒星搬运速度也将近百倍光速,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只可惜当初和沙蟒文明一战,沙蟒舰队全部化为基本粒子,他们能以500倍光速搬运恒星的科技也跟随战舰一起消失在星空。这种科技很明显也是属于指使沙蟒文明对人类发动进攻的那个小星区文明的。
造父变星和这些普通星体都不一样,它本身就拥有极大的密度,对空间弯曲非常厉害,太阳虽然质量大,但是就像跑道上的一架飞机,一个人类大力士都能拉动,造父变星却像一辆深陷泥潭的汽车,质量比飞机小得多,但任凭大力士力气再大也难以推动。
曾院士和一帮科学家想尽了一切办法,演算了无数次,结果都是不行,御风者的能量太小,能级还达不到造父变星的能级高度,在不可能搬运动造父变星的,换句话说,造父变星就像弹簧床上的一个大铁球,如果想要把这个铁球移动,我们需要在铁球旁边放置一个更重的铁球,让弹簧床下限得更深,铁球就会自然向着深处移动,挪动这个更重的铁球,代表造父变星的铁球就会跟着移动,这就是搬运星体的基本原理。
御风者和造父变星比,造父变星就像大铁球,而御风者就像散落在弹簧床上的玻璃珠,除非这种玻璃珠累计到足够多的数量才有可能撬动大铁球,很可惜,经过曾院士等人的演算,无论是风星文明还是自己,都远远达不到撬动造父变星的数量程度。
“将军,我们现在的科技离驱动造父变星的距离还很远,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们300年了,这些年我和刘博院士一起,尝试了所有的可能性,依然没有答案,我们认为撬动造父变星没有取巧之处,只能靠硬实力。”曾院士找到胡宇,有些灰心的说道,这个年龄定格在60岁的院士此刻尽显老态,完全和年龄不相符合。
“将军,我们确实尽力了。”一旁的年轻胖院士刘博也低头说道,这个天仓五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院士现在已经是仅次于曾院士的空间物理学顶尖人物了,一个问题困扰了300年,他们都疲倦了。
“不要有心理负担,你们辛苦了,这些年也难为你们了,可能是我太急于求成,面对一个老牌文明,我们想吃掉确实很难。”
“不,是我们无能,我们空间物理系两万多人,耗费了300年都没能解决。我这老脸算是丢光了。”
“千万不要这么说,两位院士,这样吧,你们给自己放一个月假,好好放松一下,去周围看看,说不定会有新的灵感,我知道有些东西靠时间是耗不出来的,一秒的灵感往往超过百年的苦思。算了,要你们自己放假等于白说,曾院士,还记得地球时代我们遨游太阳系的事吗?”
“记得,怎么会忘记,当时你还是个小团长,单枪匹马的驾驶飞船,就敢跳出黄道面近20个天文单位。”
“两位院士,我们今天再重温一次吧,我也好久好久没有出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