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94章 老朱稳住别急

第94章 老朱稳住别急

    一艘20米长的蒸汽动力小游艇,缓缓停靠在仪凤门码头。

    朱标跟杨宪,谈笑风生的从游艇上下来。

    为了确保大明的钢铁稳定供应,商部与工部合股,在上游不远处的采石镇(马钢)建设新的炼钢厂。

    工部负责一应山林渔泽的赋税。

    所以跟工部合股,把邯郸钢铁厂升级了一下;

    在湖广的武昌府大冶县的铁山下,新建炼钢厂,水泥厂。

    这三处,都是全国七大钢厂之一。

    商部自己独资,在北平,开滦,辽东兴建。

    再加上江北工业园区的钢厂,很快就将拥有7家大型炼钢厂。

    小朱跟杨宪两人,刚从采石镇视察完回来。

    刚一登岸,就见毛骧火急火燎的赶来。

    “哎哟,太子爷,可找到您了,卑职到处找您不着,皇上急等着召见您呢,都等了很多天了。”

    小朱心知,肯定是因为,孤把大明的常住人口,给来了一次大迁徙。

    像这样天大的事情,古代皇帝的小心脏,肯定承受不住。

    还是出口一问:“啥事儿找我?”

    “此等事情,哪是卑职敢过问的。”

    “也是,那杨卿,孤先去见我父皇了,你先自便。”

    “殿下自去,且慢行。”

    很快,来到御书房里。

    “儿臣参见父皇。”

    老朱心里早就翻天覆地了,在自家儿子面前,仍要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

    “你知道这些天来,有多少弹劾你的奏书吗?”

    “弹劾儿臣什么?”

    “你自己做的事情,还要咱来告诉你吗?”

    小朱:

    “儿臣最近没做什么呀,就是收留了一些灾民,”

    “跟工部联营,开了几处矿,建了几处厂,”

    “又跟盐课司一起合伙,在东海边开了几处晒盐场而已,”

    “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安置灾民,让百姓吃到更便宜的盐,”

    “用到更便宜的铁器啊,这都要被弹劾吗?”

    老朱:

    “所以,你就利用你的东风镖局,把各地百姓,全部迁到你的矿上,你的作坊里,还有你在松江府的新城去了是吗?”

    “天地良心,东风镖局一直都会接收押运人镖的生意,那灾民自发找到镖局,送上门来的生意,镖局不能不接呀。”

    “都是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穷苦百姓,他们哪来的钱雇镖局?又哪来的钱长途跋涉?”

    “从钱庄里借贷的啊;钱庄打开门做生意,全指着贷款赚钱,有人来贷款,也不能不贷给他们呀。”

    “百姓们全都迁到工矿之上,那么田谁来种?”

    “那些都是买不起粮,吃不起饭的灾民啊,家里没田才没有余粮,不给他们活做,留在原来的地方,要么等着饿死,要么聚众起义,给他们安排生计,让他们吃的饱饭,这是唯一的安顿方法。”

    “你不是说,开商行就是为了平抑物价所用吗?你有足够的粮食,以供他们劳作食用,为何不拿来在各县商行里,低价贩卖?”

    小朱:

    “因为那样,不论贫富,都得卖给他们,富人本来就不缺粮;”

    “如此一来,可以一边把粮食高价卖给富人,从中赚取点差价;”

    “还能把吃不起粮食的人,自动区分出来;”

    “现在,让他们多屯些粮,看他们能挺多久,”

    “等挺不住的时候,咱再让商行,全面低价销售,”

    “到那时,市面上就不缺粮了,反而粮食过剩,”

    “接下来的几年里,粮食都会处在最低的价格线上徘徊。”

    这逆子,太踏马能算计了。

    借着太子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的到处挖坑,一步一个陷阱。

    现在看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一个是无用的。

    都是为了更好的挖坑,等人掉进去后,再好好的给人埋上。

    上一次是走私下西洋的吃了大亏。

    这一回,那些屯粮的,怕是又要吃大亏了。

    高价这逆子手中买粮,屯在手里没人买粮,回头等粮价跌了,还不亏死?

    家中没有余粮的百姓,留在当地只能饿死,不迁走只会聚众叛乱。

    就是突然一下子,迁出这么多人丁,将会有无数田亩无人耕种。

    马上到了播种冬小麦的时候。

    明年岂不是粮食缺口更大?

    “在你看来,粮价几时才会企稳?”

    “最迟明年秋收以前吧。”

    “你手上的粮食,够吗?”

    小朱:

    “咱现在不但握有瀛洲的粮食,南洋,天竺那边的粮食,也会源源不断的供应大明,”

    “等咱再开办两家造船厂,随着远洋船只不断下水,”

    “别说到明年秋了,儿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往后大明再不种田,”

    “从海外进来的粮食,都足以很好的养活大明,”

    “当然,只是这样一说,大明的田,要等到适当的时候,”

    “要么收归皇家,要么收归朝堂,再租给百姓,大肆复种,”

    “届时,凭借咱大明一地产的粮,就足以养活数万万人口。”

    老朱明白,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只要平民有饭吃,大明就绝乱不起来。

    不但咱手里握有重兵,那逆子更是,聚拢人心的本事,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凭他凝聚起的那些人,上到武将文官,下到平民百姓,都对他死心塌地。

    如果他想给咱来个兵变的话,恐怕,咱还真拿他没有太好的办法。

    单说京卫指挥使的人,就感觉跟他比跟咱还亲近。

    所以,他爱到哪野就到哪野去吧,整天在外面到处乱跑,总好过留在京城里,整天惦记着这把椅子。

    老朱把几本奏折拿给小朱看。

    都是各地府、州、县衙,举报户部串通粮商与当地富绅,蓄意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制造动乱的举报信。

    “依儿臣看,此事还需等到粮价企稳之后,再来彻查此案;”

    “如果此时彻查的话,他们手中握有太多粮草,”

    “现在仍有无数吃不上饭的百姓,还留在当地,”

    “万一逼的他们狗急跳墙,籍此煽动百姓,聚众叛乱,得不偿失,”

    “应当先广插秘探,多多收集证据,先不打草惊蛇;”

    “挑选一个,对我方,对朝局,对天下百姓最有利的时机,再来收网。”

    在百姓吃不起饭的时候,只需有粮食的人,赏一口饭吃,救他一命,就能为他卖命。

    此时是最容易发生民变的时候。

    所以,小朱已经下令各地商行,给伙计发放补助,让走到乡下去宣传迁移的事情。

    对老朱来说,布置秘探十分容易,商行跟钱庄,一开始就是经他手创办起来的。

    各地钱庄跟商行,都有老朱安插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