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逆子:老朱我来教你当皇帝 > 第75章 商部成立

第75章 商部成立

    这小朱崽子,这批让你给装的。

    还帮助天下万民开源?替万民开源,你建玻璃厂,把老夫们的钱都给卷走了?

    小朱:“诸位臣公,你们说,许多百姓还那么穷,”

    “应不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富裕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天下百姓全部知书达礼了,诸位臣公们治理天下,不也就更加容易了吗?”

    这小逼崽子,就知道搞道德绑架那一套,让人没办法直接怼回去。

    只能从实际操作方面入手。

    滕毅:“恕臣抖胆,敢问殿下打算如何使天下百姓,人人变得富足?还能不与民争利,还请赐教。”

    哼!傻老登,你问啥孤就要答啥啊?你想的咋那么美呢?

    说的越多,越容易给留下反驳的空间。

    一旦陷入到问答当中,他就会从每一句话中,找到每一个询问点,去不断的问各种问题。

    若不答,就是不会,不会你怎么敢说这样的大话呢?

    答吧,就会问个没完没了。

    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啥事儿没谈成,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天都不好意思再召集他们谈论此事。

    “这不是你一个机要大臣,一个户部尚书该问的事情;”

    “否则定你一个矫制之罪也不为过,”

    “你只需要参谋一下,该不该为百姓谋福祉?”

    “如果该做的话,这件事情该由皇家来做,还是该由朝廷来做即可,”

    “你若有想法,你大可以把你的所思所想说出来,以供参考;”

    “难道皇家做事,还需要先向你禀报以后,才能去做吗?”

    腾毅被怼的哑口无言。

    吕本:完蛋玩意,果然是个不堪一用的铁憨憨,你不说话还好,你一开口,人家直接把调子给你定下来了。

    你不支持都得支持,否则,你是不希望大明富裕起来吗?你居心何在?

    “陛下,贸然新设一部,此事非同小可,是不是等朝会之时,拿到朝堂上再行商讨?”

    老朱:“太子以为如何。”

    “儿臣只是客气一下而已,本身就有父皇御赐的‘奉旨开源’令牌,”

    “本来就在奉旨开源,给皇家开源,给朝廷开源都是一样的,”

    “国库没银子的时候,朝父皇伸手,父皇还能不给吗?”

    “本来也是父皇要把这件事情拿到这里来说,儿臣才不愿意给别人做苦力呢。”

    这逆子,竟敢往咱身上甩锅,算了,谁让是咱亲儿子呢。

    “那这件事情就算了吧,也没什么可议的,太子还小,男娃嘛,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也一天一个想法,非要胡闹不可,就先让他胡闹几天,等闹够了,累了就老实了。”

    这父子俩人,一唱一喝的。

    这要是让他继续胡闹下去,那天下生意就都成你们老朱家的了。

    杨宪发现,此时站出来说话,等于帮了双方,这种便宜不捡白不捡。

    “陛下,臣以为,设立新部,为天下万民开源,此举利国利民,不仅要大大的支持,还要从优从速,请陛下明鉴。”

    老朱:“伯温怎么看?”

    “臣也觉此事可行。”

    “众位爱卿怎么看?”

    吕本:“如此好事,臣心里自然一万个支持,只是担心百官的想法,适才才会有此一问,是以,臣也附议。”

    另外两人:“臣附议。”

    老朱:“既然众卿都支持,那么该部该取什么名字好?”

    吕本:“臣以为,不妨就叫商部好了。”

    自古以来,皇家亲士族,远商人,取个商部,让后世之人好好看看,朱家皇帝,开国皇帝是泥腿子,太子也是个只知屯各居奇,祸国殃民的贱商,

    老朱:“诸位爱卿怎么看?”

    “臣等无异议。”

    “太子呢?可有异议?”

    “父皇,儿臣可不代理该部啊,儿臣可没时间啊,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刘伯温:“依臣看来,天下间若论开源一道,太子若论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商部新成立的部门,本来就急缺官员,是以,臣提议,可由太子暂代商部尚书一职,”

    “等到培养出胜任该部的官员后,太子再到各部历练一番,请陛下明鉴。”

    小朱:“不行啊刘师,学生还是个孩子啊,还要学习呢,不能不务正业呀。”

    这小朱犊子,用人的时候自称学生,不用人的时候就一口一个孤的。

    这分明就是想来个三辞三让的戏码。

    然后杨宪进言,吕本进言。

    三辞三让后,小朱顺利成为商部代理尚书。

    很快,衙门就收拾好了。

    小朱提笔开始写奏折,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写出来。

    首先,商部现在处在试验阶段,自负盈亏。

    商部需有自己的银库,商部开源来的银子,由商部自己储存。

    其次,商部现在一文钱都没有,户部没给拨钱,也不用他拨钱。

    所以,商部需要贷款,至于向谁贷款,由商部自己负责,将来还钱也则商部自己还。

    最后,举荐了一批官吏名单。

    除了沈万三等人,剩下都是八方英才馆的人。

    举荐沈万三做左侍郎。

    八方英才馆的杨盛做右侍郎,是一个八面玲珑,很善于管理的人才。

    杨盛在接到圣旨后,简直难以置信。

    原本是一个正五品英才,原以为,此生跟官场无缘。

    没想到,竟能一步登天,直接就从庶民,摇身一变,成为正三品大员。

    果然,抱紧太子的大腿,是最正确的选择。

    其余得以入仕的人,也是欣喜异常。

    正五品的郎中五人;

    从五品的员外郎四人;

    正六品的主事五人;

    还有正七品的所正;正八品副所正;九品所丞;仓使,副使等若干。

    令所有英才馆的人,因为这些人而倍受鼓舞。

    班子组建起来,立刻忙碌起来,该联系货的联系货。

    因为事关朝廷开源,好几个官窑的瓷器,全部定下来,雇自家的镖局往镇海船坞运。

    海盗虽然兵力多,也不敢往长江里面扎,容易被瓮中捉鳖。

    加上坞堡的火力足够强大,另外2000惩戒团,如今是靖海卫的人,也到达镇海。

    官营的织造局,丝绸也全部往那边拉。

    还有工业园区的玻璃、琉璃、铁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