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已定后,秘密会议一结束,众人立刻开始分头行动。
有的串联沿海望族之人;
有的族人已经跟卫所的将领打成一片,继续使钱,继续渗透;
有的派人驾船出海,分头联络张士诚旧部刘通;陈友定旧部金子隆;方国珍旧部王子贤、叶希戴等大势力。
此时虽然倭奴国已平,但仍有一万来倭寇,流亡于琉球,翁洲群岛,南洋一带。
陈友定是元朝忠臣,镇守福建,洪武元年正月被汤和攻破,部将金子隆率残部流亡海外。
此时仍与北元联系密切。
在浙东世家前来联系后,立刻派人北上,把消息传给元庭。
此时已经刮起北风,北方大漠早已是深秋季节。
消息还未送达,草原人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组织人马,南下打秋风。
秋天也正是用兵的好季节。
而在此之前,由于国库充足,老朱刚刚下令,周德兴、廖永忠、杨璟、傅友德、何文辉等一众将领,西征巴蜀。
很快,北元犯边的消息传到京城。
老朱下令发兵十五万,兵分三路;
徐达居中,领兵五万,蓝玉为前锋;
西路军冯胜;东路军李文忠,各领五万兵马,兵发漠北。
…………
一雨叶尽,深秋来了,北风徐徐,又到了小朱躁动的季节。
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今年双线用兵,还有他所不知道的,世家正在大肆屯粮,导致粮食收购异常困难。
虽然瀛洲那边的粮食,正在源源不断的往这边运。
但仅凭瀛洲一地,远远无法满足粮食战所需的数量。
手中握着的粮食,起码要供6000万人口,两年支用,才能把粮食战,持久的打下去。
否则一但打到一半,手中弹药没了,却没能对敌人伤筋动骨,就将前功尽弃。
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南洋,在南洋收购大量的稻米;
去天竺,收购大量的棉花、大豆、小麦等战略物资。
当下棉花产量最大的地区,乃是天竺。
大明的棉花,全部都是大地主们在种。
平民粮食还不够吃,根本没有闲田种棉花。
一但经济战久持不下,市面上万一棉花断供,百姓将失去御寒的衣物。
加之大明的棉花很贵,最便宜的160文一斤。
用大明的瓷器,换天竺的棉花,再合适不过。
休沐日,东宫。
难得四个老登不在,小朱把英才馆的几名负责人召来,询问各单位的筹备情况。
“启禀殿下,四个船厂,共计16艘船,已进入收尾阶段,最迟再有七天,最后一艘便可下水试航。”
“嗯,很好,船厂的工人们,这段时间辛苦他们了,这批船下水以后,给所有人,发一倍月银的奖金。”
“诺,殿下仁得,属下替工人们谢恩了。”
“嗯;这批船下水以后,继续再造。”
“诺。”
“粮食运过来多少了?”
“回禀殿下,经过这段时间日夜不停的运输,已陆续运来800万石粮食,以及约600万箱罐头。”
这些还远远不够。
按照一个人一年3石粮食计算的话,朱标要准备18亿石粮食,才能放心大胆的放手一搏。
“嗯,不错;命八艘铁甲舰,再运完这一次粮食后,尽数回到船坞,对船只进行全方位的保养,对所有参与运输的人,给他们放几天假,同样赏一月俸禄的奖金。”
“诺。属下代弟兄们向殿下谢恩了。”
“船员培训的差不多了吧?”
“已训练完毕,并且老船上的人员,已经调配好了,只等那16条船下水,立刻就能上手。”
“好,等那16条船试航无误后,带上一趟粮食,全部开到镇海船坞去。”
“诺。”
镇海船坞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那里现在除了造海船外,还是瀛、耽二地货物入明的集散港。
东风镖局也在那里,设置了大型货站。
东风镖局的几名总管,也在这里。
“镖局镇海货站那边,货物都配置齐全了吗?”
曹天明:“回禀殿下,按照清单上的货物,一应玻璃器、铁器、瓷器、茶叶、绸缎,尽数配齐,只等船只一到,就能装船了。”
“嗯,很好;安全方面,那边准备了多少人?”
镖师总管南佑:“回禀殿下,有新近从惩戒团并入的1000火枪兵,另有5000镖师团的人,总计6000人;共有洪武炮50门,火枪2000支,硬弓2000,劲弩1000,且坞堡坚固,弟兄们每日勤加操练,纵始十倍海盗来犯,也有全胜把握。”
现在有价值800万两的货物屯在那里,方国珍、张士诚的旧部,有十多万人。
怕他们劫掠,所以派出重兵,对那里进行严密把守。
“今冬,孤打算在南洋设立一处东风镖局的分局,”
“南总管需要挑选出一些精锐镖师,随船队一起南下;”
“另外,镖局的其它部门,也要调配好人手,随时等待孤的消息。”
众人:“诺。”
小朱正想说最后一句话,王大伴突然前来。
“奴婢参见太子爷,皇爷急召殿下入宫。”
“好,孤再交待最后两句,马上就去;英才馆下属的,所有上自英才,下到劳工,全部按照月钱,赏钱一月份;之前赏的那些人,在这一月份的基础上,额外奖赏。”
众人谢恩,小朱有事,不宜再留下人,起身告退。
小朱跟随王大伴,径直来到御书房。
远远就见,老朱一副心情十分不爽的样子,站在门口。
小朱还没走到近前,老朱就背着双手,朝宫外走去。
只能跟着他,来到机要处。
身后两名太监,用托盘托着无数的奏折,跟进来。
此时,武将全部在外征战,五名机要大臣已悉数到齐。
刘伯温、滕毅、吕本、兵部尚书陈宁、杨宪。
老朱命人把一堆的八百里加急,拿给众人看。
沿海一带,北起齐地,南到两广,各地沿海卫所,州府县衙,纷纷发来告急文书。
沿海渔民,勾结海盗,串联倭寇,里应外合,烧杀劫掠。
因为有大量的渔民,或直接参与劫掠,或有人暗中通风报信。
使得卫所军刚刚驰援过来,海盗们便跑的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