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禾的带领下,玉海林总能从沐英的围剿中逃脱。
因此,对于左禾他是异常信任,从未想到过左禾会是内奸。
不仅仅左禾是内奸,每个逃到安南的土官队伍都有数个内奸,有些是锦衣卫,有些是被锦衣卫所收买。
哪怕左禾死了,玉海林也会掉落大明给他的陷阱。
休息一晚之后,玉海林便带着土人攻打最近县城。
而蓝玉也在谅州府城外,指挥明军攻城:
“来人!把将军炮全部对准城墙上,弹丸一个不留轰进城内!”
“是!”
“轰轰轰……”
随着旗帜挥舞,二十门火炮一字排开,在离城门一百米外,响起阵阵轰鸣声!
站在城墙上的李炤看到这一幕,呆愣在原地,满脸不敢置信:
“这是什么?抛石机?为什么没看到攻城木桩?”
“轰!”
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李炤瞬间回过神,抱头蹲下:
“李尾,快想办法,要不你带人冲出去?”
“将军,不行啊!三万明军,我们就算全部出去也打不赢,还是等他们火药用完。”
“啊……”
“救命啊!”
“砰砰砰……”
话音刚落,城内惨叫声、房屋倒塌声、哭声不绝于耳。
连续一个时辰的炮轰,让李炤心惊胆战,恨不得立刻投降,可一想到与大明互市的利润,又强压下恐惧的情绪。
“轰!”
突然,数颗炮弹落在城门上,瞬间将城门轰开。
见到这一幕,蓝玉忍不住破口大骂:
“哪个王八蛋对着城门轰?”
[老子现在是进还是不进?他娘的!]
蓝玉本想着让城内百姓再惨一点,最好能死一半人,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才不会轻易开启战争。
“哈哈……”
会宁侯张温忍不住大笑出声:“蓝大将军,别想了!再不进去,谁都知道我们在演戏。”
“他娘的!早知道不用火炮!”
话落,蓝玉抬起右手向前一挥:“全军进城,反抗者格杀勿论!”
“杀……”
在城墙上的李炤想都没想,快速跑下城墙:
“李尾,你带人在拦住明军,我去去就来!”
“将……”
李尾伸出手想要阻拦,却已经不见李炤踪影:
[胆小鬼!你他娘不是逃跑,我以后用头走路。]
[狗杂种,想让我送死,做梦!]
李炤、李尾逃跑,城内根本就没人组织军队防守,明军不废一兵一卒便占领的城池。
大明将士进入城池后也是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什么时候攻城这么容易了?我还准备把自己名字刻在英烈碑上呢!”
“是啊!早知道就不写遗书了!”
“……”
忽然,一道怒吼声从将士身后传来:
“还愣着干嘛?全部去维持秩序,谁敢趁火打劫一律杀死!”
“是!”
吩咐完,蓝玉转头看向张温:“张老五,讲邸报的事就交给你了,我去看看城里还有多少粮食。”
“行!我会在这里等升龙城的消息,留下五千将士和火炮足矣。
周边我们要不要去清理下?毕竟也会影响到互市。”
蓝玉摆了摆手:“那些零散的叛乱不关我们的事,等今年粮食护送回去,下次再来就是二十万大军进安南了!
你弄好邸报即可,还有,把今天的事传遍安南,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将士不废一兵一卒打下谅州府城!
嘿嘿!有这战绩,我们也算青史留名,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哈哈!我知道怎么做了!”
蓝玉拿下谅州府城的消息不仅仅很快传遍安南,连朱元璋也很快收到情报。
看着手中情报,朱元璋开始后悔:
“标儿!咱是不是太谨慎了?该直接挥军南下,根本没必要弄个三年计划。”
朱标满头黑线:“爹!打下安南不难,难得是后续怎么治理安南。”
“咱说说而已!黎季氂的军队还是不错,就是此人想要当权臣,根本不顾安南百姓死活。
方小子奏疏怎么说?有什么办法让大明名正言顺的占令南掌北部?”
朱标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疏,缓缓走到朱元璋面前递过去:
“南掌北部领土一直有争议,暹罗、南掌、安南、大汉都曾占领过。
只能将暹罗拉进来,而后让他们通过史书来确认归属权。
只要通过史书,大明就能追溯到大汉,而后名正言顺将此地纳入大明版图。
为了补偿南掌,可以不参与安南南部与占城国的争斗。”
朱元璋放下奏疏,脸上尽是不甘:“南部面积虽小,却也有大量农田,就这么放弃,咱实在不甘心。”
“若不放弃则无法将南掌、占城、真腊三国拖入战争,更甚至大明都有可能参与进去。
蒙元最近异常平静,儿子还是认为尽快结束安南此地,而后将目光对准北元。”
说到北元,朱元璋也是皱起眉头:“也是奇怪,以前时不时到北平、山西劫掠一番。
最近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锦衣卫出关打探,连蒙元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不仅仅蒙元,范敏也一点动作都没有,若不是孔讷一直在联络官员,咱还以为大明天下太平了!”
“陛下!陛下!”
突然,疾呼声从门外传来,蒋瓛手里拎着一根水稻匆匆跑了进来:
“陛下,找到了,真有!真有断子绝孙的水稻!”
闻言,朱元璋顾不得蒋瓛失礼之举,猛得站起来,目光紧紧盯着蒋瓛手中水稻:
“这就是方小子说的水稻?你确定?”
蒋瓛满脸激动:“是真的,已经找老农看过,花蕊瘦小、干瘪、不开裂,曹家大小姐也说了,这水稻不可能结出种子。”
“好好好……”
朱元璋来回踱步,脸上泛起红晕,良久之后才开口吩咐:
“继续找,把这株水稻送到陈家,再去秘密召集一批农学大才和老农。
还有方小子所说的什么农药,找些大夫去钻研。
咱不怕时间长,十年不成就二十年、二十年不成就五十年、一百年,此事一定要坚持下去。”
蒋瓛郑重点头:“请陛下放心!此事微臣铭记于心,世世代代都不会放弃。”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最近锦衣卫表现不错,锦衣卫衙门加个牌坊。
找到水稻的那个,升一级、赏银百两!”
“多谢陛下!”
蒋瓛走后,朱元璋咧嘴一笑:“标儿,产粮若真能提高三成加上新的土地制度,大明百姓永远都不可能造反。
咱要把这事写在皇明祖训上,你可不能给咱忘记了!
以前咱还半信半疑,现在真找到这种水稻,说什么也要搞出来。”
朱标有些哭笑不得:“儿子不会忘记的,您不用写在皇明祖训上!”
“你先忙!咱去告诉你娘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