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爹,我现在就去。”
说着,王常起身往门外走去,刚拉开房门,王绍的声音再次响起。
“等等!”
王常回头,双手还放在门上:“怎么了?”
“告诉蓝封,不管永昌侯给什么东西,我们都分一半给他,让找人护送我们去应天。”
“一半!”
王辉在一旁惊叫出声:“爹,那可是五万两啊!几百年都赚不到的钱。”
“糊涂!”
王绍厉斥出声:“不给他东西,我们能活着到京城吗?
这纸张有多大的利润你不知道吗?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别人想杀就杀。
命都没有,要钱有什么用?”
正如王绍所想,天高皇帝远,律法有时候根本没用,随便弄个罪名就能搞死他们一家。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会同意军队学字的原因,他太清楚下面的弯弯绕绕。
以前没办法,朱元璋只能和历朝历代一样,用宗族社会和地主来管理百姓,既能节省俸禄,又能安定这些地主。
可是,现在有了办法,还不需要增加大量俸禄,他完全可以将皇权延伸到乡下。
朱元璋此时眼神正死死盯着王本:
“王卿,何以如此?是咱做的不好,让你失望了?”
王本躬身一拜:“陛下英明,是微臣已经老了,很多理念转换不过来。
再待在朝堂上,只会影响到陛下决定,影响到朝局,望陛下明鉴。”
“王卿的经验正是大明所急需的,大明还需要王卿。”
说到这,朱元璋轻叹一声:“既然你决心要辞,咱也不能不让你回家颐养天年。
王卿再待一段时间,等黄册一事开始后,咱一定让卿回乡。”
王本暗自苦笑,不过也不再继续辞官:
“多谢陛下!”
“你也是大儒,这几天回去,推荐几个熟读律法,正直严明的读书人呈上来。
太子那边找卿有事,现在就过去看看。”
闻言,王本藏在袖子里双手不由得抖了抖:
[已经下定决心了吗?静诚兄,你到底和陛下说了什么?]
“微臣明白!”
王本离开后便慢慢走向东宫,路上遇到吴源,忍不住轻声提醒:
“暂时别提辞官,若黄册能顺利进行,你再去辞官。”
吴源有些疑惑:“为何?陛下没放你走?”
“放了,不过要等黄册之后。”
话落,王本扫了眼四周,见没人低声说道: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刑部尚书钱唐做不了多长时间,你自己注意些。”
吴源悚然一惊:“陛下要杀了钱唐?”
说完这句话,吴源仿佛想起了什么,喃喃自语:
“也对,宋濂都能杀,钱唐又算的了什么?”
王本却不这么认为,眼神扫了眼四周后缓缓开口:
“不一样,陛下要杀宋濂,是因为浙东学派陷入了党争,加上宋濂是领头人,宋慎又犯了陛下忌讳。
钱唐则不是,他只是理念之争,并没有实际性伤害大明。
而且,陛下已经在朝堂说了不会追究,这时候最多就是让钱唐辞官,要杀也是等以后,这件事淡下之后。”
“这么说,赵尚书也不会死?”
“不知道!”
在王本看来,既然朱元璋已经决定让钱唐辞职,那么千年的天人感应肯定会在朝堂上消失。
汉儒学派若是不改变,将会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来到东宫后,王本看到了个意想不到的人,太医院院使戴思恭。
[这位怎么来了?朱丹溪的嫡传弟子,殿下该不会有什么毛病吧!]
“王春官来了,快请坐!”
听到朱标中气十足的声音,王本松了口气:
“谢太子殿下。”
“刚好王春官来了,戴院使可以向王春官请教一下,惠民药局大夫考核一事。”
戴思恭转头看向王本:“敢问王春官,若是太医院考核医德,该怎么出题?科举制可否借鉴。”
王本懵逼了,太医院要像科举一样进行取士?还要考医德?
沉默半晌后,王本缓缓开口:
“出题可以学习科举出题,出个事例,然后让大夫用医书解答。
像黄帝内经、孙药王的千金方、丹溪先生的格致余论等等都可以,无需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例如,一个男子生病,其人无恶不作、为人贪婪无耻,现在得了何种疾病,该用什么药方治,该不该治等等。”
戴思恭轻叹出声:“老师是由儒转医,由于理学格物致知的影响,才创造出格致余论。
那些大夫不懂真意,考这个有些难为他们。”
王本有些无奈:“我可不懂医学,只能提个建议,成不成还需你来决定。”
朱标也在一旁附和:“戴院使,先试试看,不行以后再改,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
刚好十五年开科取士,医学也要等十五年春开始,还有一年准备时间。”
“微臣明白,所幸无法影响到朝局,微臣就看情况而定了。”
朱标满意点点头:“除了医德所有人都要考,其他则让他们自由选择。
医学十三科,有些人擅长小方脉,有些人擅长大方脉,不能埋没人才。”
“微臣明白!”
[就先用医学试试,若是可以,科举制度改革也能慢慢开始进行。]
[新的治国理念,也能慢慢灌输进年轻士子脑海中。]
[到那时,朝堂上不仅仅会有大批仁人义士,还会有许多实才。]
[算学、农学,方司柬还准备加入什么?孤真的很期待。]
王本知道太医院考医德或许和科举有关,但是他已经不想去管,他现在只想着安安稳稳回家。
最近一段时间,他明显感觉到很多不寻常,特别是在吕本回京之后。
[不管了,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当个傻子吧!]
朱标拿起奏疏,放在王本面前:
“这是方司柬呈上来的奏疏,王春官觉得按上面所说,徭役可否在大明消失。”
王本翻开奏疏,快速阅览一遍,忍不住赞叹:
“不愧是方司柬,总能提出最适合的办法。
目前来说让灾民替代徭役还是可行,但是不能太远,粮食会不够,灾民也容易生乱。
没有发生天灾的地区,利用商人来雇佣百姓,微臣觉得可行。
不过,让商人可以穿绸、纱是陛下所定,那些富商也不一定会同意。”
朱标语气温和却充满自信:“父皇规定是因为开国之初,柴米油盐等等均不够用。
若是商人能用纱、绸,难免又会掀起奢靡之风,商人、勋贵之间相互攀比。
如今大明渐渐稳定,也可以开始逐步开放,让商人明白他们可以过上奢靡的生活,前提是为国出力。
方司柬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可悲的是,钱还在人没了!
孤觉得非常有理,这些商人为了奢靡的生活,拿出一点点粮食还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