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通过精心策划的诱敌深入战术,配合预先设置的埋伏,对敌人实施了沉重打击。此役,他们成功歼灭日寇四百多人,伪军三百多人,并俘虏了五百多日伪军。仅有几支小股敌人得以突围,仓皇逃窜。
楚云飞则更是大展身手,他的一营提前与炮营进行了调换。不明真相的日寇一头闯入了,由两千人坚守的坚固工事,遭遇了密集的火力打击,显得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炮营迅速开火,12门晋造的仿三八式山炮,有效地打断了敌军的后路,将日寇队伍生生截成两段。随后,各部分散包围,成功歼灭了这股敌人。
楚云飞甚至已经提前撰写好了,第二天面对报社采访的稿件,这一仗无疑是他扬名立万、在中央军站稳脚跟的关键之战。
在晋西北这片热土上,丁伟自然也不会闲着。他的部队已经集结完毕,正准备出发作战。当政委急匆匆地跑到指挥部,询问情况时,丁伟笑着说道:
“你看看其他部队打得热闹,我丁伟岂是看热闹不干事的。我已经电报上级报备,兄弟你想想一个旅团折损四个大队、炮兵半数被灭,这么好的机会,我要直捣其老巢。
丁伟形象地比喻道:“螳螂捕蝉,我丁伟就当这个黄雀!”他的目标是阳泉,他要求部队全速前进,务必打下这个地方,吃掉这个旅团。
丁伟的这一行动,引起了师部的高度重视。师部接到电报后,立刻意识到丁伟计划的可行性,并果断下令:“772团携各直属队协助丁伟作战。同时,三大队、决死一纵、太行纵队一部负责截断铁路,阻击援军。”
一场原本只是诱敌的战斗,渐渐演变成了一场小会战。战斗持续了三天,八路军集结了五万余人,对日寇一万多人展开了激烈的作战,最终成功打残了第36独立混成旅团,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一战,八路军此战不仅赢得了辉煌的胜利,更成功吸引了,花旗国驻华总参谋Stillwell的密切关注。面对自己手中缺乏指挥权和整编权的困境,Stillwell迅速向罗师傅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建议:援助华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此牵制日寇的主力驻防部队,防止其将更多兵力调往太平洋战场。
罗师傅对这一建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尽管他清楚,TG方面可能无法提供,直接的物资交换,但他也意识到,从战略全局来看,这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交易。回想起瓜岛战役中付出的巨大代价,他深知那些弹药若用于华夏战场,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因此,罗师傅果断同意了Stillwell的建议,并授权他接触红区的高层,以推动这一援助计划的实施。这一决策,将韦建铭推向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时刻。系统为他提供了一个改变阵营的宝贵机会,让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继续坚守选择汉斯一方,期待未来可能获得的stg44步枪、三秃子、喷烟者火箭炮等先进装备,以及山东孔夫子、坦克杀手、铁拳等强力武器;还是转而投向灯塔国,接受其提供的大量火炮、加兰德步枪、M2老干妈机枪、威利斯吉普车,以及各式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援助?
这个抉择,不仅关乎韦建铭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深远影响。在深思熟虑之后,韦建铭决定选择花旗国阵营。
尽管汉斯在武器研发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实力,且未来会推出更为先进的装备,但汉斯军队的精简编制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因为每年仅能补充一个团的兵力,这无疑限制了领取的数量。
相比之下,灯塔国则显得更为强大。武器研发也进入快车道,各种新装备层出不穷。此外,他还考虑到了一个更为长远的因素——在跨越鸭绿江的战役中,我们也会使用灯塔国的武器装备。
在韦建铭做出这一决定后,系统迅速作出了变化。原本可供兑换的汉斯部队选项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空降兵连、游骑兵连和海军陆战队步兵连这三个全新的单位。这些单位的兑换军功均为五千。更令人惊喜的是,韦建铭立刻获得了一个团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