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官路生花 > 第307章 慧眼!

第307章 慧眼!

    陈枚还不至于现在就跟蒋莉交底,她需要先了解蒋莉现在的发展思路。

    曾经做过城关区区委书记的蒋莉在区县发展的问题上,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她被耽误的太久了。

    在蒋莉家,陈文昭带着一点设备检查了一下没发现别的问题,蒋莉才敢在楼上去收拾东西。

    收拾好下楼,自己做了点饭,蒋莉就跟陈枚谈工作。

    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对基层的不了解和发展是个大问题。

    “当时在城关区区委书记任上我没做多少工作,那会权力斗争非常严重,基本上很难确定一套有效的发展思路,对于城关区发展的道路,我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也没有做过多的调查。”蒋莉坦言。

    陈枚知道当年的斗争有多严重,那会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面临退休的待遇问题,基本上没有心思在市里待着,他们天天往省里跑,把市里的大权交给时任副书记的马波和常务副市长陶子文。

    这两人为了上位,给各区县的压力非常大。

    那时候的情况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再加上时任副市长的那个女副书记对两人的不满几乎完全公开在所有人的面前。

    蒋莉也不得不表达出自己明确的发展思路。

    这就在市委市政府形成了两个极其严重的对立阵营,马波陶子文和大部分市委常委是一伙,那个女副书记和蒋莉又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联盟。

    这样的结果就是马波和陶子文转正后,女副书记刚晋升就被调走。

    然后当时担任市政法委书记而且坚决支持马波和陶子文的晋升副书记。

    再跟着就是蒋莉被从城关区区委书记任上调任常委副市长,然后调到省城坐冷板凳。

    那次声势浩大的调整,几乎打断东来市“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道路,从此城关区一枝独秀但也没发展出什么样子的局面正式确立形成。

    到现在提起这些蒋莉还愤怒。

    当时的省委省政府也在调整期,太平同志那会被打压的厉害,几乎两任一把手把东来市给耽误了。

    “六年的时间我是没接触过什么太大的任务,厅里的工作基本上都没沾手,要不是经常还能去各市区做调研,我现在连最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没有。”蒋莉说起这个十分生气。

    她个人被耽误还是小事,东来市形成的发展惯性耽误了这个交通要道上的发展才是大问题。

    到如今东来市的基础建设看着好像有发展,可几年前的道路到现在也没钱维修,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如今也找不出更好的发展道路,这些问题堆积着,东来市就没法跟上再一次发展的春风。

    陈枚对此没法说什么,当年她级别太低,根本就没有办法参与副厅级干部之间的斗争。

    但有件事她看的很准。

    东来市乃至全省恐怕要迎来一个几十年难遇的发展机会。

    东部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东来市目前还没有几个领导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呢。

    “我看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东南沿海的许多产业要转移到我们这些落后地区,现在谁的基础建设更好,谁能保证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链不中断,谁才有资格接受这批产业。省里对这个问题应该是清楚的,但市里目前还没有。”陈枚坦言。

    陈文昭对此感受最深。

    “全国的信息网络和局域网建设已经再一次开始了,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链正在调整,一些利润低但不能缺少的产业正在飞快向西南地区转移,我们的同行在那边的这两年忙得很,唯独我们这好像对此没有任何察觉。”陈文昭说道。

    这个问题蒋莉没有考虑到,她接触不到比较高层次的东西,在省里就没有形成这方面的认识。

    但她的政治敏感性和嗅觉非常强。

    陈枚和陈文昭这么一说,蒋莉立马联系到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提醒,也认定了两人的这个判断。

    “你们的想法恐怕是真实的,我在省城的时候也接待过一些发达地区考察,一些发达地区的领导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表述,省城和西河市等一批本省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升级基础建设了,我原来没注意到这个,现在想来这恐怕是真的了。”蒋莉说。

    国际局势逐渐不稳定,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传统的发达地区很难保证国计民生安全性的持续。

    这就需要用当年建设大三线的精力来转移一部分产业链,没整任何时候我们的产业链都不会被打断。

    只有这样,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能保证内需正常生产。

    所以,蒋莉更加不高兴了。

    吃过饭坐着喝茶,她不得不提到马波和陶子文。

    这两个人对于权力的迷信一般的崇拜和掌控,对于东来市的负面作用非常大。

    要让他们继续秉承只发展城关区,别的区县可以再等一等的理念,这一次的产业转移我们又要错过了。

    省委的想法,现在她也看懂了。

    把她调回老地方担任市人大主任兼常务副书记的用意,这是为了让她立即团结一批人,主持全市的基础建设规划和升级,同时对本地的人才库进行加强。

    这个问题不好办啊。

    就凭东来市的基础条件,就算招揽来一批人才,要想留住那也是千难万难。

    还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那就是东来市到目前还没多少干部形成这个理念。

    大部分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对于局势的现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事,所以就没有形成一种赶紧抓住机会强力发展的理念。

    这个问题才是最麻烦的。

    “市委市政府没有形成这个发展的新思路,更没有形成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春风的共识,再加上那两个主要领导对于权力的玩弄,我们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承接这一次从东南沿海地区送过来的产业链。”蒋莉对此很苦恼。

    摊上两个不干活只想着内耗的领导,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进行的,你想做事人家想背后整你,谁还能有能力在前面做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