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李牧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只好待在家里,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寒假作业基本完成,只留下一个关于过年的日记。这是李牧上学以来养成的习惯,回家后首先将作业完成。
李牧的母亲在李牧完成作业后,也不会过多的约束李牧,让李牧在村子里到处疯玩。打卡片,打弹珠,做木轮车……这都是李牧童年的回忆,也是李牧童年最后一年的纪念,因为六年级结束,李牧升学入初中,开始成长为一个少年,渐渐与这些东西远离,直到最后藏在了童年的时光里。
忙碌了一年的母亲,终于有时间闲下来片刻,但说是闲下来,她也是坐不住的。农村人习惯了操劳,没有点事情做,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她便开始为家人们做鞋子。
母亲做的是布鞋,这样的鞋子最重要的就是纳鞋底(有时也会是胶鞋底),她总是一丝不苟的将针从鞋底上一次又一次地穿过,然后才将鞋布围上,每当母亲做好一双鞋,脸上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笑容。
李牧将母亲做好的鞋子穿在脚上,站起来走了两步,再将脚抻一抻,试一试合不合脚。
新做的鞋子总是会大一码的,所以会有一些宽松。
母亲总说:“你长得快,大一码可以多穿一段时间。”
后来,李牧上了初中,高中,人长大了不少,脚也长得很大,在市面上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胶鞋底了,再加上家里生活好了,母亲也就放弃为李牧做鞋子的想法。
直到李牧上了大学,有一个暑假回家,发现母亲又在做布鞋了。
李牧问母亲咋又在做鞋子了,她说:“现在有合适的鞋底了,趁着现在还能看得见,手还能动,最后给你做一双鞋子,要是以后我老了,你们要我给你做鞋子都做不动了”。
母亲做的一双鞋李牧一直视为珍宝,只有回家时用作换洗的拖鞋用,有时还会在母亲面前炫耀,说:“妈,你做的鞋子真好穿”,以此来逗母亲开心。
……
李牧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和母亲吵架时是从来没有赢过。父亲的个子不高,大概一米六,李牧没有实际量过,但这小小的个子的男人却是家里的顶梁柱。
父亲每年农忙时会回到家里帮助母亲,农闲时则外出打工。据父亲所说,他年轻时什么活都做过,待过石场、进过煤矿、也在工地干过,后来有了点积蓄,自己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县城里干着卖蜂窝煤的活。父亲说那样自由,可以随时回家,可以休息,每天能赚多少钱全看自己努力。
父亲在县城卖蜂窝煤一干就是接近二十年,在李牧的记忆里,从他记事开始父亲就一直做这个工作。后来,随着电力行业和煤气行业的崛起,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开始不紧俏了,父亲不得不寻找其他的行业,只有在最冷的冬天才开始继续卖蜂窝煤,服务的基本都是一些老顾客。
父亲选择的新行业是收废品,李牧曾经有一段时间为此感到难以接受。可李牧又有什么资格去认为父亲的行业低下呢?父亲靠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作,都是为了给这个家更好的生活。李牧为此感到羞愧,所以他在高中的假期空闲会主动要求和父亲一起去收废品,一起风餐露宿,真真实实感受到过这个行业的人情冷暖。
李牧最终明白,原来这个行业也是可以谋生活的,父亲每天早上八点,吃个早饭,开着三轮车出去,沿着附近乡镇的道路叫卖,一般到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就可以买到一车子。虽然脏了一点,但没有父亲以前卖蜂窝煤累,赚到的钱还差不多。
用父亲的话说:“不要看这是一个别人看不起这个行业,我每天出去,一个早上就能赚到一两百块钱,运气好还能更多;而且这个行业还自由,不想去就不去,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李牧知道这是父亲调侃的话,自己亲身感受过,怎么算是轻松的工作呢?只是相对轻松罢了。不过,经过这件事,李牧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行业,更不敢瞧不起任何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
……
李牧还有一个哥哥,大李牧六岁。六岁是个奇异的年龄差,正好错过了两个人的叛逆青春期,正好使得两个人产生了代沟。
李牧上小学时,李牧的哥哥在上初中。哥哥很调皮,青春期叛逆不听父母的话,不想上学,逃课。最终哥哥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出去打工了,去帮别人装窗帘,就那样做了得有小半年的。哥哥性格活跃,外向,能说会道,在这一点上远比李牧要优秀得多,有时候父母总是奇怪为什么两兄弟性格差异会有这么的大。
在哥哥觉得终于可以摆脱学校的时候,李牧的父母觉得他年纪太小,过早的接触社会不好,于是安排哥哥去上了技校,在这里哥哥遇到了嫂子,然后恋爱,见家长,毕业后工作一年就结了婚。那一年李牧上初二,15岁,哥哥21岁。
又过了一年,李牧有了大侄女,上大学时,李牧有了二侄女。她们都是两个可爱的孩子,李牧和她们关系很好,假期时总是会去陪她们玩。
李牧的哥哥技校毕业后,进入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厂工作,原来工作挺好,没想到那家厂子因为受贿查封倒闭了;后来在嫂子哥哥的介绍下进入一家国企制造厂工作,辛苦一点,但一个月也有六七千,他们在这一年买了房子。可哥哥总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再后来他自己辞职去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刚起步,未来如何,李牧也不知道。
李牧的哥哥用自己惨痛的经验教训,一直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不断的警示着李牧。其实在李牧看来哥哥也算不得失败,毕竟也找到自己的工作,买了房,买了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但哥哥总是和李牧说:“你要好好学习,我现在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走了许多弯路”
又说:“我现在都还在学习,打算考一个成人本科,你有可能就上一个研究生。”
诸如此类的话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李牧最为感动的,他一直支持李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上大学之前,李牧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农林院校,选择去学农业,为此承担了许多压力。这个时候是哥哥站出来支持自己,和父母沟通,最终让父母支持自己的选择。
他说:“你只要喜欢,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就一直支持你。”
李牧的哥哥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着弟弟,虽然平时很少聊天,但一直关注着彼此。
谨以此篇,感恩我一生操劳的母亲,感恩父爱如山的父亲,感恩我亲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