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天策上将入关救杨贵妃没问题吧 > 第510章三国博弈

第510章三国博弈

    “在下崔宁,见过云南王。”

    阁罗凤坐在上面饮酒,不说话。

    气氛有些压抑。

    “崔宁是何官职?”

    说话的是阁罗凤旁边的一个人,这个人是阁罗凤的弟弟,叫成崇。

    “我是礼部郎中。”

    “大唐可真是傲慢,派一个小小的礼部郎中来,是来送死的吗!”

    说完,成崇大笑起来,周围的人也大笑起来。

    崔宁平静地看着成崇,眼睛一眨不眨。

    被崔宁这样看着,成崇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然后变得冷漠,问道:“使者是要跟我决斗?”

    “与你决斗能得到什么呢?”

    “如果你赢了我,我们尊敬你,如果你输了,我就把你的人头悬挂在城头,告诉我南诏勇士,这就是大唐的礼部郎中!”

    “告诉他们之后,又如何?”崔宁依然平静地问着。

    “那样我们的勇士都会知道,大唐不过如此,我们在战场上会更勇敢。”

    “勇敢就能打赢吗?”

    “当然!”

    崔宁的目光中多了一种东西:蠢货。

    他的目光不在成崇的身上停留,而是重新落到阁罗凤身上:“大王,您能驾驭各部,又在与大唐两次作战中胜利,是因为勇敢吗?”

    “要不然呢?”

    阁罗凤还是没有说话,说话的还是成崇。

    “如果勇敢就能坐上王位,就能驾驭各部,就能一直胜利,那草原上嗜杀的胡人岂不是早已入主长安?生活在西海以西的吐蕃人岂不是早已入主长安?”

    成崇冷笑道:“你莫要废话,敢不敢决斗?”

    “决斗并不能得到什么,杀了我之后,得到的只有大唐的愤怒。”崔宁依然平静地说着。

    “大唐的愤怒算什么!”成崇故意将语气拉得很高,周围的人再次跟着笑起来。

    “那吐蕃的狡诈呢?”崔宁道。

    “你这话是何意?”

    “所以,成为云南王的不是你。”崔宁瞥了一眼成崇,“我刚才问勇敢就能坐上王位吗?就能入住长安吗?你的回答,表露了你只配坐在一边。”

    “你……”成崇大怒,拔出刀。

    崔宁却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依然风轻云淡地说着:“大王能够统御各部,打赢大唐,靠的不仅仅是勇敢,甚至勇敢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成崇却三两步就走到了崔宁面前,准备当场砍死他。

    “大王能击败大唐,能抵抗住吐蕃,凭借的是智慧。在两个大国之间生存,靠的是这个。”崔宁用手指着脑袋,“今日大王可以将我的脑袋砍下来,送给吐蕃人,但别忘了,您是南诏的王,而不是一个空有蛮力的匹夫。”

    成崇的刀已经到了面前,正准备挥砍下去,上面传来威严的声音:“住手!”

    “大王……”

    “退下!”

    “此人极其傲慢,清平官杀了他!”

    (南诏臣子对国王不自称臣,自称官职,清平官是成崇的官职,相当于宰相)

    “元(南诏国王自称,相当于朕)让你住手!”阁罗凤站起来,语气变得更加威严。

    成崇这才收回已经刀崔宁脖子旁边的刀。

    阁罗凤开口道:“天使请上座。”

    崔宁这才在人的引荐下,坐到阁罗凤附近,又有人为他准备了酒和美食。

    “来,我敬阁下一杯。”阁罗凤拿起酒杯,脸上露出了笑容,“刚才多有冒昧,还请恕罪。”

    崔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等喝完酒,阁罗凤问道:“阁下刚才有一点说错了,元要更正。”

    “大王,不知在下刚才哪里说错了?”

    阁罗凤说道:“你说我抵抗住了吐蕃,这一点说错了,吐蕃与我们是结盟,元何须抵抗吐蕃?”

    一边的成崇冷笑地看着崔宁,等着看崔宁如何辩解。

    “大王此言差矣。”崔宁自己为自己倒了一杯酒,又自己喝了一杯,看起来自然松弛,没有一丝拘谨。

    “哦?”

    “大王与吐蕃并非结盟关系,南诏与吐蕃习性相差甚远,南诏人在大王的英明治理下,民风淳朴,知礼乐,追求的生活是宁静、安稳的。而吐蕃人,生活在高原之上,常年饮冰,与野兽搏斗,残酷嗜杀哦,两国如何结盟?”

    阁罗凤愣了一下,成崇也愣了一下。

    “况且吐蕃狼子野心,真的愿意结盟而不是吞噬南诏吗?”

    “但唐人辱我妇人,贪婪无度!”阁罗凤语气有些怒意。

    他指的是当年云南太守张虔陀的恶行。

    南诏与大唐的关系很不错,南诏之所以能统一其他各部,是李隆基一手推动的。

    其实李隆基也不想推动南诏的统一,奈何吐蕃将战线推到西南,剑南道又是大唐的赋税重地,与关中有秦岭之隔。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李隆基不得不在西南扶持一个相对强势的政权出来制衡吐蕃。

    实际上这一步并没有错,南诏对大唐的认可是深入骨髓的。

    即便现在阁罗凤反了,和吐蕃人厮混在一起,但他在死之前,还是对大臣们说,我死后一定要归唐。

    甚至还立了碑,提醒后人,一定要归唐,因为南诏和大唐一起混,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会更好。

    奈何李隆基也无法控制边疆大吏们骄横狂躁。

    崔宁说道:“张虔陀已经死了,大唐两次兵败,大王与大唐的旧怨,为何不一笔勾销呢?”

    “一笔勾销不是我说得算的。”阁罗凤道,“我现在答应你归唐,吐蕃人就会认为我背信弃义,若唐人又转身攻打我们,我们岂不是自身难保?”

    “大王英明,深谋远虑。”崔宁说道,“我能理解大王的难处,我不是来要求大王结盟的。”

    “那你来此作甚?”

    “希望双方能重开互市。”

    “互市吗?”

    “丝绸、盐、纸,我们准备得很充足。”

    “恐怕不……”

    “丝绸一百文一匹,精盐三十文一斤,一册纸三十文。”

    “当真?”

    “千真万确,可立下契约。”

    “契约就不必了,喝酒!”

    “喝酒!”

    崔宁,出身博陵崔氏,从小痴迷纵横术,跟随鲜于仲通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