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12章 晋阳起兵

第12章 晋阳起兵

    一、背景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穷兵黩武和大兴土木,导致社会经济濒临崩溃,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山西地区尤为突出。从615年至617年间,山西境内出现了多支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军,如毋端儿、敬盘陀、甄翟儿等领导的起义队伍。这些起义活动严重动摇了隋朝在山西的统治基础。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隋炀帝决定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负责镇压当地起义军。李渊出身于贵族家庭,其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的重要将领,父亲李昞则在北周担任过高级官职,并被封为唐国公。李渊本人也因家族背景和个人才能而受到重用,在隋朝历任多个要职。然而,随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流传开来,李渊为了避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掩饰自己的野心,包括纵酒作乐、接受贿赂等行为,以此打消皇帝对他的猜疑。

    到达河东后,李渊迅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成功击败了甄翟儿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得到了隋炀帝的认可。随后,他被进一步提拔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并获得了征发河东兵马及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力。616年初,隋炀帝南下江都之前,更将李渊留任太原留守,并派王威和高君雅作为副手监督其行动。此时,全国范围内反隋势力已经形成气候,许多地方官员也开始割据一方,反对中央政权。

    对于李渊而言,成为太原留守意味着掌握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太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储备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具备了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基础条件。因此,李渊私下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并与儿子李世民商讨未来计划。在此期间,李渊父子积极招揽人才,结交豪杰之士,逐渐增强了自身实力。尤其是李世民,他通过慷慨解囊、礼贤下士的方式赢得了众多追随者的心。

    正当李渊父子准备利用当前形势筹划更大动作时,马邑校尉刘武周发动叛乱,自立为帝并与突厥联合对抗隋朝。这一事件促使隋炀帝下令追究李渊的责任。面对如此危机,李渊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自救。于是,他果断决定起兵反隋,并开始秘密筹备相关事宜。首先,他派遣李世民等人四处招募士兵;接着又召回远在河东的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共同参与这场即将展开的大战。

    与此同时,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察觉到了李渊的异动,企图借祈雨仪式之名诱捕并杀害李渊父子。然而,这一阴谋很快被泄露给了李渊。五月十五日,李渊先发制人,通过指控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入侵中原的方式将他们逮捕。巧合的是,就在两天之后,数万突厥军队真的进攻晋阳,这使得李渊能够合理合法地处决了两名副留守。此外,他还巧妙运用空城计成功击退了敌人。

    二、过程

    李渊在决定起兵反隋之后,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战略计划。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乘虚入关,号令天下”,即利用当时中原地区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迅速进军长安,控制中央政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全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渊采取了多项关键措施。

    首先,在军事行动上,李渊认识到必须妥善处理与北方强邻突厥的关系。此时的东突厥汗国正处于极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从东部的契丹、室韦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吐谷浑和高昌,众多地方割据势力如窦建德、薛举等也向其称臣纳贡。因此,如果不能得到突厥的支持或至少保持中立态度,那么李渊南下攻取长安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遭到后方突厥军队的袭击。为此,李渊先是通过空城计成功吓退了来犯的突厥部队,紧接着又主动向突厥始毕可汗致信示好,表示愿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并承诺在取得胜利后将部分战利品分给对方。虽然实际上李渊并未完全履行这些承诺,但他确实暂时稳定了与突厥的关系,为自己的南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在外交策略方面,李渊还积极寻求与其他重要反隋力量的合作。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与瓦岗军首领李密之间的互动。李密领导下的瓦岗军拥有三十万之众,实力强大。为了避免这支力量成为自己西进途中的障碍,李渊派遣使者温大雅携带亲笔信件前往联络李密。在信中,李渊一方面极力赞扬李密的能力和声望,表明对其支持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声称自己并无野心,只是希望能够结束乱世,恢复和平。这种策略有效地缓解了李密对李渊可能构成威胁的担忧,从而使得双方能够暂时相安无事。

    随着准备工作逐渐就绪,617年六月初五日,李渊正式在晋阳设立了起义堂(亦称为号令堂),标志着他正式宣布起兵反隋。随后不久,他又建立了大将军府,并任命长子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四子李元吉为中军统帅。此外,裴寂被任命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以及其他多位将领各司其职。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李渊不仅强化了对自己军队的指挥控制,同时也展示了其意图建立新政权的决心。

    与此同时,李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赢得民众支持。他下令打开粮仓赈济贫民,公开招募士兵加入义军行列。

    四、结果

    617年七月初四日,李渊在晋阳宫城东的乾阳门街军门前竖起白旗誓师,标志着他正式举兵反隋。在誓文中,李渊历数了隋炀帝杨广的种种罪行,包括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等,并宣布自己的目标是“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即以晋阳为基地,恢复秩序,平定关中地区,最终实现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同一天,他还任命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郡守,负责留守晋阳,确保后方的安全。

    初五日,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以及三万义军从太原出发,南下进攻。他们首先攻克了霍邑(今山西霍州市),然后向河东进发。然而,在这里遇到了隋朝将领屈突通的顽强抵抗,导致前进受阻。面对这一局面,李渊决定改变策略,派遣李世民带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直接进入关中地区作战。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与在鄠县起兵的李神通以及平阳公主所率领的起义军汇合,形成了强大的联合力量。这支队伍迅速横扫关中,为李渊进军长安铺平了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到十一月间,李渊的大军终于攻入了长安。进城之后,李渊并没有立即自立为帝,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他宣布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并拥立其孙杨侑为新皇帝,即隋恭帝。此举既显示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时间来巩固政权。作为回报,隋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并授予他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等重要职务,同时还封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并改封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随着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当618年3月隋炀帝被叛军杀死的消息传来后,李渊意识到建立新朝代的时机已经成熟。同年五月,李渊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