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5章 吕后屠戮功臣

第5章 吕后屠戮功臣

    引言

    汉初,随着楚汉争霸的尘埃落定,新建立的汉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刘邦需要巩固皇权,消除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吕雉作为皇后,也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开国功臣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一、诛韩信:一场预谋已久的背叛

    汉高帝十年(前197年),赵相国陈豨在代郡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平叛。与此同时,淮阴侯韩信也正密谋着一场针对汉朝的叛变。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计划与陈豨内外呼应,利用矫诏赦免所有刑徒和官奴,动员他们袭击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

    然而,韩信的计划并未如愿实施。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春正月,韩信的逆谋被揭露。吕雉得知此事后,意识到必须迅速行动以防止事态恶化。她与丞相萧何商议后,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来引诱韩信入宫。

    吕雉和萧何决定利用一个假消息来诱骗韩信。他们声称有人从前线归来,报告说陈豨已经被击败。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吕雉和萧何宣布将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功宴,邀请所有的列侯和群臣参加。韩信收到这个消息后,以为这是一个展示忠诚的好机会,便轻信了这一说法。

    当韩信进入宫中时,吕雉早已做好了准备。她命令武士埋伏在长乐宫的钟室内,等待时机。韩信一踏入宫殿,就被事先安排好的武士制服并捆绑起来。随后,韩信被带到吕雉面前接受审讯。在审讯过程中,韩信试图为自己辩解,但吕雉并未给予他任何机会。

    最终,韩信被判处死刑,并在长乐宫钟室内被斩杀。不仅如此,吕雉还下令夷灭韩信的三族,以此作为对其他可能叛变者的警告。韩信的死亡震惊了整个朝廷,也标志着汉初时期对开国功臣清洗的开始。

    韩信被处决后,刘邦回到了洛阳。他听说韩信已死的消息,既感到欣慰又有些惋惜。刘邦询问吕雉韩信临终前的遗言,吕雉回答说韩信最后悔的是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蒯彻是齐国的一位辩士,曾经劝说韩信独立称王,但韩信并未采纳。刘邦随即下令让齐国逮捕蒯彻,但蒯彻在洛阳被刘邦召见时设法说服了他,最终得以免于一死。

    二、害彭越:一场意外的流放与死亡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夏天,梁王彭越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之中。由于与梁国太仆之间的矛盾,彭越被后者诬告谋反。此外,之前在讨伐陈豨的战役中,彭越未能响应刘邦的调令,这也成为了刘邦心中的一个芥蒂。基于这些原因,刘邦决定将彭越逮捕,并将其囚禁在洛阳。

    彭越被捕后,刘邦将他贬为庶民,并流放到蜀郡的青衣县。在流放的路上,彭越遇到了前往洛阳的吕雉。彭越向吕雉哭诉自己的遭遇,请求她帮助自己回到故乡。吕雉表面上表示同情,并承诺会帮助彭越。随后,吕雉带着彭越来到了洛阳。

    然而,吕雉的真实意图并非帮助彭越,而是彻底解决这个潜在的威胁。到达洛阳后,吕雉向刘邦进言,指出彭越是一个豪壮之士,如果让他留在世上,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大隐患。吕雉深知彭越的能力和影响力,担心他将来可能卷土重来,威胁到汉朝的稳定。因此,她认为将彭越流放蜀地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留下隐患。

    吕雉的这番话触动了刘邦的心思。为了确保汉朝的长治久安,刘邦最终同意了吕雉的看法。于是,吕雉指使彭越的舍人再次告发彭越谋反。这一次,廷尉重新审理了案件,并认定彭越确实有谋反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局面,刘邦不得不做出决定,批准了彭越的死刑。

    最终,彭越被判处死刑,并被灭三族。他的头颅被悬挂在洛阳城门之上,以示警戒。

    三、激起英布反叛:一场恐惧引发的叛乱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在处置完彭越之后,吕雉采取了一个极为震撼人心的举措——将彭越的尸体酿成肉酱,并将其分发给各诸侯。这一举动无疑是为了震慑其他可能心怀异志的人,但它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

    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淮南王英布的心理冲击。英布作为一方诸侯,自然对彭越的悲惨结局感到极大的恐惧。他意识到,一旦被怀疑有谋反之嫌,将会面临与彭越相同的命运。这种恐惧感成为了英布最终选择反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久之后,英布与淮南国的中大夫贲赫产生了矛盾。贲赫是英布身边的一名重要官员,两人之间因某些原因发生了冲突。贲赫趁机向朝廷告发英布谋反,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英布的反叛步伐。面对来自朝廷的压力和个人安全的威胁,英布别无选择,只能起兵反叛。

    英布的反叛并非一时冲动之举。事实上,他长期以来都在暗中部署兵力,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势。吕雉将彭越酿成肉酱的行为,以及贲赫的告发,只是点燃了英布心中早已蓄势待发的导火索。

    英布的叛乱给刘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刘邦已经病重,连续十几天不愿见群臣。他原本打算让太子刘盈带领军队平定叛乱,但在吕雉和商山四皓的建议下,最终决定亲自出征。吕雉的理由非常有力:英布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善于用兵,如果让太子统率那些老将,就如同羊领导狼,难以服众。刘邦接受了这一建议,亲自率领军队东征,而刘盈则被任命为关中军队的统帅。

    四、刘邦的病榻决策:一场生死攸关的选择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这对病重中的刘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连续十几天,刘邦都卧床不起,不愿见群臣。此时,英布的叛乱正在蔓延,如何应对成为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最初,刘邦考虑让太子刘盈带领军队前去平定叛乱。然而,吕雉在听取了商山四皓的建议后,决定说服刘邦亲自出征。吕雉认为,英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善于用兵,而太子刘盈尚年轻,缺乏足够的威望和军事经验。如果让太子统率那些曾经与刘邦并肩作战的老将,很难服众,甚至可能造成军心涣散。

    吕雉向刘邦哭诉道:“黥布(即英布)是天下猛将,很会用兵,当今众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让太子统率这些人,和让羊指挥狼没有区别,没人肯听太子调遣,并且若让黥布听说这个情况,必会大张旗鼓向西进犯。皇上虽然生病,还可以勉强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受病痛所苦,为了妻儿还请自我振作啊。”

    吕雉的这番话打动了刘邦的心。他意识到,如果不能亲自出面稳定军心,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最终,刘邦同意了吕雉的建议,决定亲自领兵东征。

    为了确保关中的稳定,刘邦任命刘盈为关中军队的统帅,并让张良担任太子少傅,负责辅导刘盈。同时,叔孙通担任太子太傅,辅助刘盈管理事务。这样既能保证太子的安全,又能确保关中地区的稳定。

    刘邦亲自领兵东征,虽然身体虚弱,但他还是勉力支撑。这一举动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也让将领们看到了刘邦的决心。最终,刘邦成功平定了英布的叛乱,稳固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结语

    汉初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的清洗。吕雉作为皇后,在刘邦病重之际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不仅确保了自己的家族地位,也通过清除潜在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韩信、彭越和英布的命运,成为汉初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皇权斗争的残酷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