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背景
秦国与楚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一段复杂而精彩的历史篇章。秦国最初位于中国西部边缘,但通过不断的扩张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力量。楚国则位于南方,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国力,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强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周赧王时期的事件。
公元前313年,秦国的张仪成功实施了一项外交策略,欺骗了楚怀王。张仪承诺,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将会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给楚国。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话,与齐国断绝了关系,但结果只得到了六里之地。这使得楚怀王极为愤怒,于是决定发兵攻打秦国。然而,楚军在丹阳之战中被秦军大败,楚怀王再次集结全国之力进攻秦国,结果在蓝田之战中再次遭受惨败。这次失败导致楚国国势大衰,楚怀王最终被骗至秦国,客死于咸阳。
到了楚襄王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力进一步衰退。楚襄王任用了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而排斥忠良之士,导致国家的防御体系日渐松懈。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看到了机会,开始对楚国采取行动。
公元前293年,秦国名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击败了韩国军队,显示了秦国的强大军事实力。随后,秦昭王致信楚襄王,声称楚国背叛了秦国,并威胁要率领诸侯联军攻打楚国。面对秦国的威胁,楚襄王感到十分担忧,考虑与秦国和解。公元前292年,楚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迎娶秦国公主,两国之间暂时恢复了和平。
公元前285年,楚襄王与秦昭王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会面,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议定了和亲之事。三年后的公元前2年,楚襄王与秦昭王在楚国的别都鄢(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再次会面,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同年秋天,两位君主又在秦国的穰(今河南省邓州市)相聚,巩固了彼此的联盟。
这一系列的会面和议和表明,在经历了长期的争斗之后,秦楚两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和紧张的关系。然而,这些短暂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以及楚国国力的衰落,两国之间最终还是爆发了决定性的鄢郢之战,楚国因此遭受重创,不得不迁都,从此国力大不如前。
二、战争起因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楚国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引发了后续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动。这一年,楚国出现了一个擅长使用小型弓箭射中北归大雁的人。楚襄王得知此事后,将此人召见,并询问了他的射箭技巧。这位射手在回答中提到秦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它背靠大陆,面向东方,占据着有利的地缘位置,想要独吞中原,其地势和位置使得秦国难以被单独击败。
这位射手的话深深触动了楚襄王的心灵,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并客死他乡的屈辱经历。由此,楚襄王决心讨伐秦国,为此派遣使者前往各诸侯国,希望能够重建合纵联盟,共同对付秦国。秦国方面闻讯后,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出兵攻打楚国。
楚国原本还想联合齐国和韩国共同对付秦国,并意图借此机会夺取周朝的领土。为此,周赧王派遣武公前往楚国进行游说,并成功说服了楚国的宰相昭子,使得楚国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次年(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从陇西郡出发,迅速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面对秦国的攻势,楚襄王不得不做出妥协,割让了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到了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遣大良造白起率领大军深入楚国境内,开始了对楚国的全面进攻。白起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出兵时机,趁着楚国内部动荡不安、边防松弛的机会,率军突入楚国腹地。
在此次战役中,白起采取了大胆的战略决策,利用楚国城池失修、边防废弛的情况,采取了“掏心战术”,直接攻击楚国的心脏地带。秦军首先攻克了楚国的别都鄢城,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通过引水灌城的方式,迫使守军投降。随后,秦军沿长江东下,一路攻破楚国多座城池,直至攻陷楚国的国都郢。
郢城的沦陷对楚国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白起不仅攻占了郢城,还焚毁了楚国的宗庙和夷陵,这对楚国的文化和士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样的局面,楚国不得不迁都至陈(今河南周口淮阳区),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三、战争经过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领大军开始了对楚国的进攻。白起精心策划了此次战役的战略,决定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术。他指挥数万秦军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并沿途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确保军队的补给线畅通无阻。秦军的这一行动出敌不意,迅速突入楚国境内。
为了确保士气高昂和决一死战的决心,白起命令秦军在渡过河流之后拆除了桥梁,烧毁了船只,切断了所有可能的退路。这种极端的做法表明了秦军上下对于此战胜利的坚定信念。相比之下,楚军因为是在本土作战,士兵们担心家中老小的安全,缺乏足够的战斗意志,面对秦军的猛烈攻势节节败退。
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战略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并继续向南推进,直至抵达楚国的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鄢城因其靠近楚国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北),成为了拱卫郢都的重要军事重镇。楚军在鄢城集结了重兵,准备阻止秦军南下的攻势。
面对坚固的鄢城,秦军遭遇了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白起意识到久攻不下会对秦军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决定采取非常规手段。他利用了当地夷水(今南漳县漳河)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自然条件,下令在鄢城西边约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建一条长渠直达鄢城。待到水位升高后,秦军开渠灌城,使城内积水成渊,最终导致鄢城东北角在河水浸泡下溃破,城内居民被淹死数十万人。秦军顺利占领了鄢城。
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的邓、鄢两地,以此作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之后,白起又率军攻占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控制了长江,切断了郢都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了楚国国都郢,并焚烧了楚国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楚军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楚襄王在兵败后被迫向东北方向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楚国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四、战争结果
鄢郢之战的结果对楚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秦国在白起的领导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不仅对秦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战略上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战后,秦国在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了南郡,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白起因在鄢郢之战中的杰出表现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这是对他卓越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此战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国力,也标志着楚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楚国在失去大片领土的同时,国都郢也被迫迁移到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对楚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国力大损。秦国通过这场战役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加强了自身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地位,并为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