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张杨首先就对董卓动兵!
引起了各大诸侯的关注。
刘备:这张杨果然是想迎回陛下吗?
公孙瓒:哼,选择跟董卓硬碰硬,正合我意!
袁绍:张杨果然不插手关东之争,真乃天助我也!
曹操: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袁术:张杨匹夫当真愚蠢,此时势大不趁机逐鹿中原却跟董卓死磕,到底是名声所累啊!
孙坚:张杨竟然真如此忠于汉室耶?
刘表:难道天下诸侯,只有张稚叔忠于汉室?
刘繇:都说张杨乃大汉忠臣,诚不欺我也!
刘焉:呵呵,张杨此举正合我意!
马腾:如此忠良,着实可敬!
张杨大军两万在分阴县驻扎,建立码头,打造船只,准备渡河。
另外一边,徐晃也率领两万大军屯在弘农城中。
当然,张杨还有秘密的第三路兵马,那就是呼延谷的南匈奴骑兵跟何谦的三千北府军!
这可是足足一万六千多清一色的骑兵和三千北府军,战力非常的强悍!
这第三路兵马,乃由张杨亲自率领!在分阴城张杨的旗帜只是忽悠人的。
此时张杨身边,左边是保镖韩猛和司马懿,右边是徒弟王凌和猛将苏烈!
再后面一点的是何谦、呼延谷、郭太等将领。
第三路兵马就是在荀彧早早秘密建立好的渡口采桑津!
张杨这一次行动,可不仅仅是为了王允的计划,更多是为了在左冯翊占据一做城!
为了今后攻略长安而做准备。
如果在河对岸没有一座城池,以后都很难渡河进攻三辅之地!
除非是从北方大草原横穿而过,直接到达凉州北地郡。
但是,这样的路线实在是太远了!
补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根本很难行得通!
张杨从采桑津渡河,也需要各种开路才能南下到夏阳县。
荀彧在建立渡口的时候,当然也派人查探过道路情况了的。
从采桑津往西一百里,就达到了并州上郡南边的定阳县。
这个上郡,属于三不管地带,地广人稀,道路难走,都是山地,处于后世的黄土高坡。
这一百里路,开头的二十里是没有路的,还需要开路才能走。
走过了二十里之后,就有山间小路同行了。
这里有一部分田地,有农民在耕种了。
再往前就是村道了,就好走许多。
公元192年4月12日的时候,历时一个多月,张杨大军终于入驻了定阳县城!
道路已经打通,补给线路虽然难走,但是和还能算是凑合。
这一个多月来,可是废了两三百匹战马!
这道路,真的是坑爹的。
多怀念后世村村通水泥路的样子啊!
定阳县城很小,城墙只有人头高,估计就能挡个野猫野狗这类的东西了。
初步了解之后,得知整个定阳县总共才两千多人口!
没办法,张杨也根本不指望能从这里得到什么资源补充。
也就暂时放任不管了。
休整了几天之后,找了几个本地的青壮带路,大军开始南下!
定阳县往南一百五十里路到达上郡雕阴县。
这个现场和定阳县差不多,一样是在山旮旯里面的小城池。
雕阴县沿着洛水再往南两百里,就进入了左冯翊郡的地界,到达左冯翊郡衙县!
衙县地势平坦,不是重镇,出其不意之下很容易就能拿下。
在张杨麾下锦衣卫的作用下,早就打探好了这一路上的情况。
拿下了衙县,就可以随时骑兵出击阻断郭汜大军的补给!
补给路线受到威胁,郭汜大军唯有退兵一途!
等其他大军来支援,肯定是来不及的了!
郭汜大军一旦退兵,那边,荀彧那边在河对岸分阴城的人马就可以顺利渡河,占领夏阳城。
夏阳城被占领之后,荀彧可以顺势占领梁山。
梁山位于夏邑县和夏阳的中间,可以左右呼应互为犄角!
如此便可形成一道有效的防线,董卓不派出十万兵马以上都没办法攻下来!
这就是荀彧谋划了许久了的进军方略!
如此一来,潼关天险便不再是天险了!在这道防线面前,长安城就在眼前!
否则,张杨把全部的兵力都怼上去,也拿不下潼关!
张杨大军一路长途跋涉,在五月初的时候顺利拿下了衙县!
另外一边,陈宫杨业麴义三人也集结了两万兵马,从河内出兵冀州!
也是在五月初的时候,到达了广宗城!
直到这个时候,袁绍才知道,韩馥请来了张杨的兵马来助战!
卧槽!
这个消息,惊讶到袁绍了!
这个时候的袁绍,才刚刚组织完春耕的事宜之后开始动兵。
结果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个消息!
袁绍急忙召集众人来商议应对之策!
很快,逢纪程昱戏志才颜良夏侯惇等人齐集一堂!
“诸位,紧急军情!”
“张杨麾下谋士陈宫、猛将杨业麴义率军两万抵达广宗城!”
“韩馥和张杨,缔结为同盟了!”
哇!
袁绍的消息一出来,下面的人一片哗然!
这个消息实在是他令人震惊了!
真没想到,韩馥在被两人夹击的时候,选择跟张杨合作了!
要知道,张杨现在可是金榜第一诸侯啊!
实力自然是非常强悍的存在!
一旦,韩馥投靠了张杨,那袁绍和公孙瓒,断然不是对手啊!
可是,之前不是说张杨出兵对付董卓去了吗?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主公,张杨不是出兵对付董卓了吗?”颜良马上开口提问。
“张杨不可能两线作战的吧?”
这时逢纪开口道:“将军,张杨只是派了陈宫杨业麴义等人达到广宗城。”
“很显然,这一路人马,是来相助于韩馥的。”
“韩馥被我军和公孙瓒联手攻击,知道必然难以守住。”
“所以,请求张杨出兵相助。张杨主要的敌人,还是董卓!”
听逢纪这么一说,颜良等将,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袁绍皱着眉头道:“诸位,对于此,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