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丈,旦夕之间,等驻军赶到之时,大明矿工亦是战斗些许,双方矿工在方圆不到千丈的矿场进行了一场混战。
大明一方因监工的参与,战力较强,而倭奴一方虽是乌合之众,但人数居多,总体来说,混战算是势均力敌。
但在伤亡人数方面,倭奴却要远远多于大明。
倭奴毕竟是一盘散沙,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很多倭奴只是跟着起哄闹事而已,甚至趁乱洗劫的也不在少数。
随着混战的持续,渐渐的大量倭奴开始逃离,毕竟是人都惜命,这些倭奴本意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谁也不想将小命丢在这里。
"大人,整个矿场的倭奴几乎都参与了造反,请大人下令吧。"袁宗第的副将看着四处洗劫暴动的倭奴,恨的牙痒痒。
"呵呵,看来是本官对这些倭奴太过仁慈了。传令下去,但凡是参与今日造反的倭奴,全部格杀。"
"大人,全全部格杀?"副将满脸震惊,有些不可思议,全部?那可是一万多倭奴。
副将虽然恼怒,但实在没想过全部格杀。
"对,全部格杀。这些倭奴既然敢反我大明,自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本官这也是为了杀一儆百,不论何等原因,胆敢反我大明者,杀无赦!!!"袁宗第咬牙切齿,一字一顿道。
正所谓大明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些倭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自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遵令。"副将拱手施礼,不再多言。转身对着一千精锐吼道:"儿郎们,都听到大人的话了?不论男女,给我杀!!!"
"杀!!!"
接到副将的命令后,一千名精锐士兵早就按耐不住,端起黑洞洞的火枪,呐喊着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矿场。他们就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眼中闪烁着怒火,只要是倭奴,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格杀勿论。
“明人大军来了!!!快跑啊!!!”见明军来势汹汹,还在与监工混战的倭奴,吓得大叫一声,扔下工具转身就逃。
“哈哈,弟兄们,是我大明军队来了,随本监杀出去!!!”
一千将士的加入,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改变整个混战局势。
矿场内,枪声、惨叫声和求饶声响成一片,倭奴四散而逃,仅仅不到一个时辰,驻军便强势平定了倭乱
按理说,倭奴人数占巨大优势,在这场暴乱中应当是占尽上风,然实际结果却大相径庭。
崇祯十九年二月十三,发生在日本国岛根县石见矿场的这场暴乱,倭奴死亡四千三百余人,其中大部为驻军所杀,其余万余投降后,不管是否参与暴乱的倭奴,被袁宗第下令全部坑杀;大明方面,算上驻军、监工及矿工,参与镇压的总人数三千六百余人,殉国两百三十二人,负伤一千一百余,殉国者大部分为监工,其余少数乃助战的矿工。
矿场总监工李金,在这场倭乱中,临危不乱,现场受命,以数百监工为基础,在大明矿工的帮助下,成功抵御万余倭奴的造反,当为首功。
在此次事件中,大明帝国所展现出来的杀伐果断,宁可多杀也不漏杀的作风,成为所有倭奴心中噩梦,一时间,日本国谈明色变,各地有些小心思的倭奴都惊恐万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当成叛逆给抹杀。
翌日,大明帝国驻日本总督施邦曜、总务大将军洪承畴,得知石见暴动后,第一时间紧急联袂觐见日本后光明天皇。
施邦曜此人,在后世原主上吊自杀后,认为“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即解带上吊自杀,仆人见状将其解救下来。施邦曜苏醒后,即恨声地说:“尔等误我!”即命仆人买来砒霜,和酒吞服而死。
这一世,朱由检念其忠勇,遂委以重任,下旨署理大明驻日本国总督之职。
"陛下,石见矿场发生的暴乱,大明伤亡达到惊人的一千三百余人,这对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臣等希望天皇陛下对此做出道歉,并对遇难百姓做出补偿,不然我大明皇帝陛下定不会善罢甘休。"
今日,二人联袂来到皇宫,为这次暴乱中死伤的百姓讨要个说法。
后光明天皇听到这里,简直气不到一处来:我大日本国损失更大,你们还好意思来讨要说法?
"总督大人,我日本国近两万民众被明军坑杀,这是暴行,现在你们居然找天皇陛下讨要说法?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天皇身边的一人愤怒道。
说话的这人,施邦曜和洪承畴认识,只是天皇身边的一个近侍而已,根本上不得台面,没想到此人今日竟敢口出狂言。
"你是什么东西?猪狗不如的畜牲,竟敢口出狂言?劳资今天砍了你!!!"施邦曜尚未答话,洪承畴这个爆脾气瞬间抽刀,便准备砍杀了此人。
近侍顿时脸色煞白,似乎吓傻一般一动不动,后光明天皇更是被吓的缩成一团,说话都开始结巴:"洪洪将军,这里是朕皇宫,你要做什么?"
他实在没想到,大明的人竟都如此嗜杀,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
"好了,洪大人,天皇陛下说的对,不可在此杀人。"就在洪承畴欲砍之时,施邦曜及时拉住他,轻轻摇了摇头。
"哼~~~饶你一条狗命,再敢造次定斩不饶!!!"洪承畴见施邦曜阻拦,收起刀,冷哼道。
这时候,这近侍算是领教到洪承畴的可怕,向施邦曜与洪承畴二人深深鞠躬,整个身子成九十度弯曲,嘴上求饶道:“是小人多嘴,请二位原谅!!!”
洪承畴仍然冷哼一声,施邦曜挥手看向天皇,道:“天皇陛下,石见暴动,还请您尽快定夺,臣怕迟则生变呐。”施邦曜特别在变字之上,加重了语气,威胁口气十足。
“你你们是何用意?”天皇仍没有从刚刚的变故中,缓过神来,害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