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抬棺怒斥女帝昏庸,他真不怕死啊 > 第102章 宋安即将出使秦国,全城百姓堵门挽留

第102章 宋安即将出使秦国,全城百姓堵门挽留

    宋安一愣。

    光顾着自己,差点忘记姬月瑶了。

    “还请陛下告诉她,我很快就回来。”

    姬月瑶努力隐藏眼中的不舍,她控制着语气,让话语尽量平静。

    “爱卿既然决定好了,那何时出发?”

    宋安看向各国使者。

    “赈灾粮一到,我就出发。”

    商献立刻保证道:

    “秦国无法赈灾,但我愿意调动商家在各郡县的家族买粮赈灾!”

    走不通国家与国家的赈灾,那就走个人赈灾路线。

    宋安不管粮食走的什么渠道,他要的就是粮食!

    其余四人也纷纷表态。

    韩国韩石抱拳道:

    “司寇大人,我会在韩国等你,我韩石在此发誓,如果可以改变韩国,让我当上韩王,我愿意双手奉上玉玺。”

    韩石是十四王子之一,他痛恨如今韩王的无能,如果宋安可以入韩,或许可以改变韩国现状。

    最好是让他当上韩王!

    燕国乐寿表情坚定,凝声道:

    “司寇大人来燕国之时,我燕国义士定竭力相助,万死不辞,只求祛除积弊,还燕国朗朗晴空。”

    郑国申叔喜和卫国吴甫也纷纷抱拳。

    宋安微微点头,他用力握拳,眼神坚毅。

    “放心,仙门高人一等的姿态已经是过去式了,接下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也会是年轻人的,但终究还是年轻人的。”

    诸国使者一愣。

    司寇大人还真是金句频出啊,一心为了后人,是大爱。

    姬月瑶听出来了,或许在宋安眼中,爱一人,和爱世界是一样的。

    【他本来就心怀天下,我怎么可能束缚住他呢】

    爱我,爱你,爱他,爱世界。

    都是一样的爱,是大爱,是仁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吧。

    事情谈妥,五人要去筹粮,纷纷离开。

    宋安也告辞了,他刚走没两步,姬月瑶想说些什么,最后叹了口气。

    “爱卿,注意安全,早些回来,不要让她等太久。”

    宋安微微一顿,头也不回道:

    “我知道了。”

    大周没有粮食,或许明年会是丰收年,但受灾十二年的灾民等不了那么久了,每一天,都会有人死去。

    要不是之前的圣言让他们好几天不饥饿,早不知道死去多少了。

    所以,必须向周边国家买粮。

    宋安没有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在等待五国调粮时,他还向楚国、齐国、魏国、赵国发去信件,请求支援。

    诸子百家在镐京城中忙碌。

    那些仙门苦役挖着水渠,注定是两班倒的高强度干活。

    司寇府·大门紧闭。

    在这里,正爆发激烈讨论。

    当得知宋安要出使秦国时,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不行,绝对不行!”

    周术身为司寇府监正,他板着脸。

    “司寇大人,你对大周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出使,真要去,就让老夫替代前往!”

    谁都知道,一旦离开镐京城,将危险重重,甚至可能会死。

    但就算如此,周术也愿意替代。

    苏明远、王良、武平、张明等一众纷纷抱拳,齐声道:

    “请司寇大人留京!”

    “仙门贼心不死,一定想除掉大人,还是留在镐京城比较好。”

    这

    宋安本想着交代一下他不在镐京城的事情。

    怎料这些人居然

    “你们,唉。”

    他叹了口气,目光悠远,好似看到秦国。

    “秦国是必须要去的,你们应该知道,秦国如今只有小秦王,但秦国之前东出之势猛烈,隐隐为天下第一强国,

    若是能让秦国归顺大周,定能扩大影响,好兵不血刃的取回其余六国玉玺,合国运于大周。”

    “天下乱太久了,分久必合,我想将诸侯割据之景终结在我们这一代。”

    这话说的有些道理。

    有道理是有道理,他们也绝对不会让宋安以身犯险,全都摇头。

    “司寇大人,不让你离开镐京城,不止是我们的意思,还是全城百姓,是诸子百家的意思,若是不相信,司寇大人可以开门亲眼看看。”

    所有人让开一条路,只对着大门。

    宋安看着前方大门,迟疑一番,慢慢走了过去,他拉开门。

    最前方站着的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身后,是全城百姓!

    下一秒。

    他们全部躬身作揖。

    “诸子百家携全城百姓,请司寇大人留京!!!”

    “请司寇大人留京。”

    众人齐声高呼,声如洪钟。

    城外太危险,没有人愿意看到宋安离开镐京城。

    在百姓心中,宋安就是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了大周黑暗的前方道路,如今他们好不容易走向光明,是绝对不会让这光亮熄灭的。

    “司寇大人,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是为了粮食吧,我们愿意每天只吃一顿,将省下来的粮食送往灾区!”

    “没错,俺不卖包子了,把粮食全部送给灾民。”

    “俺也一样。”

    百姓笨拙的表达着心中大义。

    宋安明白,镐京城内粮食其实也不多,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都是问题。

    一旦缺粮,城中的辉煌会化作泡影。

    他催动体内鸿蒙紫气,让声音在城中回响。

    “诸位父老乡亲,镐京城粮食无多,还是把家中存粮留着吧,若是求不来赈灾粮,灾区景象,会是明日之镐京城,

    况且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太多了,秦国也是我大周子民,我身为大周司寇,怎可坐视秦国百姓被仙门压迫?”

    百姓们纷纷低下头。

    是啊。

    司寇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妥协。

    就算知道前方道路艰辛,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也从未退缩一步。

    也正因如此,才让大周有今日之繁华。

    难道他们要自私的看着秦国百姓受苦受难吗?

    被仙门压迫的这些日子,那种喘不过气的窒息感,他们深有体会,每一次出门,都要担心惹到贵族。

    家中若是生出女子,都恨不得掐死,就是担心长大后被贵族掳走。

    可那毕竟是亲生骨肉啊,谁愿意掐死,只好提心吊胆的养在家中。

    姑娘家一旦长大,若是貌美,都要用锅底灰抹脸扮丑,以免被畜生看上。

    天子王叔姬鸣和武威侯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百姓们恍然。

    原来那是半个多月前的事情啊。

    为什么会有种过去许久的感觉呢?

    看来是太过安逸,导致他们忘记仙人和贵族们的冷血和残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无数人脑海中想起这句话,眼神也渐渐变化,从恐惧宋安离开,变成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