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拒绝了邀请,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与林宇、赵晨并肩作战,公司的发展逐渐重回正轨。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发现了竞争对手的新动向。原来,竞争对手联合了行业内的一些供应商,对他们进行原材料断供,试图从供应链上卡住公司的脖子。
林宇和赵晨急忙四处寻找新的供应商,但由于时间紧迫,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与此同时,公司的库存原材料日益减少,生产线面临停产的危险。
苏瑶提出,可以利用媒体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揭露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争取舆论支持和行业的帮助。
于是,他们一边积极与媒体沟通,一边向行业协会申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阻力,一些媒体害怕得罪强大的竞争对手,不敢报道;行业协会的处理也进展缓慢。
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神秘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自称是一家大型原材料供应商的老板,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给予他优先供应权和优惠的价格。
林宇和赵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答应这个条件,虽然能解决眼前的危机,但未来可能会受到这个供应商的牵制;如果不答应,公司可能很快就会陷入绝境。
他们该如何抉择?而这位神秘人物的背后,是否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林宇、赵晨和苏瑶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冒险答应神秘供应商的条件。有了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线得以重新运转,公司暂时解除了停产的危机。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位神秘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客户投诉增多。他们试图与供应商沟通解决质量问题,但对方却态度强硬,不肯让步。
此时,竞争对手又趁机散布谣言,说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公司的声誉再次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挽回局面,林宇决定亲自带领团队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和优化,同时加大质量检测力度。苏瑶则负责与客户沟通解释,消除他们的疑虑。赵晨继续寻找新的优质供应商,以摆脱对当前供应商的依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产品质量逐渐稳定,客户的信任也有所恢复。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财务报表上的异常数据,经过调查,发现是内部有人与供应商勾结,虚报原材料价格,侵吞公司资金。
林宇、赵晨和苏瑶愤怒不已,他们立即展开内部调查,誓要揪出这个内鬼。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公司内部的管理漏洞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这让他们意识到,解决公司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危机应对,还需要从内部进行彻底的改革和整顿。
他们能够成功揪出内鬼,完善公司的管理体制,彻底摆脱困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