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了,先开一家娱乐公司 > 第24章 播出

第24章 播出

    杨佳佳拎着行李跟着大部队一起到了节目组租的连锁酒店。

    这酒店也是谈了合作的,酒店要知名度,节目组要节约成本,双方一拍即合。

    从节目组后台离开开始,摄像机就开始全程录制这些选手的行程。

    酒店的房间也全都安装好了摄像头。

    这段时间里,所有的选手除了在卫生间的时候,还有晚上睡觉的时间,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全都暴露在摄像头下。

    有很多人对摄像机不适应,表现的有些紧张,但更多的人还是兴奋。

    从这一刻开始她们就要上电视了,那可是上电视啊,对年轻人来说多么难得。

    分好楼层和房间之后,杨佳佳也接到了她这段时间的任务。

    就是在镜头下好好学习。

    每个专业课老师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老师负责指导。

    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六点,每个专业都有老师等着选手上门请教。

    各个老师也都是在摄像头下负责教导这些学生。

    选手的生活也会剪辑成纪录片在网络上播出,以便观众们更了解选手。

    但在这方面的剪辑不会那么用心,因为专门抽时间每天搜索选手生活的人不会那么多。

    基本上每天每个选手也就两个小时时长的纪录片,剪辑也就是粗略的以不同选手为主角的视角,把主角选手休息或者长时间训练的时间裁掉。

    内容会有些无聊,不是真爱粉根本看不下去的那种。

    毕竟这些选手之前基本都是素人,也不会做节目效果,更不懂互动。

    有些选手是大学生,平时要上课,所以不住节目组安排的酒店也行,节目组都是允许的,只不过日常的纪录片就没有了。

    节目组不会专门派个摄影师跟拍选手。

    在录制节目之前能赶回节目组录制就可以,但多少这也是一点镜头,还有专业的老师培训,所以除了苏江本地的大学生之外就没人请假回去上课。

    坐在房间的床上,隔壁床的室友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她坐在床上发呆。

    刚刚带她们过来的工作人员说了,在第三期节目开始之前,不会有人淘汰。

    不过从第三期开始,就有人会被淘汰,每期十个人比赛,选出三人晋级,共五期节目,从第三期开始每位选手就能完整的表演完一首歌的时间了。

    其他人则是进入待定区,虽然号称待定区,但和直接淘汰也没什么区别,因为成绩都看汇总的投票情况,最后被待定的三十五名选手只能被投票选出五名选手复活。

    和前面已经晋级的选手共同称为二十强。

    然后二十进十二,共两期。

    十二再进六,也是两期,这时候选手就有足够的时间设计设计表演舞台,也有更多的对话时间,毕竟每期只有六个选手。

    最后一期也就是最后的六强各自表演,选出排名。

    然后节目组会录制一个特别番外篇,不同排名梯度的选手可以组队表演一个节目,冠军单独表演一首,然后是六强,十二强,二十强,待定选手,还有三名评委导师各表演一首。

    一共八首歌,做成一个歌曲小晚会的形式,只有主持人报幕,所以时间是绝对够用的。

    当然不愿意来的也可以不参加,只有冠军和导师这种单人表演是必须来的。

    总的算下来节目一共十三期。

    这节目最让选手难受的就是表演结束之后并不能当场知道结果。

    节目是星期五晚上播出,所以排名都是在第二个星期三晚上的时候才能知道,如果没提前准备,星期四录制节目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

    但其实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节目星期五播出,周末的两天时间就是话题发酵的最好的时间。

    大部分的票和话题度基本上都会在这两天爆发,最多周一的时候还能有点余票。

    从周二开始的得票基本上就不会影响大局了,大家都能上网,都能实时看到自己的排名,彻底没希望的也就可以提前回家了。

    稍微有点希望的节目组会劝几句,稳定晋级的也会提前通知好好准备下一期的节目。

    赛程和赛制和周宇记忆中的有些差别,但是周宇记不太清了,觉得这么设计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也就没管。

    反正节目的内核是全民海选,全民投票,选的是大众的冠军。

    只要能保证投票上尽量公平,在节目中给每位选手尽量公平的待遇,也就差不多够了。

    只要节目的热度起来,自然会有人帮他分析成功模式,总结成功经验。

    第二天,节目如期播出,前期铺垫的宣传在这一刻具象化。

    钱没有白花的道理。

    节目只是刚刚开播,苏江台就直接冲到收视率第三。

    这个结果直接出乎电视台领导的意料。

    他们台平均收视率在全国确实能排名前四,但星期五的节目并不是他们台的王牌,拉高平均收视率的反而是电视剧和周日那天晚上的节目。

    电视台关注收视率的员工一个个兴高采烈,不过他们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随着节目的播出,涌进来的观众越来越多,到节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同时还打破了苏江台周五黄金档的收视率记录。

    他们想过节目会表现不错,但却没想到能这么强。

    网络上热搜也有好几条有关节目的,但基本上都是已经签约公司的选手公司买的关于自己选手表现的热搜。

    前两期表演选手每个人就三四分钟的时间,跟本没有那么多话题好讨论的,全都是买的。

    各个话题平台上,为选手拉票的帖子层出不穷,也基本上都是选手熟人帮忙发的。

    发酵成趋势主要看的还是选手的表现和对选手的眼缘。

    每位选手的身份信息,生平经历也基本都被网友们扒出来,挂在各个平台上,让网友们更加了解选手。

    节目组的工作就是在发现明显不实的信息的时候及时发布公告通知网友有那些消息是假的,至于真的信息,节目组就没再重复发布,给网友们一种寻宝解密的互动体验也可以算作节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