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行,王老师你等会就知道了,今天我过来主要就是想和你说这个事情的,我对光刻机有了些想法,刚好你又是我们学院负责这个领域的。”
“有想法是好的,说说看。”
王宇博心想,难不成你还能像上次一样,一个晚上出个奇迹?叶昊看着这台这台光刻机问道。
“王老师,这是多少纳米的光刻机?看着像是65纳米的。”
“你小子有点东西,这都能看出来?没错这确实是65纳米的,这可是我们刘院长花了好大力气才搞到的,属于顶尖的国产光刻机了,你有什么好主意。”
叶昊快速思索,将脑中关于光刻机的知识快速整理了一遍,心里有数了,其实这也是龙国多年之后自主突破的技术,只是他提前拿出来了而已。
光刻机通过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学系统,将芯片设计图案投影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瑕疵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芯片质量。
叶昊先从光源开始。传统光刻机的光源往往存在波长不够稳定、能量分布不均等问题。他拿起笔,脑中快速筛选合适的高稳定性光源。这种光源能够发出波长极为精准的光线,大大提高了投影的清晰度和精度。这种光源调整了激光的激发方式和能量传输路径,使得光源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通过优化光源的能量输出,使得整个光刻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减少了因光源波动而产生的误差。叶昊的笔快速滑动,他还在光源的控制系统中加入了智能监测模块,也是基于人工智能“智脑”改进的,它能够实时监测光源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光源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创新成果之一便是将光源的波长稳定性提高了 50以上,能够大大提高芯片的良品率。
王宇博在身后看着叶昊写的稿子越看越震惊,里面有几个方面正好解答了他最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他没有打断叶昊。
在光学系统上,叶昊选择了全新的光学材料和设计方案,提高了镜头的透光率和分辨率。传统的光学镜头在传输光线时会有一定的损失,而叶昊设计的新型镜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损失,使得光线能够更加准确地聚焦在硅片上。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他选择了具有高折射率和低散射率的复合材料,还把材料的合成做了详细的备注,同时对镜头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减少折射和散射。此外,他还对光学系统的校准和调整机制进行了改进,使得光刻机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都能保持最佳的性能状态。叶昊也是使用了“智脑”的强大算力进行校准,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光学系统的参数变化,并自动进行调整,确保投影的精度和准确性。这一套改进下来光学系统的透光率提高了最少30,使得投影的亮度和清晰度大幅提升。
在投影系统方面,叶昊依然使用人工智能来控制。传统的投影系统往往依赖于机械调整,精度和速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他使用人工智能“智脑”通过精确的算法控制光线的投影位置和强度,能够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叶昊根据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光学投影原理,编写了一套高效的自动化数字投影算法。“智脑”通过算法能够根据芯片设计图案的特点,自动调整光线的投影参数,使得投影的效果更加完美。同时,数字投影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无缝对接,提高了整个芯片制造生产线的效率。叶昊还对投影系统的散热结构进行了优化,确保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投影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叶昊深呼了一口气,足足写了差不多三个小时,终于根据眼前这台光刻机从头到尾翻新改进了一遍,并把方案摆在了桌面。此时的王宇博还没反应过来,刚开始他还能根据叶昊写的东西推理判断是否合理,可当他被一个复合材料的构成难住后,再反应过来已经跟不上叶昊的节奏了,除了个震惊还是震惊。作为专业的,虽然一些材料的构成他无法理解,但是光刻机的工作原理已经深深刻在他脑海里了,里面甚解决了很多之前自己迟迟无法攻克的难题。 在他看来按这个方案改造是大概率是可行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是他和社会脱节了,还是叶昊太变态了,这其中每一项的改进需要一个团队无数次的推理,实验还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难题,能生产高端芯片的全世界加起来一只手都能数过来,几乎处于垄断状态。但是这难住了无数科研人员的难题就这样草率的在他眼前一个个解决了。王宇博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叶昊看他半天没反应,便问道
“王老师,你看我写的这个怎么样,有没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