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六十年代之回到大厂当厨子 > 第121章 靠山吃山

第121章 靠山吃山

    日子在柴米油盐,鸡飞狗跳中过的飞快。

    一眨眼的功夫俩孩子都六岁半了。秋季开学,王建国麻利的给送到了五金厂家属院对面的小学。

    这事儿还是厂里去协调的,五金厂没有自己的小学,子弟都可以送去。

    报名的老师问:“年龄?”

    俩皮小子异口同声的说:“六岁半!”

    老师看看比着周围七八岁的孩子身高也不差啥的双胞胎,顿时有点无语。

    抬头问王建国:“家长说下,到底多大?”

    王建国早都备好了户口本,指着出生年月给老师看:“真是六岁半,长的快了点。”

    俩老师跟看西洋景一样,拿起来凑头瞅了好几眼。

    这家伙,个头可真不低。

    负责登记的年纪大点的女老师跟王建国说:“虽说孩子年龄小,不过这个个头,你们家长得有思想准备,不可能往前安排了。”

    王建国点头:“没事没事,都理解,坐前面都挡住别的小同学了。”

    这年头一个班不像九十年代那样能收六七十、七八十号人。

    多的班级约莫四五十号人,少的可能就将近四十。

    按一排八个小朋友,一个班最多也就六七排的样子。加上有的孩子送学校晚,八九岁才报名,最大的一个孩子都十岁了,伙食再不好也比双胞胎个子高。

    所以兄弟俩也排不到最后一排,最多就是个四五排的样子,这样就行了。

    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天天回家就是老师说什么什么,老师说什么什么。

    老师的话比圣旨还管用。

    半年没上完,肉眼可见的懂事多了,至少嵇老太太又敢养鸡了。

    厂里一般送孩子上学都是七八岁,像王建国家这样也是少有。

    王建国家迎来了少有的宁静时光,王姑奶背着小背篓自己也上后山找地方微量开荒去了。

    秋天能种的东西也不少,可惜都不能种到山里。

    王姑太将近六十一,身子骨还挺硬朗。种不了东西就先整点野果啥的,忙忙碌碌一个秋天,到下霜之后,王建国说啥不让老太太上山了,这滑一脚跟玩似的。

    这天,老太太罕有的问王建国要钱。

    平时每个月王建国都会给老太太发点零花钱,也不多就块儿八毛钱。

    要是家里有啥要买的再另外给钱,给她的这点零花钱老太太也都变着法的进了两个孩子嘴里。

    王建国跟李娟心里知道劝是没用的,只能尽力在日常生活上照料的再细致点,吃的、用的、穿的,建国妈有的全给备一份,当然除了那个死贵的雪花膏,说啥都不干,最后也就收了盒嘎啦油。

    所以老太太张嘴要钱这事,王建国还挺好奇。

    麻利的掏钱,一点也不见外的问:“五块钱够不够,别是俩小子又想啥鲜点子了,您可不能要啥给啥。”

    王姑奶奶拿着钱往怀里一踹,对王建国说:“没见过你们这样式的爹妈,我啥都没说你就往孩子身上歪。我自己就不能花钱了。”

    王建国咧嘴笑道:“咋不能,这不是月月给你的零花钱都填那两个小馋猫了,你还怪我多想。”

    老太太摆摆手:“不跟你扯这些没用的,你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说完老太太就领着王建国进了第二间西厢房。

    一共两间西厢房,老太太住一间,还有一间没人住。

    平时家里有用不着的都放到杂货间了,所以这间屋子是空着的,也没特意安个锁啥的。

    没啥事人也不进去,王建国想了下,从搬了家之后开这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结果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一屋子林林总总的吃食,有干木耳、干香菇、干蘑菇、干豆角、干萝卜,黄瓜干、豇豆干、茄子干、干辣椒、拐枣、山药干。

    还有炒好的山核桃、串好的柿子、晾干的栗子。一样一样都用大竹匾跟竹架子架了起来。猕猴桃果脯也做了两小包,用油纸一层层包好,细麻绳绑好挂在房梁上,用白糖酿了两小坛子葡萄酒,尚未开缸。

    王建国看的目瞪口呆,二十多平的屋子满满登登的。

    王姑奶还犹有不足:“这两天有点小雨,怕柿子坏了,就拿屋里了,搁屋里又怕捂了,你得给我这边屋檐底下牵根儿绳子,不然柿饼晾不好就起不了霜,起不了霜就不好吃了。”

    这一家六口,天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中午俩孩子都是去大食堂吃饭。

    天天早出晚归,不知道老太太居然干了这么大的事。

    你说那些菜干跟柿子吧还知道来处,都是后院吃不完的。

    可木耳、香菇这些明显都是山上的东西,包括那些山药干,这是怎么弄下来的呢。

    倒不是怀疑老太太找不到这些东西,而是说你就是挖的出来也拖不下来啊,晒干了都半屋子,搬下来得多少斤。

    王姑奶微微一笑:“又不是我一个人去的,我跟胡同里三四个老太太一起去的,本来是想看看还能种点啥,结果上山一看,这不捧着金饭碗要饭吗。”

    老太太掰着手指头算:“锄头镰刀麻绳袋子啥的各家都有,就是往下背费劲点,我们凑了点钱,让嵇老太太出面找人做了几辆小拖车,就是一个板子下面弄四个轱辘那种。”

    说完手一指,墙边靠着放的就是。

    王建国好奇道:“那这些竹匾,竹架子呢?”

    老太太有挺挺胸脯:“这个是我们在山上顺道摘的草药,送到收购站换的钱,一点也没克扣俩宝宝的口粮。”

    王建国感慨道,这群老太太,都学会自给自足了,真是不能比。

    就这王姑奶还不太满意:“你们这山太秃了,都没啥好东西,不说我家的山上,就我爹你老太爷的村边上,那林子里好东西多了去了。这边松树品种不对,松塔里面都没松子!”

    还可惜道:“也没啥值钱的草药,我为姑娘那会儿,在老家正经还寻到过一只野山参,虽然还没筷子粗,卖药房还落了两个大洋。你们这山上连个野鸡都没有,兔子倒是逮到过一只,五个人一分,不够塞牙缝,怕拿回来俩孩子打起来,我直接没要换成玉米面了。”

    最后对于五块钱的去处还提了句:“兜里没钱了,还得整点瓶瓶罐罐的,还得给俩宝贝孙子买香香的桃酥~~~”,归根到底,山太穷了,没有好东西挣不到钱了。

    王建国无语,这屋后的土山还真是对不住您老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