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剑仙:我有一座白玉京 > 第10章 文试

第10章 文试

    数科只有一道题目,考官批阅起来,倒也轻松。

    考卷上几乎清一色的写着,“张三获赦的概率为二分之一。”

    主考官见众多考生中招,露出会心的笑容。

    很快数科考试的结果就公之于众,看着官方答案为三分之一,不少考生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

    考生有人表现出不满,“这题的答案分明就是二分之一。”

    主考官先是安抚考生情绪,然后耐心解释道:

    “无论狱卒有没有告诉张三,谁被处死,张三获赦的概率都没有变,是你们的直觉,误导了你们。”

    “我希望有此教训后,你们行事能更加理性。”

    听到主考官的解释,有人恍然大悟,还有人则仍然在钻牛角尖,不认可官方答案,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继续进行后面的考试。

    毕竟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还有几场考试,大不了拼命拿下武试。

    李长生则对数科的结果,早有预料,儒家这帮人还是喜欢,玩这些弯弯绕绕的。

    数科考试结果公布后,众考生休息片刻,便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这第二场的考试为乐科,考前考生们可自行选择,将要使用的乐器。

    考生们的选择五花八门,有古琴,笛子,唢呐,二胡,甚至还有人,搬来了钢琴。

    李长生则是选择了非常大众的古琴,选择同样乐器的考生,将被安排在一组,通过抽签决定演奏的曲目。

    李长生所在的古琴这一组,抽到的曲目为《广陵散》,此曲是从在秘境中发掘而出,曲调低沉高昂,有杀伐之音,最能磨练心神。

    李长生双手抚琴,闭上双眼,弹奏此曲何须乐谱。

    身旁的考生,起初只觉得他傲慢至极,可不久后,一曲悠扬的琴声,回荡在考场之上,众人皆是停下了手中的演奏。

    这一曲包含了肃杀之气,更包含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寂寥。

    琴声戛然而止,考场内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长生身上。

    那双紧闭的眼眸好似能洞察世间万物,指尖在古琴的弦上轻轻跳跃,每一个音符都精准而富有情感。

    一曲过后,众人羞于抚琴,最终古琴这一组,李长生毫无疑问,是为第一名。

    随后各个类别的乐器分组,也角出了第一名,至此,结合之前的数科,李长生已得双科双甲。

    其中乐科,李长生更是力压众人,为甲等最上。

    李长生的姓名,位于综合榜的第一列。

    乐科考试结束后,众人有一盏茶的休息时间。

    众人私下窃窃私语,这李长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在天权城从未听过,有这么一号人物。

    时间稍纵即逝,考试钟声再次敲响,考生们纷纷回到考场。

    接下来要举行了第三场考试,书科,这也是儒家的重点科目。

    为此,考场还经过一番精心布置,古色古香,也为考生们加上了屏风,抄袭他人诗词可是儒家大忌。

    凡有抄袭者,轻则取消考试资格,重则终身禁考。

    李长生步入考场,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写诗可是他的主场,抄袭不存在的,他在历史的痕迹被天道抹去了。

    书科的题目,比先前几场考试多出几道。

    李长生翻开试卷,打量着上面的第一道考题。

    题目没有要求绝对的体裁,诗词歌赋,骈文皆可,字数也没有要求。不过除了骈文和赋以外,诗词要求押韵。

    第一题的主题也很常见,送别。

    李长生犹豫片刻,选了《渡荆门送别》。

    这是他当年出蜀漫游,观巫山一带的风景,有感而发,作下的诗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此诗,他只写了一半,他接着看向第二道题目。

    这第二题,要求以月亮为题。

    他思索片刻,仅写下一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时代变了,世界也变了,社会的秩序更是变了,唯有头顶的一轮明月和他一样,亘古不变。

    第三题,主题是孤独。

    他沉思许久,没有作答。

    书科的考试,一共就只有这三道题目。

    李长生停下手中的笔,提前交了试卷,这是上半场的最后一场考试,故此李长生离开了书院。

    下半场的考试将于三日后举行。

    李长生离开后,考场内的考生还在抓耳挠腮,偶尔还可以听见,有考生在轻轻的吟诵,那是考生在推敲自己的诗句。

    考场内的沙沙声,与考场外的喧嚣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过三日的批阅,书科的成绩已经统计而出。李长生以半首诗和一句诗,高居榜首。许多考生纷纷提出质疑。

    “凭什么啊,前两题不论,他第三题直接交了白卷,凭什么得第一。”

    “是啊,凭什么。”众考生纷纷起哄。

    面对众多考生的质疑,主考官面带微笑,缓缓站起身来,他轻轻敲了敲讲台,示意大家安静。

    考场内逐渐恢复了平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主考官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

    “诸位考生,请先听我一言。”主考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李长生的试卷,虽然看似简略,但其中蕴含的意境与深度,却是你们所未能触及的。”

    他拿起李长生的试卷,展示给众人看:“这首《渡荆门送别》,只写了前半部分,但已足够展现其才华。”

    “你们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豪迈情怀。”

    “而第二题,他以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便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说到此处,主考官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见众人皆凝神倾听,便继续说道:

    “至于第三题,孤独。他的留白恰到好处,真正的孤独,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它藏在心底,如深海般幽邃。李长生选择了用沉默来诠释孤独,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表达。”

    李长生闻言,有些哭笑不得,前两题,他未作完的原因,是他觉得几句残句,足以拿到名次。

    至于这第三题,他当时没有选出合适的诗,故此没有作答。却不料,考官们自行脑补,还给他判了第一。

    文试全部有了结果,随后他们将要进行最后的武试,考生们可自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