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灵一口气说完前主人的故事又介绍空间来:“这个水塘按你们地球来说表面是九平方米,但是却很深,底部泉水冒出来,又从塘周土地的小孔浸入到地层中来反复循环,它就像个心脏一样”。
杨立打断道:“有理!想不到你们仙界还懂科学。”
灵儿瞟了一眼杨立说:“你是我的主人,我们心意相通,比如你知道的勾三股四玄五我也懂啊!这不是勾股定理吗?你是学中医的吧?我觉得原来所学太肤浅了。”
“那个我怎么不知道你们的东西呢?”松立疑问道。
灵儿抬头又瞟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和高傲:“你一个连修为都尚未入门之人,岂能知晓本仙帝之事?
告诉你吧,本仙帝身份尊崇无比,远非你等凡人所能想象!只可惜啊,历经数十万年岁月沧桑,本帝体内那磅礴无尽的灵力早已在时空穿梭之中消耗殆尽。
如今,竟只能依靠你这么个区区凡人来汲取些许灵气聊以度日。
你看看这满池的灵乳液,实则蕴含着极高浓度的灵水。再感受一下周围这充盈浓郁的灵气氛围,可即便如此,那位名震天下的九玄戒炼器大师,却在神庭内部设下禁制,令本仙帝无法自由修炼。若非有主人相伴左右,本帝恐将永无出头之日。”
杨立听完后如梦初醒般喃喃自语道:
“哦,原来如此!想来确是我之前有所误解。倘若当初我便选择在此间修炼,不知今日自己将会臻至何等境界?
嗯既然如此,从今往后,我决意全心全意在此埋头苦修。
毕竟此地不仅有灵水相辅相成,更可助我大幅提升修炼速度。
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于此间修炼十日,而外界不过方才流逝一日时光,如此方能达成事半功倍之效!”
言罢,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看到一条通往无上大道之路正铺展在眼前。
然而,一旁的戒灵却发出一阵讥讽的笑声:“哼,如果那时你身处空间便尝试感悟气感,那么九玄戒根本不可能在你的丹田里,而你是在九玄戒空间之中。你气运不错,正好你在空间外,九玄戒才能在你的丹田中旋转,并助你感悟到灵气的存在。”
戒灵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杨立,继续说道:
“要知道,这片空间之中的灵气浓郁程度已经到达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境地,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遗憾的是,以你那糟糕透顶、简直就是废物一般的灵根资质来说,想要感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灵气都是难如登天!
当时,我传授给你《九玄天经》的时候,由于自身精力耗尽,并没有来得及把所有的情况都跟你解释清楚。
其实就算没有今天这样凑巧的事情发生,最终我也一定会把真相告诉你的。
你虽然是九灵根,但是你拥有九玄戒和九天真经。你不但不是废灵根,而且是天赋异禀,修炼奇才。”
听到这话后,杨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但他表面上还是强装镇定。
这时灵儿接着说道:
“这里的土壤蕴含着天地灵气,滋养万物;而地乳液更是拥有神奇的功效,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和进化。
在这片土地上,植物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变得强大无比。
不仅如此,此地的时间流动与外界截然不同,其流速之快令人咋舌。
具体来说,这里的时间与外界时间的比例约为十比一。
也就是说,你在此处潜心修炼 10 个小时,然而外界仅仅过去了短暂的一个小时。”
至此,杨立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何那株看似微不足道的桃树苗,居然能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一棵大树。
正当灵儿转身准备离去时,她忽然停下脚步,回头郑重其事地告诫杨立:
“切记!饮用那些灵液,要从点滴开始,循序渐进,否则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令你命丧黄泉,连自己如何死去都无从知晓。现在看来,你每天最多只能喝下一杯灵液。”
这时灵儿便打着哈欠,表示自己困倦难耐需要去休息了,话音刚落她整个人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立呆呆站着,心里一阵后怕,幸好自己不敢喝地乳液,也没来得及来研究。
杨立对提高修为此时非常渴望,他走到塘边,用双手捧起灵水喝了一大口,认为差不多一杯。
腹部温热一下盆涨起来,他就地一坐,就开始运行炼气心法来炼化这团汹涌的热气。
一个小时后,听到腹部咔嚓一声,丹田一片温热,顺利进入到练气二层。
但是,那一口灵液转化成灵气还在腹中膨胀。于是,他提高运转速度,一边吸收灵气一边感觉肚脐下的丹田。
怎么丹田里雾朦朦的?九玄戒上次在外面修炼还在丹田中旋转,这次怎么没有了?突然想起自己本来就在九玄戒里修炼,怎么看得到九玄戒呢?
突然又啊的一声,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内视丹田。他马上平稳心情,把灵液散发出的灵气吸收完毕。同时,空中的灵气正从百惠穴进入自己的经脉。两个小时后,他顺利收了功,现在已是炼气二层。
这一刻,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兴奋。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体内涌动,仿佛自己与这片天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同时,他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和欣慰。他知道,突破到炼气二层只是一个新的,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黑土地好像增大了一倍,大约有肆仟平米。水塘却没有多少变化,就像一个大圆镜。望着这一片黑土地,他开始该考虑在土地上种点什么了?
他闪出空间,出现在卧室。此时的他,神清气爽,精神奕奕。跑到客厅一看,墙上石英钟正指在九点三十。空间里大概五个小时的样子,现在外面才过了三十分钟。
杨立想到祠堂的破烂,先想去修葺一下。自己一个人做不下来,去找老人来做又不合适。
于是他想到堂哥杨建钢,虽然脑子有点不好用,但人耿直,也胜在年轻,杨立迈着轻快的步子往堂哥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