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尊安将军的假笑日常 > 第82章 圣旨(四)

第82章 圣旨(四)

    皇帝继续批着折子,大手一挥,都是批着同样的已阅二字,接着就是把折子扔在远处。

    夜色渐深,仪征殿宵衣旰食的身影,烦躁的揉着脑袋,暗叹,这头疾越来越严重了。

    次日,早朝,大殿上的各位大臣都屏息凝神,静静的等着皇帝,奇怪,陛下一向勤政,怎么会在早朝迟到?殿中人心中满是疑惑。

    不一会,皇帝就到了,也没有解释迟到的原因,懒散的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随着饶大监尖细的嗓音响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陆侍郎还是一马当先的站出来,开口:“臣有事要奏。”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动了动手,示意她开口。这番意味不明的举动,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陆侍郎端着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不急不忙的开口:

    “臣认为,昨日备受争议的是民间议论纷纷的安家安阳,本是读书人的楷模,如今阴差阳错进入西北军受尽苦楚,应拨乱反正,召回嘉奖。”

    温良在一旁听着,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心中吐槽。

    昨日还是罪臣之子,今日就是读书人的楷模,听了谁不说是一副好心肠,可谁能想到里面竟都坏透的。

    好算计,好计谋。

    自己也不甘示弱,上前一步:

    “陛下,臣与陆侍郎意见不同。安阳从小读圣贤书长大,满脑子都是忠君爱国的想法。

    如今,武国战事频发,正是报国之际,安阳身为读书人的楷模,更应该站出来为国分忧,才不枉少年英才之闲名。”

    “陛下,打仗靠武将,安阳终是不合适,让一个读书人上场,不是让天下人嗤笑武国无人吗?”

    “陛下,……”

    像昨日一样,大殿上又分成三波人,一波沉默看戏,其他两波则是互不相让,各执一词。

    但与昨日不同的是,今日众人口中安阳的形象高洁光鲜,似九天之骄阳,让人心生仰慕。

    为什么呢?

    大抵是因为坊间传闻,黑袍小将安阳大胜赤血族,扬我国威。

    也不知是何人运作,只一天,这事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卢晓看着吵吵嚷嚷的众人,思绪飘远,百无聊赖的想着。

    战事在即,无人关注,实在可笑。深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向着龙椅方向行跪拜大礼,高声大喊:

    “臣愚见。”

    吵闹的朝堂,唇枪舌战的诸位大臣皆是被卢晓的这副样子惊到了,一时间忘了言语。

    这几天卢家是怎么了,老的说完,小的说,没完没了。

    皇帝坐在高堂,手中把玩着腕上新的红色珠串,有些诧异的看了卢晓一眼,心底发笑,这个闷葫芦竟然舍得趟这趟浑水,不容易啊。

    当下来了几分兴致,坐直了几分,开口:

    “卢大人说吧。”

    卢晓跪在原地,高声说:

    “臣以为,如今之际当以战事为先,边关粮草吃紧,臣身为户部侍郎,安排有失,罪该万死,心中难安,特筹粮五百担,虽杯水车薪,但求萤火之光,助武国大胜!”

    众人一听此话,纷纷想出列表达忠心。

    可是卢晓显然没给她们留机会,接着开口,声音大的的将想拍马屁的声音的压了过去。

    “臣以为,安家安阳既有缘分于西北军战胜赤血族,何不给安阳一个机会,也叫天下之人知道,武国即便是读书人,也皆是热血少年,忠君爱国!”

    此话说的大气磅礴,外加上卢晓这一番话实在打的众人措不及防,朝堂之上,无人说话,更显得余音绕梁,四座皆惊。

    还是温良在众人未开口前,大喜上前高呼:

    “臣复议,卢大人一片丹心,臣望尘莫及,愿举全家之力出粮草三百担,助武国大胜!”

    皇帝见状,抚掌大笑,面露满意之色,威严的声音传遍大殿:

    “瑾王来信,其言亦是如此,可见武国上下同心同德,朕心甚悦。”

    话音,既落,没有给商讨的余地,饶大监上前一步,尖细的声音响起:

    退朝——

    众人纷纷高呼,陛下英明,武国大胜。

    心下既明,这个结果是皇帝提前就决定好的,即使没有卢晓,也会出现瑾王的信。

    皇帝前期一言不发,只是因为胜券在握。不禁叹息,如今的武国真的是在皇帝一人手中。

    殿中众人心思翻涌,很多人突然意识到,现在和皇帝对抗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该当纯臣才是。

    不过,就算此时反应过来也为时太晚,皇帝早容不下这一堆心思各异的大臣了。

    仪征殿中,下朝被单独留在别殿的卢晓心中有些不安,第一次在朝中这么有存在感,本就不适应,还被没有缘由的留下来,更是担心的来回踱步,坐立难安。

    不过,没一会,换上常服的皇帝坐在了仪征殿中,看着战战兢兢的卢晓,声音难得有了笑意:

    “卢晓?”

    “臣在!”卢晓听到皇帝叫自己,想都不想就下跪应答。面见天威,实在让人紧张。

    “别喊那么大声,朕不聋。”

    皇帝发现除了她,朝臣也不是完全无用,今日有了意外之喜,心情也格外好,没有责怪卢晓的失礼之处。

    “臣有罪。”

    卢晓第一次私下面圣,有些紧张,并没有听出来皇帝的玩笑之语,直接请罪。

    可没想到皇帝不按套路出牌,声音渐冷:

    “你确实有罪。”

    卢晓一下子也懵了,有些疑惑的抬头看着皇帝,开口:

    “臣愚笨,请陛下明示。”

    皇帝神色温和,却言语犀利,字字珠玑:“

    身负大才,却行中庸之道,不堪大用,枉负皇恩!你可知罪?”

    卢晓没想到皇帝竟然圣明至此,如今的自己想清楚后,再听到皇帝语中含义,低着头实在羞愧,但也是心服口服。

    可来不及请罪,头上声音再次传来:

    “那朕就罚你为通议大夫,携天子令,前往西北军,监军,权从正二品。即日启程,带西北军大胜同归。”

    皇帝站起身来,没等卢晓领旨谢恩,就向内殿走去,在卢晓沉默消化这一切时,幽幽传来声音:

    “一道密令,将安阳活着给朕带回来,懂吗?”

    “臣领旨,谢恩,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音坚定,虽然跪着,但身姿挺拔,犹如松柏,亦如武国之脊梁。

    卢晓缓缓站起身来,看着无人的大殿,沉默着向外走去。其实这番铿锵之语,后面还有一句没说。

    臣知罪。

    从皇宫走出来的那段官道上,卢晓突然想起了以前,朝堂上很多人都知道,新帝登基那几年,内忧外患,手下无多少可用之人,过得很是辛苦。

    武帝多次礼贤下士,可是先帝宠奸佞杀良臣之姿犹在眼前,无人敢信。

    更何况更多人也尝到了皇室大权旁落的滋味,又怎可能就此罢手。

    于是君臣两疑,生了许多事端。

    如今皇帝大权在握,还肯用旧臣,实在难得。

    却没有想过,朝堂上下皇帝肯用的也不过二三。

    官道上此刻寂寥无人,高大的建筑更显的卢晓的渺小,正像卢晓以后得官场之路,虽千万人吾往矣。

    注:文中通议大夫为从二品,在西北军除西北王,瑾王外,官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