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既是家宴也是庆功宴。
一来是庆祝龙湾之战大捷,二来是为徐达等将士们出征送行。
朱元璋和马秀英坐于高堂,朱标在右、朱汐在左。(古代以左为尊,但元朝的时候却是以右为尊,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才又改了回来。)
堂下,后世那些耳熟能详的大明的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冯胜、邓愈等人分坐两列。
酒过三巡,朱元璋看向徐达,举杯站起来开口道:“诸位兄弟,此次西征,咱就拜托给你们了。”
徐达等将赶忙起身,抱拳应道:“大元帅放心,臣定当不负所托!”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各位,都是咱的兄弟,此番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切记不可与陈友谅的主力大军正面对抗,以收复失地为主。
尤其是采石矶、太平两地,徐达、冯胜你们务必给咱收回来!”
徐达、冯胜’纷纷起身,齐声道:“谨遵大元帅之命!”
这时,马秀英微笑着起身,对众将官道:“诸位将军远行,妾身在此敬各位一杯,愿诸君早日凯旋。”
众人一饮而尽,堂内气氛热烈。
随后,大家继续开怀畅饮,共叙主臣之谊。
朱标和朱汐也借此给诸位将领一一敬了杯酒。
这是朱元璋有意而为之的,朱标是长子未来注定是要接班的,所以他需要和众臣下打好关系。
而朱汐未来想要为将为帅也少不了他们的支持。
当然他们两人都是以水代酒的,朱汐和朱标年龄还小,就算他们自己想要喝酒,朱元璋和马秀英也肯定是不许的。
两人交叉打了一圈后,徐达站出来道:“大元帅,两位公子如此聪慧,贤明,属下此番出征更加有信心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看着朱标和朱汐,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儿虽年幼,但已显露出过人之资。
望尔等多加磨砺,日后必成大器。”
朱标和朱汐齐声应道:“孩儿遵命!”
宴罢,诸将陆续离去,开始着手准备西征事宜。
一时间,宴会厅只剩下来朱元璋一家人。
朱元璋、马秀英、朱标、朱汐、朱文正、李文忠。
在此,不得不格外说一下李文忠。
他是朱汐的表哥,朱元璋的外甥,是大明最年轻的开国元勋,也是被后世最为忽略的少年将军。
后世之人只知徐达、常遇春等人,殊不知李文忠的贡献、能力绝不在他们二人之下。
史书上,李文忠的一生可堪称完美。
十四岁投靠朱元璋,被马秀英亲自抚养,在朱元璋悉心教导下成为了堪比霍去病的少年英才。
十七岁的时候,便以舍人的身份,配合常遇春击溃陈友谅的大军。
现如今二十岁,已经是亲军左副都指挥了。
可以说,在朱汐诞生之前,李文忠就是老朱家耀眼的少年天才。
朱元璋环顾四周的家人,心中颇为感慨,“就差文英,我们一家人算是齐全了。”
“父亲不必忧心,想必义兄也快回来了。”朱标道。
朱元璋口中的文英,便是沐英,但沐英这个名字是封王之时才改回去的,现在的他还叫朱文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也是从小在朱元璋和马秀英膝下长大的,与亲儿子并无二致。
“嗯。”朱元璋点点头。
“表哥,听说你被父亲封为枢密院同佥了?”这时,朱汐悄悄凑到李文忠身旁道,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李文忠相貌英俊,较之朱元璋多了一丝儒雅。
他听出了朱汐言语中的羡慕,轻轻抚摸着朱汐脑袋,道:“是啊,舅舅派我去镇守严州,明日便要出发了。
你也不必羡慕,待你长大些表哥亲自带你上阵杀敌。”
“一言为定?”
“哈哈,一言为定!”
堂上的朱元璋看着两人的窃窃私语,轻笑着摇了摇头。
史书上,明太祖高皇帝遭人诟病的地方有很多,但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绝对是最重视亲情的开国皇帝。
从未杀害过任何儿子、养子,对马皇后也是不离不弃,哪怕是朱文正也给他的儿子封了王!
翌日。
大军西征,朱汐也没了去处,只得跟随老师刘伯温上课了。
他不是没想过跟着大军一起西征,但很显然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龙湾之战,他允许上战场,那是因为朱元璋能在眼皮子底下盯着他,而这次西征,朱元璋坐镇应天,自然不可能让朱汐外出涉险了。
哎~说到底还是年龄小啊!
就说!他为什么不早穿些时间啊。
哎~
啪、啪、啪!
忽然,戒尺敲打书桌的声音从朱汐的耳边响起,“二公子!”
朱汐猛然被惊醒,刘伯温严肃的面容映入眼眸,他下意识的匆忙站起,躬身道:“老师恕罪!学生走神了。”
刘伯温点点头,“不知,公子唉声叹气的在想些什么?”
“回老师,学生刚刚在想西征的事情,学生因为年幼不能为父亲分忧,实在心有不甘啊。”朱汐恭敬道。
刘伯温轻笑一声,道:“公子熟读经典,可知晓‘纪昌学箭’的故事。”
闻言,朱汐摇了摇头,“请老师教诲。”
“春秋时期,一位名叫纪昌的人想跟随神箭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纪昌说:要想跟我学习射箭,首先要做到两点。
第一,看东西并不能眨眼。
第二,看物体大小一样清晰。
回到家后,纪昌细细琢磨飞卫所言,为了做到这两点,他便盯着妻子织布机上来来回回穿梭的梭子看。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了两年,两年后,即使有人用针扎他的眼皮,他也不会眨一下眼。
由此,纪昌便做到了飞卫所说的第一点。
纪昌又用牛尾巴上的毛发,系住虱子悬挂在窗户上,天天盯着虱子看。又三年之后,纪昌再看悬挂着的虱子,竟像车轮那般大小。
由此,纪昌便又做到了飞卫所说的第二点。
飞卫所说的两点,纪昌都做到了,随后纪昌便拿起弓箭去射悬挂在窗户的那只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心,而悬挂它的牛毛却完好无损。
至此,纪昌的箭术已然大成,成为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神箭手。”
讲罢,刘伯温看向朱汐,道:“故事讲完,公子从中可有感悟?”
闻言,朱汐陷入短暂的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回老师,学生从纪昌的身上感悟到了,持之以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努力、坚持去做事方能有收获。
但,学生以为您今天想讲的并不是这点吧。”
“没错!”
刘伯温欣慰道:“其实‘纪昌学箭’的事迹也印证了《论语》中的一句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们想要做好他的事情,必须首要使用精良的工具,同样的,若想做好一件事情,事前的准备也必不可少。
纪昌之所以能成为一名神箭手,正是源于他的每次的练习与筹划,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最终才得以成功。
公子的志向远大,更应该好好准备,不能心急。
此外,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将军领兵打仗,只有排兵布阵得当,才能克敌制胜,仅有利器,不得其法,也无法发挥最大的优势
您崇拜霍去病,可知霍去病在上战场之前,也曾跟随汉武帝研习多年。”
闻言,朱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学生明白老师的意思了,是学生心急了。”
刘伯温笑了笑,答道:“公子明白就好,公子聪慧无比,为师相信,假以时日,您定能实现心中抱负。”
朱汐感激的望着刘伯温,说道:“多谢老师教诲,今日学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