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化龙正在带领士兵们做日常训练,澳宋军队的训练可是很严格的,只要不是有任务时或者节假日都要进行日常训练,防止士兵军事技能退化,也防止这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找事。
突然有人来报“在福山县侦察到明廷大军的迹象,大约有五万人。”
听到前方报告后俞化龙大笑一声然后对着刘志伟说道“我就知道大明现在拿不出十万大军吧。”
其实就在曹文诏刚率领大军出发时就有大明百姓偷偷过来给澳宋人报信说“朝廷发兵十万要来剿灭澳宋人了。”
自从澳宋人登陆以来就不断培养带路党和本地的情报人员,这些向澳宋人带路送情报的本地人有些是被澳宋人用重金收买的,有些是感恩澳宋人的德政自愿成为澳宋人的钉子。
不过他们大多不专业,只能打听到大明朝廷发了十万大军,这些大军究竟有多少人是什么配置就打听不清楚了。
直到曹文诏的大军进了福山县被澳宋专业的侦察兵发现才算是真正被探测出了虚实。
而在接到第一份十万明军的情报时,俞化龙就断言明军绝对没有十万人,他熟读明史再加上古人有经常人数造假的前科,他要是信了以此时大明的情况能派十万人来围剿他,他俞化龙就一头蠢猪。
“好了,敌人既然来了我们就要积极对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接下来的仗怎么打吧。”
俞化龙发扬了军事民主,他不像喜欢独断专行的林登万,像这样的大仗他都会召集中高层军官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后才决定最后的打法。
“目前敌人有五万人,但根据前方回报只有两万余人配有盔甲,而这两万带甲之兵里只有五千人配齐全套的甲胄其中还包括两千骑兵。”
“……”
当参谋长刘志伟分析完敌我态势后,下面的军官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军官激进觉得明军不堪一击应该主动出击有效的歼灭其有生力量,然后彻底占领胶东湾。
有的军官觉得敌军势大,有巨大的优势兵力,必须避其锋芒退守棱堡,再图机会反攻。
还有的军官觉得为什要和他们打,澳宋占据制海权,就应该留下足够的守城部队然后主力转进,不管是在海岸线打游击还是去其他地方,要牢牢的把战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投票决定使用第二种方法,俞化龙本人也支持第二种方法,虽然第三种方法非常稳而且能拿到主动权,但是他现在不仅是军事主官还是远东殖民地的总督。
他要着眼大局,执委会花费这么多力气来到远东建立殖民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移民,移民才是目前远东殖民地的中心工作。
所以这一仗必须打,不能避战也不能打游击,而且要打得漂亮,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棱堡打赢明军,还要堂堂正正的野战打败明军,堂堂正正以少胜多能让这场战役成为澳宋实力最好的背书。
他们要靠这一仗削弱大明朝廷的威望,同时也可以向大明百姓证明澳宋人并不是流寇,而是要在大明长期存在的势力,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大明百姓愿意跟随澳宋人,让他们对澳宋更有信心。
靠着这一仗澳宋的名声将会传遍北方,甚至会传到江南去也不一定,只要澳宋这块牌子打出去了,以后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才能自发的投向澳宋的怀抱,就像梁山泊一样,只要你被官府逼的活不下去了都可以去投靠澳宋这个“梁山”。
军人只用考虑如何打赢一场战争,而总督和领袖则还要考虑正治上的得失,“战争是正治的延续,而正治则是不流血的战争。”
俞化龙目前手里有不到一千人的正规陆军,两千多的澳协军,统共可用之兵只有三千多人(比曹文诏推测的还少一千多),他决定放弃福山县城全军撤入烟台棱堡,然后与敌军对垒,当敌军产生一定伤亡锐气已失后再找机会出城决战。
俞化龙又不是某蒋姓光头,就算这仗是“正治仗”他也不可能在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为了“国际观瞻”让手下士兵去硬碰硬,去送死,都是他手下的兵,要是伤亡太多他也是会心疼的。
然后曹文诏轻松“光复”了福山县城,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烟台棱堡下,曹文诏知道澳宋人的炮打的远,就在城外3km的地方扎营。
澳宋人古怪的城池让曹文诏犯了难,打了这么多年仗没见过这种城池,这城墙修的有棱有角的,得多费多少钱财啊。
但是他不是来旅游的,没见过也得上,他不可能因为澳宋人的城池奇怪就打道回府吧,真要这样干,回去不知道要被那些文官套多少帽子,而且袁都督举荐自己来当这个将军剿贼,总要有点交代吧。
于是等攻城器械造好后,他派了一千战兵加一千炮灰辅兵去冲一冲澳宋贼子的城墙,探探这座怪城的虚实。
看见明军的试探性进攻,俞化龙让人收着点打,不仅奇山炮台的火炮没有开火连棱堡城墙上的火炮也只有一半在开火,要是全力开火他怕给明军吓跑了。
虽然澳宋人已经收着打了,可是火力还是很强,不一会儿两千明军就已经伤亡一百多了,而这些可怜的明军甚至还没摸到城墙,要不是后面有督战队,这些明军已经崩溃了好吧。
在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代价后,明军终于摸到了澳宋人的城墙边上,到了这里他们就不用受到火炮的攻击了,然后他们绝望的发现己方的工城器械全部使不上劲,墙到是摸到了可是上不去!
然后澳宋火枪手们就开始对着下面的明军“猎火鸡”。
在多次上墙无果后,伤亡惨重的明军开始溃逃回去,对于溃逃回来的明军曹文诏也没有动用督战队,而是把他们收拢起来,受伤的去治伤,没伤的就编入其他队伍,此战明军小败,出动两千伤亡六百余人。
曹文诏了解完前线的战况,他觉得这澳宋人城池颇为邪门,靠强攻的话自己这几万人全填进去都不够用。
那澳宋贼人前两个月才抢掠如此多的大户,又有海运之便利,想靠围困取胜也不行,靠大炮轰开城墙更不现实,跟澳宋贼子比大炮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而且曹文诏带的都是一些小口径的轻型火炮,就算澳宋人让他随便轰,他也轰不开棱堡。
打这种沿海城池最好办法是从海上入侵,但是明军目前的水师根本比不过澳宋海军,没有制海权怎么登陆?
曹文诏此时非常纠结,他不能打,也不能走,走了以后澳宋人又可以四处出击了,目前只有僵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