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谋宋:这个秀才有点牛 > 第329章 内斗(三)

第329章 内斗(三)

    没想到现在这里,竟然听到了这位叫陈东的学子名字,是牵扯到这种事情上来,以后有机会应该见一见。

    正当杨云在思索、调取记忆中的陈东时,只听童贯却是高声愤怒道:“朱老弟,我听明白了,这应当是太子一系人马,故意设局,让皇上罪责王宰辅,可恶!

    那开封府尹聂山,早年间还为小吏,逛百花楼时,曾与王宰辅共爱一妓,两位恩客同时出现,那妓因王宰辅那时官位更高,遂对王宰辅更曲意逢迎,对聂山这厮冷漠无情。

    自那时起,这位聂府尹便认为王宰辅利用官高势大来夺他所爱,对王宰辅一直怀有恨心,此事皇上其实也知晓,白时中耿南仲之流用这厮来污蔑王宰辅,所起作用怕是有限。

    朱老弟,就这……?蔡太师、王宰辅就让我带兵回京去?”

    “童兄,童兄有所不知,可怕的不是人,而是折子!聂山污蔑之事不足为虑,为虑的是太学生陈东的奏折。

    聂山污蔑只是个幌子,朝堂之上,由开封府尹与宰辅两人相互争论、攻击、针锋相对,逐渐转为诸群臣、派系相互争论、攻击、针锋相对。

    争论话题也由府尹与宰辅两人所言谁真谁假,逐渐转为争论太学生陈东所奏内容是否是片面夸大还是中肯属实,进尔又争论到朝廷大政得失,再尔争论到诸公卿王侯司职得失。

    太子一系人马始终紧咬皇上雄才大略,定联金灭辽之策,皇帝圣明,然皇侧臣子非明,耗国库,买良马,募精壮,练羽军,加赋税,倾辎重,收幽云,壮国威,然羽林亡,辎重损,国库虚,民多苦,边疆未增三尺,竟又不得不耗巨资,从金国购幽云……。

    凡此种种,皆因皇侧臣子非贤良,饱私欲,任庸碌,官多赠予无能之才,职多任于奸吝之徒,敛财多用于挥霍,募兵多用于耀威。

    言下之意,凡宣和年间,这些年来,国库日益空虚,财政日益赤字,民生日益衰废,武战日益多败,疆域日益止步,朝政日益困难,皆是因为蔡太师、王宰辅以及童兄你、小弟我等奸吝占据朝廷要位,才薄德奸,为事不明导致。

    白时中、耿南仲之流,以太学生陈东奏折为噱头,尽可能地挑动朝中越来越多朝臣出来反对蔡太师王宰辅等,旦凡支持并忠心于恽王的人,白时中耿南仲之流无不加以贬低。

    这明显是冲着九五至尊的大宝之位在步步谋局。

    现下皇上龙体甚弱,随时都可能生出什么难以预测之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站在白时中耿南仲一派,到时,大宝之位花落恽王还是太子,难以预料,,是以蔡太师王宰辅这才召小弟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夜速来这燕云府,请童兄带兵回朝,以防朝廷大局!”

    “好!原来是这样!妈的,我等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白时中、耿南仲这腌臜之货,竟如此玩阴谋,耍诡计!

    太子懦弱,才薄德浅,难以统驭国家,皇上几次都曾想废长立贤,碍于骨肉原因,一拖再拖,凡朝廷中二品以上的大臣,无人不晓!

    恽王才能出众,冠绝诸皇子之上,能堪大任,是毫无争辩的事实!大宝之位,非恽王莫属!白时中、耿南仲一心想支持太子登大宝之位,无非是想为自己谋利!

    岂有此理!好,朱老弟,我这就随你带兵连夜进京!只是可惜了这即将收复幽云之际,本该做镇这燕山府,朝廷中却出现宵小弄权之事,实是可恨!”

    “童兄,没办法的事,等稳定了京城之事,再来燕山府,继续收复幽云之地!”朱勔诚恳道。

    杨云穿越而来,自己可是清清楚楚知道,后面登上大宝的,自然不是恽王,而是钦宗皇帝,即现在的太子。

    带兵进京,也改变不了这种铁定的历史事实!

    只是原以为整个大宋,除了宋太宗继位时,有些惊心动魄、说不清道不明,其余各皇帝登基时,都是顺顺当当,并没有皇子争大宝之事,像清朝康熙九子夺嫡那样的事,在宋之一朝,从未有过。

    整个宋朝,在皇位继承之事上,并没有什么内斗之事发生过,这是较其他王朝,非常难能可贵。

    然而想不到在这现实之中,竟然远远颠覆了自己的认知。有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并不能认为它就没有发生过。

    这位童贯带兵进京,不知将会发生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太子一派,无兵权在手,不知将来是怎样在这场斗争中获胜的?

    这些东西,现在可以不用去管,但照这么发展下去,童贯马上就要回汴京去,这位来投降的张觉,该交待他些什么,才能避免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因为投靠大宋,而导致自身身首异处,进尔还有后面的金国人以此为借口正式伐宋?

    当下的节骨眼,此事可一点也不能耽搁。一旦童贯走了,而自己又人微言轻,到时自己再提出些建议,没有大人物的肯定,张觉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朱大人!你说这才短短几日,朝廷竟然发生这么多事情吗?

    学生从宫中出发时,皇上龙体可是安康的很,朝中诸大人虽的确有些派别之分,争权夺利,相处并不和气。

    然大体上,依然还是能各施其事、各安其责,大家都为大宋强盛百姓安康殚精竭虑。

    不想这才几日,汴京竟发生如此多的事情,一件地方官肇事,竟引起学生闹学潮,学生闹学潮,竟又引起朝中诸大人各持己见,诸大人各持己见,竟又引起派系之争,派系之争,竟又引起大宝之争!

    大宝之争,以史为鉴,不出所料,稍有处理不当,必将引起流血杀戮,国本动荡。

    轻则有人身陷囹圄,被抄家灭门,重则王室操戈,争战不休,为官者,夕不保命,上位者,朝改夕换。

    前人之事,后人鉴之,西晋八王之乱,唐朝玄武门之变,便是活生生的教训!但凡多少读点儿史籍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