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成事之愿,但能不能成,成了之后又如何,在做之前是不知道的。
说实话,在吕布率兵来投之前,董卓都不敢确认,李肃真的能用一匹马和些许财物,赚来一个吕布,这可是即将突破至七品的武者呀!更不要说还除掉丁原,得到了丁原留下来的部队。
这买卖千值万值,看着面前的吕布,董卓这样想着。
“我今天能得到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董卓率先向吕布行礼,摆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吕布很是受用,但已经过来了,也不能太拿大,连忙错开身子请董卓坐下,起身行了一个大礼。
“您若是不嫌弃的话,布请求拜您为义父。”
说着便自顾行那大礼。
董卓被吕布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也是一愣,但想了想,如此人物来当他的义子也是绰绰有余了。
便受了吕布的礼数,说到:“好,奉先我儿,今日我父子结下缘分,我必不负你。”
说完便赐吕布金甲锦袍。
吕布带着董卓赏赐的礼物回到营帐,心里暗自高兴。
可笑那丁原,临死之前还问他为何心变。
这待遇,就已是值得,更别提以后董卓将入主京城,执掌天下了。
董卓得到吕布的投靠,又收了丁原一部,顿时实力大增。
于是自领前将军事,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接到这封赏,吕布高兴不已,更是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欢欣鼓舞。甚至他还想着,以后要对李肃好点,这可是他的大恩人啦。
见丁原一部之事已定,李儒想着岳父的大计,便匆匆来到董卓帐中,说到:“主公,现在丁原已除,废立之事可成矣。”
董卓心中也是如此盘算的,即便李儒不说,他也会着手准备,不过能有一个通心意的谋士,也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
于是便让李儒安排下去,筹备在省中设宴,会集公卿,并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
这样他就放心了,说实话吕布那次还真是有点吓到他了。
这一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
酒行数巡,董卓见气氛已足,便站起来拔出宝剑放到桌上,说到:“当今天子暗弱,能力不足以供奉宗庙;吾打算效仿昔日伊尹、霍光的做法,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感受到董卓散发出来的威势,在台下心里惶恐,都不敢发声反对。
只有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说到:“今上刚刚即位,并没有失德之处;你董卓想废嫡立庶,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董卓听到这话,顿时大怒,手持长剑说到:“如今这天下的事我说了算!我要这样做,谁敢不从!你看我的剑不锋利吗?”
“你的剑锋利,我的剑也不是吃素的!”
袁绍大怒,也是拔出长剑说道。
就这样,两个人持剑在宴席上对峙了起来。
李儒看到这种情形,也是难做。
按理说,现在就应该杀人立威,但袁绍此人不同,他家四世三公,而且今天他的长辈太傅袁隗也在场,杀了怕是难以收场。
于是,他站了出来,对着董卓劝道:“主公,大事还不能确定,不可妄杀。”
董卓也知道袁绍的家势,见李儒来劝,便悻悻收手。
袁绍见此情形,知道今天闹僵下去,不好收场,便提剑告辞。
而且他知道京城世事变化,再待下去,恐有灾祸,便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
董卓见袁绍出去,就对太傅袁隗说到:“你这侄儿太过无礼,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姑且饶过他。你看这废立之事怎么样?”
袁隗还能说什么,今天形式已经到这里了,作为世家,他知道怎么选。
于是说到:“太尉所见是也。”
听到袁隗这样说了,董卓对着台下喝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下面群臣震恐,更不敢反对,都说悉听尊便。
见大事定下,董卓大笑,说到:“好,今日大事已定,大家畅饮。”
待酒宴散去,想到出走的袁绍,董卓还是心有顾忌。
于是向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问到:“袁绍此去如何处置?”
周毖说到:“袁绍忿忿而去,如果逼得急了,势必会站在您的对立面。这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收豪杰以聚徒众,到时天下从者众多,山东之地肯定为乱。不如赦免了他,给他一个郡守安抚他,这袁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也赞成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属下也觉得不如给他一个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听着他们的分析,心里暗道:“这世家出身就是好!”
心里顿时一阵羡慕嫉妒恨,但他回头一想,自己马上也要成为世家,而且是最顶尖的那种,心里也就平衡了,便从了他们的建议,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以示安抚。
接下来的几天,董卓十分忙碌,有太多的事需要他定,直到九月初一。
这一天清晨,董卓让天子在嘉德殿升朝,召集京师所有够格的文武官员。
早朝开始,只见卓拔剑在手,站在台上对着文武百官说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说完便让李儒高声朗读策文。
待李儒读完,董卓叫来兵士扶少帝下殿,解除他的玺绶,让他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被吓得悲从中来,不时有抽泣之声传来。
这时,一声大呼从下面传来。
“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只见尚书丁管扔出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一介文人,扔出的象简能有多大威势,董卓轻松避过。
但尚书丁管在这个时候朝他扔象简,岂能放过,于是董卓立刻命人将丁管牵出斩杀。
至此,朝臣们再也不敢反对,连抽泣的声音也消失了。
可怜的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便被废。
这一年被改元为初平,表示初步平定之意。
董卓也自封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天下无人能比,也算是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