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爷爷!就这点人攻打应天? > 第75章 叼贼放手,谁是你舅外孙别乱喊!

第75章 叼贼放手,谁是你舅外孙别乱喊!

    洪武十六年(13年)三月,朱元璋下命沐英镇守云南,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京。

    (ps:实际班师回朝时间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大大们请勿纠结。)

    三月十三日清早,张家村村口幼儿班教室内响起儿歌。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朱英看到没有反应的朱尚炳开口提醒,“小饼子,手帕在你后面,快点动起来!”

    朱尚炳傻乎乎的好一会才惊叫道:“啊,坏大锅,手帕是在我后面吗?”

    坐在小板凳上的朱尚炳起身刚捡起手帕,就看见朱胖胖已经坐回小板凳上,“哇!呜呜”

    幼师朱英无语中,“小饼子,哭什么哭?男子汉不能哭,快表演。”

    朱尚炳哭了几声,看着其他小朋友都看着自己,满脸不情愿的唱了一首之前教的小星星。

    随后笑兮兮的在各小朋友身后蹦蹦跳跳的跑了一圈,把手帕丢在一名三岁小女孩后面。

    小妮子毕竟是村民的小孩,各方面都没有朱尚炳他们见识、脸皮厚,胆小懦弱捂脸嘤嘤的哭泣。

    朱英亲自来到她面前开导小妮子,“张小妮,不要哭,老师带你一起玩。”

    顶着一双羊角辫的小妮子挂着泪痕盯着朱英点了点头,随后牵着他的手,被引导一起玩游戏。

    一旁当观众的马秀英和抱着朱高燧的徐妙云等女人乐呵呵的看着他教学。

    朱高煦完全就是一个捣蛋份子做什么游戏都要逞能,外向的性格也引得大家欢声笑语。

    另一边,小学教室内姚广孝就有点苦逼,朱家、匠人的小孩多多少少学过一些学识,

    村民的孩子就完全一张白纸,纵是朱英给姚广孝传授了不少备课经验,此时他也急得满头大汗。

    还好有朱元璋、李文忠几人在一旁帮忙,主要也是李文忠帮忙。

    朱元璋基本都在摸鱼,虽在摸鱼但他也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比国子监、大本堂中的教学好得太多,

    并让毛镶把教育过程记录下来,传发给礼部让其学习参考。

    让朱元璋惊讶的是陈大狗、二狗、三狗这三兄弟学习格外认真,比皇孙们还刻苦。

    在姚广孝上课时,微笑着看他们三人内心不断的首肯大孙找的人不仅人品好,学习能力强,以后定成为大孙的支柱人才。

    大狗三兄弟本就聪明也会察言观色,不然小小年纪在外乞讨早就被别人欺负惨,严重情况甚至丧命。

    朱檀、朱椿、朱柏三兄弟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也比在大本堂时认真。

    若不是条件不允许,朱元璋很想把大本堂里面的皇子、皇孙、勋贵孩子们接过来。

    (大本堂不止是教皇子、皇孙们读书,还有勋贵们的孩子们,李景隆就是其中之一)

    巳时二刻,“咚咚”放学钟声响起。

    孩子们欢快的跑出教室,张老太公接到自己家的小重孙张小宝后,迟迟没有离去,笑呵呵的站在教室门外等待朱英。

    见到他出来,张老太公一脸谄媚的开口:“朱小哥儿,你给的那些水稻种植已经发芽啦,

    上好的水田已经按你的要求施肥就绪,你看何时可以播种?”

    正好朱元璋从小学教室出来,“爷爷、奶奶、李叔,我们去看看水稻秧苗。”

    朱元璋惊喜大笑道:“哈哈好!走。”

    这些杂交水稻种子不是朱英不给马秀英等人育苗,实在没有人手,上午自家土地天天都要

    孙三、孙四,王五、王六巡视,除了两位大婶照顾四婶,连小莲等女人都要去巡视。

    下午才是朱英、朱檀、大狗等人去巡视,就怕野猪等动物破坏。

    张家村的村民们收获了一次土豆,现在他们都恨不得全天守护土地。

    几人跟着张老太公前往村内张家祠堂查看秧苗路上,朱英内心大骂肥膘兄弟不讲信用,

    其他东西都如约送来,就是人一个没来,回信也说明原因,朱英除了口嗨也没别的办法。

    本来朱标是已经送人来,半路被朱元璋拒绝让其返回,朱元璋有自己的考量及顾虑。

    还有一件事朱英完全不知道,年前自己在滁州的李青风等小弟已经被朱标秘密调回京城主持京城内超市工作,滁州超市留给另一批人(锦衣卫)接手。

    来到张家祠堂内看到架子上一个个簸箕中的秧苗,朱英、马秀英还没开口说话,

    朱元璋已经兴奋的跑到架子旁一惊一乍的喊起来,“大孙、妹子,快看秧苗真的大、还很壮,

    绿油油的等待收获时肯定不止七石(1000多斤)。”

    朱英白了他一眼,这些都是现代袁老培育的良种杂交水稻亩产至少一千公斤,

    之所以告诉朱元璋亩产七石也就是保守数字。

    看了一圈,朱英谨慎的对着张老太公嘱咐道:“张族长,这些秧苗你必须让人全天守好,全天下就独此一份!”

    张老太公一脸严肃的回答:“不用朱小哥儿你说老朽定会安排人手守,若是没有人老头子我亲自上!”

    朱英看这老头认真的模样点了点头,“嗯,如此甚好!”

    “朱小哥儿,等收获后你答应老朽的一千斤水稻粮种,你可别食言哦!”

    “张族长,我一口唾沫一个钉绝不食言!土豆收获还不能证明吗?”

    张老太公看到朱英转变的脸色,立马谄媚笑道:“嘿嘿,朱小哥儿是老朽多虑啦!”

    “嗯,再等这些秧苗两日,然后开始插秧播种!播种后继续让人守护好。”

    “老朽必不会让小哥你失望!”

    朱英和朱元璋、马秀英又看了一会,再次给张老太公交代一番才返回。

    路上,朱英心想,纵是二代、三代水稻产量不如一代,但也比大明现在水稻产量高N倍。

    朱元璋不解的拉着朱英胳膊提问:“大孙,我们也可以把那边的地弄成水田啊,为何白白便宜那老头?”

    “爷爷,你不懂!新水田的肥力不如老水田,要是有化肥就无所谓,可惜我们没化肥,也没有人手!”

    马秀英牵着朱英的左手问道:“大孙,何为化肥?”

    朱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化肥,拿米田共来举例:“奶奶,化肥就是比农家肥还好上很多倍的东西,能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地。”

    朱元璋语气颤抖的接话:“大孙,你会做化肥吗?要是有了化肥,我们造反拉拢民心岂不是轻轻松松?”

    “靠!爷爷,一会你回去在床上把枕头垫高一点,做个白日梦就有了。”

    “大孙你说得对,老头子天天白日做梦!”

    “嘿嘿,奶奶,我们快走,别和这个糟老头子一起,傻病会传染我们。”

    “好,大孙快跑。”

    马秀英拉着朱英两奶孙一前一后在村中小道上跑,朱元璋满脸微笑看他们的背影也加快脚步。

    路过一些村民家门前,朱英还被他们邀请进屋吃饭(吃土豆),都被朱英婉拒。

    张老太公站在祠堂门口看着他们离去,喃喃自语:“奇怪了,去年秋收老夫去城里问主簿,

    为何不派人来村里收税粮,回复说免收?不是年年都收税粮吗?不收税粮,老夫心不安!”

    (明初土地兼并不严重,不是没有。税粮征收一直没断过,苛捐杂税也不多。百姓们上交税粮也有富余,只要不是遇到特别严重的天灾,南方地区勉强温饱还是不难。)

    午饭后朱英找马秀英要了一贯钱,并让朱元璋帮自己晒之前买的虎皮,带着大狗三兄弟前往来安城。

    村道上,大狗走在朱英身后开口询问:“大哥大,你给我说买什么东西我去买就行了。”

    二狗接话道:“大哥大,大哥说的不错,有我们代劳就行。”

    朱英回头笑了笑:“呵呵,说了你们也不懂!我也不确定那个小贩还在不在。”

    三狗想了想问道:“大哥大,你是不是要买上次看的那个石头?”

    朱英加快脚步同时回道:“没错!老三你越来越聪明啦!”

    上次来城里时在一个路边摊看见有一小贩用一块蓝黑色石头当压布石,当时朱英没在意,

    回家后翻书查看才知道这石头有可能是软锰矿石,这就带着大狗三兄弟来寻摊贩。

    进城后,朱英带着他们来到记忆中的地方看到摊贩还在原地,主要是那块像软锰矿的石头还在。

    朱英开心的对着大狗三兄弟挥手笑道:“哈哈,还在就好!我们走。”

    来到摊贩面前朱英还没开口询问摊贩,一只大手抓住朱英胳膊同时喊道:“外甥是你吗?我是你舅爷。”

    朱英回头看见一面相凶狠、桀骜不驯的汉子,大喝道:“呔!叼贼放手,谁是你舅外孙别乱喊!”

    “呃!”

    永昌侯蓝玉以为认错人松开手,心想徐大帅不会骗自己,但他也没说明缘由,就让自己来这里寻找答案,可眼前面相和雄英一模一样的孩子不认识自己了?

    徐达之所以在去北平前留书信,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蓝玉也是有自己考量的因果关系,

    也是想拉淮西众将一把!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徐达看得出朱元璋已经对淮西诸将愈发不满,特别是已经退居“二线”的李善长还在和淮西诸将来往频繁!加上淮西诸将非战时嚣张跋扈、藐视律法、欺压民众等等。

    朱英没鸟一旁的蓝玉,拿着被小贩当压布石的石头询问,“大叔,这块石头你卖吗?”

    瘦弱切黢黑的男子笑呵呵回答:“呵呵,小哥儿,这石头啊?我家后山有很多,不值钱!小哥儿喜欢拿去便是。”

    “大叔,这里有五文钱算是我买这块石头的,若是我需要的石头还需要大量,我以后怎么找你?”

    小贩收起铜板,继续笑呵呵回答:“呵呵,小哥儿敞亮,若是你需要这石头,

    你找前面那个酒肆的赵姓小二就行,他是我家老二。”

    “好!大叔,最多五日,不管是不是我需要的石头,我都会回来给你答复。”

    说完朱英抱起有后世桶装泡面大小的石头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