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用德泯仇报恩记 > 第56章 平民百姓 以仁至上

第56章 平民百姓 以仁至上

    忠厚传家,仁德为本,这是樊氏忠厚家族的传家至宝。上到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仁至上,以仁为荣。

    長辈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训导晚辈,使仁德、仁义、仁信之花长盛不衰。樊氏族谱记录的这样的人和事数不胜数,这里举两例。

    樊氏族谱载“西汉末年樊重,字君雲。终素所假贷人间数百萬,遗令焚削文卷。债家闻惭争偿。诸子以勅不受。”(前文已介绍过,恕从简)

    再讲一个近代的故事。据樊氏族谱载二十五世谦识,号子简。行实载府州志善士传。太傅万文恪公承风有传载《思不辱斋文集》。

    万承风乃清道光皇帝的老师,礼部尚书,谥文恪,晋赠太博。如此赫赫清朝前著名人物,为何为一平民百姓樊子简写传呢?

    且看万承风在“樊子简传”中是如何评价这个平民百姓的吧。

    樊子简传

    宁治区八乡七十三都,其西南为仁乡,与楚长沙、平江、浏阳诸邑接壤。有屯曰大桥,六十四都地也。

    环屯而居者,悉樊氏故州人士,有六十四樊之称。族有子简先生者,隐君子也。其少时,嘗以贫傭力于长沙诸大户之门。

    年三十七,长兄品衡公不禄,先生念尊无人待养,又孤姪在幼,穉须加抚育,乃不复远傭于外。日夕炸、历寒暑无少懈。

    稍有余,即谋奉甘旨以博堂上欢。始芸人之总乃铢积寸累渐有恒产数十亩。先生益以勤俭自励,不敢以有乡余傲人。

    岁丙子大飢,出平生所蓄谷三千余石,减其价以贷远方来者,别具盤飧饷之。至今乡邻犹称道勿衰。

    其他修桥梁、施衣、恤孤寡、痊暴露,凡力之所能为者无不竭力以为之。

    初,先生炎于嗣,逮年五十连举五子。先生锐意训迪,文理成就咸有可观,季援例入太学,仲子峰山为诸生尤有声庠序,今壬子副贡正任即所出也。

    余生晚不及见先生,得与先生之孫正任逰,因获悉先生生平行事如此异闻。

    先生享年八十有二,自幼而壮,壮而老,未尝有疾病。事其终也,召子若孫数十人,环侍其前,谆谆训以读书、备农、治家、行己之要,言讫端坐而逝。非其中别有所得,安能去天涯脫如是敷?呜呼!若先生者,真可谓有齿德而隐者矣!

    嘉庆辛酉中秋日粤东眢学使者右春坊右庶子同里后学万承风拜撰并书

    身为朝廷重臣的万承风,为何为一平民百姓樊子简写传呢?据樊子简后裔传说,说子简之孙貞任(即文中提到的正任)是万承风老师,为报师恩而为老师的爷爷写传。这个传说不可信,因为两人的出生年月不符合师生之逻辑。

    查《思不辱斋文集》万承风出生于一七五二年,查樊氏族谱贞任(正任)出生于一七五四年。

    万承风比樊贞任早出生两年,绝不可能是贞任之学生。但是他们是同窗好友,是毫无疑问的。

    樊氏族谱载贞任,行七字若尹,号莘田。州增生,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中试第三名副举人,嘉庆己卯各完会题咨部授职教论,道光乙酉冬春两季两举卿饮正宾,嘉庆辛未总修族谱。

    从中可以看出,贞任和万承风是同辈人,又同是修水人,而且多次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早已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如樊子简传中万承风说“余生晚不及见先生,得与先生之孙正任遊,因获悉先生生平行事如此异闻。”

    说他们是挚友,樊氏族谱中还有佐证一七八三年子简之妻李氏八十岁时,太傅万文恪公承风额赠“宣花茉采ot。

    一八0七年峰山之妻吴氏(贞任之母)八十岁时,太傳万文恪公承风额赠“萱庭集福”。

    可见他们的情谊之深。是不是万承风为了挚友之情才给樊子简写传呢?

    有人认为挚友之情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万承风为子简写传时,贞任之父亲峰山也已去世,万承风却只给挚友之祖父写传而未给挚友之父写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万文恪公为樊子简写传的主要原因在于“因获悉先生生平行事如此抑闻”。深深打动他的是“岁丙子大飢,出平生所蓄谷三千余石,减其价以贷远方来糴者,别具盤飧饷之。

    至今乡邻尤称道勿衰。其他修桥梁施衣被、恤孤寡、痊暴露,凡力所能为者无不竭力以为之。”

    如此忠厚善良,仁义道德之事,樊子简先生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而终身为之,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所以万文恪公在樊子简传中最后深有感慨地说“先生享年八十有二,自幼而壮,壮而老,未尝有疾病。

    事其终也,召子若孙数十人,环侍其前,谆谆训以读书、务农、治家行己之要,言讫端坐而逝。非其中别有所得,安能去来灑脫如是欸?”

    其中别有所得,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ot好人自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子孙发达。ot这也许就是万文恪公的言外之意吧。

    这样的好人在修水樊氏真的屡见不鲜。谱中记载入善士传,孝友传的不计其数;

    樊尚巡 字立南,仁乡大桥人。制行敦樸,乐施好义,赏置画桥田租百余石,供读书膏火,子孙多列膨庠。

    修黄陂东西水圳,灌溉田畝,人咸利赖之。崇祯间举乡宾州牧胡如川给匾旌之,见州郡志。

    樊谦浴,字凤图,号瑞卿。仁乡人,生平勤俭,自矢持家有道,身获饶裕,總以好善为怀,鄰里无忤宗族。咸其子孙蕃盛,俱敦法守。人以为食报不爽云。见州志善士传。

    樊正秋 ,号香轮,字桂林。仁乡乡宾。初以勤生致饶裕,年五十子继甫生,稍长课读,綦严弱冠游诸名师门。

    正秋老弥健,不以家事委子,自操权算,赢辄以济人,凡城乡义举乐施,无恂情亦无德色。年八十六无疾卒。于子继甫授布政问职。见州郡志善士传

    樊义成,字次厚,号文圃。仁乡大桥人。少负奇气,不甚读书,谈论取与古会。性端厚有长者风。赏与族某贾分财,不较人,益重之产权,中人慨然捐田若干。为祖先祭扫,非他义举称是。道光间举乡宾,卒年八十二。见州郡志善士传

    樊 洛,字恂彝,号导伊。仁乡人。父正儒究心濂洛之学,辟螺园精舍,子弟多所成洛,不工举业,好读果报方药书家不中,质大斗平粜,岁以为常。

    大桥吴楚通衢,且圯而董修之宅,近路渴茶病药瑾楷赏取给焉。族某无子,死人嗣復殁洛,更为觅族子承其跳。

    壬寅饥,偷儿十数劫仓粟,旦觉不问,有感愧改行者。

    生平大布粗粝,赏铭座右头,贪於取不如廉於用,私於已不如利於物,此可想其志趣,卒年七十七。见州那志善士传

    樊子安,字齐德,号润田。仁乡大桥人。幼读书未遇,改习骑射,援例授千戎。

    职性至孝,父见背庐墓半载,事

    母愉愉得欢心。母以地方桥路多圯,命捐租。岁修公祠无长灯,命置田备之均。

    唯唯母病卒,适贼犯界,人有劝从权速葬者,子安与兄仁辅顾儿泣曰:人子事亲养生送死两端耳,万一贼至我兄弟与母合葬可也,卒不许。

    平江统军李元睿闻之,星夜驰巢贼遁。殡亲成礼,庐墓仍数月焉。

    晚年辟经史,尤好览功过,格如施茶、舍棤、赈饥、衣寒、修桥道、培孤冢、印善书?焚贫券诸善举悉遵程式。

    案头置日记一帙,织悉必书其防检,蓋有人不知者,年五十一一日方坐谈,忽如睡状。遂卒小選

    复更大笑而去,鄰里驚走相告,哭於门者千余人,殆積诚感发於不容已云:方伯李元度之。传见州郡志孝友传。

    樊夙云 号敬庄,州庠生。捐授守御府千總,诰授武德佐骑尉,赠奉政大夫。倡建凤献书院,义甯州祠、谐冈祠 。光绪三年举办义谷。藩宁李匾赠:乐善好义。光绪五年督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