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机会,你和周德龙沟通一下,争取在明年二月份,将他从港城请到咱们滨城,我代表当地主要部门和他试着进行接洽,具体商谈一下投资与合作建厂的事情。”
“明年二月份恐怕……领导,我懂了!”
陈海峰正想争取,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张建设不同意,或者没有打定好主意,不可能给出具体时间。
下一秒,陈海峰似乎明白了张建设的意思。
“你小子,真是鬼灵鬼灵的。”
张建设淡淡一笑道:“愿不愿意支持我的工作?”
“当然愿意了。”
陈海峰忙不迭地说道:“明年二月份,我保证将周德龙请到滨城,说服他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
“有关创汇和引入资金方面的事情,保证办得妥妥当当,绝对不会落下任何口实。”
张建设喝了一口桌上茶水,笑道:“咱们虽然认识不久,但我还是敢说,对你小子是有一定了解的。”
“老实交代吧,除了周德龙,你是不是还认识其他的港商?”
“通过一层层的关系引荐,我确实在港城,认识了一部分他们当地的商业人物,提前为咱们走出去打下基础。”
紧接着,陈海峰把他在港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略作修改地讲给张建设。
通过杰克的关系,陈海峰认识了爱国商人周德龙。
又通过周德龙的引荐,认识一批港城商人。
港城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
相比于内地,港城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发达社会。
经济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吸引外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想要达成一系列的目的,绝对不能忽略港城的作用。
港城是国际贸易都市,有大量的驻外企业和外国重要人物。
通过层层铺垫,陈海峰与这些人建立起初步联系。
巧妙的使用这些关系,绝对能为滨城的发展建设,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张建设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
“之前我就对你说过,即使经济改制,吸引外汇,我们也要用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出口商品创造外汇,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另外一方面要保证滨城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不能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外国人身上。”
“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说到这,张建设点燃一根香烟。
烟雾缓缓升起,张建设语气深邃地说道:“滨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商业条件远远比不上南方沿海城市。”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滨城是工业大市,工业配套设施和工业生产能力非常雄厚,这一点上,我们有很多的文章可作。”
“领导所言甚是,这也是为什么,我能说服周德龙来滨城投资建厂,而不是去南方地区。”
陈海峰附和道。
“当咱们与港城商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必然会起到一系列的利好作用。”
“尽管沿海地区有着利于投资的各种条件,但我们也不是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吸引一部分港商来滨城投资,通过他们的关系,为当地引进一大批急需的工业设备。”
“滨城工厂众多,而绝大多数的工厂都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生产设备严重老化,技术远远落后于海外各国。”
陈海峰想法是通过港城为桥梁,吸引外资来滨城投资建厂。
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通过港商的关系,想方设法搞到更多的数控机床。
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
直接和西方洽谈能,能够拿到第一手设备,但问题也是明显的。
这些国家表面与龙国拉近关系,频繁展开商业往来。
但是在私底下,依旧将龙国当成需要防备的国家。
巴统协议的存在,导致西方卖给龙国的高端设备,要么有内部隐患。
或者是像岛国和普鲁士一样,在数控机床内部安装锁死装置。
通过港商帮忙进口设备,一些麻烦能够有效地得到规避。
“你说得对,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的。”
张建设自然清楚,陈海峰讲出这些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
整个滨城大大小小,数百家工厂。
只有滨机厂有资金购买数控机床设备。
至于其他厂家,依旧使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老式设备。
放在以往,这些设备看不出什么问题,同样能为生产建设作出贡献。
随着国门打开,龙国与西方的联系变得紧密。
设备老化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
经过对西方工业体系的了解,回头看看多如牛毛的国有企业和工厂。
被西方世界当成老掉牙设备的五六十年代机床,放在龙国已经算是先进设备了。
有些厂家使用的机床,甚至可以追溯到战争年代。
“领导,我想跟您提前报备一件事情。”
闻言,张建设看了看陈海峰,玩味道:“你是要告诉我,过段时间,你还要去一趟港城?”
“不但我要去,我还打算带上一个人,领他去开开眼界,让他对港城这个发达社会有一个全面了解,借此培养工作能力,成为我的工作助手”
陈海峰口中说的不是别人,好兄弟张君。
明年,第一个经济特区将在与港城相邻的海边渔村拔地而起。
随着经济特区的出现,大量港商和外商,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特区。
内地与港城的商业联系,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频繁。
是时候,打造属于陈海峰自己核心团队了。
财务,人事,其他管理人员,可以从港城当地招聘。
核心人员,必须是陈海峰的自己人。
张建设掐灭香烟,沉思片刻后说道:“你是属孙猴子的,有一套自己的章法,只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的人民,不做历史的罪人,看着安排吧。”
“谢谢领导,那我先回去了。”
走出张建设的办公室,陈海峰用力握紧拳头。
自己身上的枷锁,马上就要被解开了。
自主前往港城只是开始,自由出国才是陈海峰的真实目的。
立足国内,布局港城,谋划全球。
十二个字,贯穿了陈海峰的全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