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任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说道:“陈海峰同志,别的事情咱们先不提,说说你怎么将筷子卖给岛国。”
“高主任,您先请坐。”
绕开公社,自然要迎来公社的责难。
这一点,陈海峰早就料到。
伸手将高主任请到椅子休息,又让王老栓帮忙打了一杯开水。
“春天的时候,我会和滨机厂去一趟南方,参加广交会。”
“噗!!!”
高主任刚刚喝下去的水,全都喷了出来。
王老栓连忙拍打高主任的后背。
高主任一边咳嗽,一边说道:“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你要参加什么活动?”
“广交会。”
“广交会?!”
高主任眼睛瞪得大大,瞠目结舌道:“广交会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活动,整个滨城,只有滨机厂有这个资格,你为什么能和滨机厂一块去参加广交会?”
陈海峰笑了笑,说道:“高主任,这话就说来话长了,您要是没什么事,我让我爱人准备点饭菜,咱们边吃边聊。”
“行行行,你快说。”
听到广交会三个字,高主任大为震惊。
广交会是什么地方?
龙国唯一的对外商业窗口。
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每次都会迎来大量外宾。
许许多多的出口生意,都是在广交会做成的。
能够出现在广交会的国内企业和工厂,没有一个简单角色。
要么是部里的直属单位。
又或者是系统排名前几位的大型企业。
陈海峰何德何能,怎么可能和滨机厂一块参加广交会?
王老三马上回家,通知家里的几个女人准备饭菜送到队部。
又把陈海峰带回来的酒和烟,通通拿过来。
王老栓回到大队部,高主任一改先前的严峻态度。
有说有笑地和陈海峰聊天。
“之前是我工作做得不到位,没发现青山大队,有你这样的人才,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我要是滨机厂领导,也一定不错过你这个人才。”
“高主任太客气了,和您比起来,我算什么人才,不过是懂点别人不懂的东西罢了,到了广交会接触到岛国人,拿出样品给他们,将方便筷子卖到岛国,我想应该不成问题。”
“你既懂外语,又懂技术,还知道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肯定能把咱们的筷子卖出去。”
高主任摆出一副亲热态度,好像与陈海峰认识多年。
王老栓回去准备饭菜之际,陈海峰将事情从头讲了一遍。
滨机厂除了想让陈海峰当翻译,还有着帮忙出谋划策的想法。
由此可见。
陈海峰在滨机厂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能为滨机厂出谋划策。
同样也能为联营厂打开市场。
陈海峰在王老栓没有在场的情况下,旁敲侧击地告诉高主任。
方便筷子卖到岛国获得利润,肯定会有公社的一份。
这是承诺,更是陈海峰的保证。
陈海峰又为高主任吃了第二颗定心丸。
生产方便筷子需要使用大量机器。
涉及机器,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另外一件事情,供电。
青山大队的电力供应,来自当地自建的一座小型水电站。
水电站仅能供应周围几个大队用电。
如果在乡下设厂,电力供应会出大问题的。
打算将联营工厂设在公社所在的镇上。
“陈海峰同志,你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公社一定会想办法给你解决。”
“你说得很对,恶性竞争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出现,不然,只会白白便宜了外国人,让他们看笑话。”
高主任沉声说道。
“谢谢高主任的理解,我不是不想带其他大队一块致富,只是这事刚刚起步,中间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没有将市场完全打开之前,其他大队跟风效仿,必将陷入恶性竞争的死循环。”
“到那个时候,好事很可能会变成坏事,青山大队受到上级责罚也就罢了,要是连累到公社,可就不好了。”
陈海峰不动声色地为自己辩解。
不是不带其他人玩。
实在是本钱不够。
“这件事情,我回去就开会讨论。”
此时此刻,高主任已经有了计较。
纵然公社对青山大队的联营厂,没有任何管理权,却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这样已经很好了。
既不用担责任,又能得到资金收入。
陈海峰的态度摆得非常端正。
说明是个会做人的年轻人。
吃完饭,高主任告辞离开。
将高主任一路送上车,王老栓说道:“臭小子,这回开心了吧?你的想法上级已经同意,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建厂?”
“越快越好。”
距离春季广交会,大概还剩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九十天,既要建厂,还要引入机器,对员工进行生产培训。
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陈海峰负责。
他必须赶在广交会开始之前,将方便筷子的生产线建起来。
生产出一批合格样品,带到广交会与岛国外商接洽。
次日。
陈海峰和王老栓一块前往公社。
与高主任一起,商量工厂选址的事情。
建厂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陈海峰放弃前者,选了一间破破烂烂的仓库。
仓库面积足够大,将里面东西清理出来,经过简单装修,就是一间现成的厂房。
机械厂已经开始制造方便筷子的设备。
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机器能相继运来。
工人方面。
青山大队出一部分,剩余人员交给公社选派。
相关的工艺流程,陈海峰已经制定完成。
通过机器对木材进行加工
人工清洗,漂白,消毒,晾晒,包装。
“陈海峰同志,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咱们卖的是用完就扔的方便筷子,制作工艺为什么要这么复杂?”
听了一会,高主任产生疑惑。
按照陈海峰制定的一系列流程生产方便筷子。
恐怕生产出的筷子,质量比现在大伙用的筷子还要高级。
费这么大的力气生产好筷子,岛国人用完就扔,有这个必要吗?
王老栓同样有这方面的疑惑。
用完就扔的东西,何必做这么好,又不是能一直用。
陈海峰耐心解释道:“咱们生产的方便筷子,虽然是一次性的筷子,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忽略它的质量。”
“我在一些书和报纸上看到过,岛国对于进口商品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